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2 17:25:5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落实课程计划 体现学讲精神 优化教学课程 提高教学效率
—— 五下科学
主 备 : 复 备 : 学 校 :
时 间 :二0一五年二月
写在前面的话 尊敬的老师: 您好!
为贯彻徐教教研【2013】4号文件“学讲计划”精神,积极有效推进我区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我区小学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根据教育局文件,借鉴先进学校经验,结合我区实际,教研室研究决定:从2014年秋季开始,组织全区小学英语、科学、思品、音乐、体育、美术、健康、信息技术等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开展电子集体备课。为了使这种具有实效性的方法能够适应并促进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就复备作进一步要求。
一、关于复备的内容、形式及要求。
复备时应做到以下五个方面:1.标——标记重点环节、重点问题、主要知识点及有比较性、典型性、易错性等内容,以便教学过程中引起注意。2.增——增加自己认为必要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对原教案中过简的环节补充具体说明、注释练习等。3.改——改正原教案中的一些错误,根据实际修改原教案中不适应本班教学的教法、学法。4.删一一删除原教案中自己认为不必要的教学内容及环节。5.调——根据需要调换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的呈现形式,调整原教案中过程设计的先后顺序。
以上备课要求中我们应强调对原教案的“增”、“改”与“调”,淡化“标”与“删”,着重个人复备过程中思考的深度,以避免拿来就用、大面积的“标”下划线。
二、关于“复备栏”的使用。
复备栏(眉记)中的复备主要包括教学内容的增补、对原教案增删修改的分析说明、预见性意见及对策、对原教案中的教法、学法分析说明等。复备时注意与原教案中的修改标记相对应。复备需高度重视对教学过程及内容的修改、调整与补充。另外,原教案的字里行间
空白之处都可以作为复备的空间,不必拘泥于形式的要求。
三、关于“教后笔记”的撰写。
学期教后笔记次数不少于总课数的三分之一。教后笔记既要写出教学法、教学效果的总结、教学信息的反馈,更要体现对教法、学法等理性的分析。
四、关于对“复备”的培训、督查与监控。
1
教研室将举行专门的培训强化复备意识,同时加大督查与监控力度,不定期随机抽查执行情况,一查一小结,一查一通报。
复备是课前准备的过程,也是教师提高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把可能的教学能力转化为现实的教学能力的过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全体小学教师需进一步做好课时备课,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最大限度地发挥《集体备课手册》的功效。
老师们,一个学生对我们来说是几十分之一,但是对每个家庭确实100%。为了每个孩子的成长,为了每个家庭的幸福,让我们携手并肩,共同行走在铜山教育的改革之路上!
铜山区教育局教研室 二0一四年八月
学 期 教 学 计 划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全册教材分析: 1、整体概述。
由“沉和浮”、“时间的测量”、“热”和“地球的运动”四个单元组成的。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提供足够的材料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完成探究任务。 (2)帮助学生把现象、数据转化为证据,利用证据得出结论。
(3)科学概念的构建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长时间的学习才能达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要一步一步打好基础,让学生的认识沿着概念形成的规律发展。
(4)本册有许多动手制作的项日,一定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制作的过程,只有在手脑并用的过程中,才能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单元简析。
(1)第一单元“沉和浮”:学生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自己
2
去解决有关沉和浮的许多问题。学生将探究不同物体的浮沉,形成他们关于对物体是上浮还是下沉现象的解释,而且能够明白物体与被放液体间的相互关系。当学生开始理解了他们所观察的结果之后,他们将鉴别出导致物体上浮或下沉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本单元设计的对物体沉浮的解释有两条途径,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二是用密度的概念解释沉浮现象。因为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也有密切关系,因此,将物体的沉浮原因定位在物体的密度上。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密度概念要求过高,因此,教科书没有直接出现密度概念,而是通过观察和实验,用同体积的重量作比较,帮助学生建立密度的前科学概念。
(2)第二单元“热”:在小学阶段,让小学生探究“热”,更主要的还是观察和思考一些与物体冷热程度有关的现象一热现象。例如气体、固体和液体三态的转化及与温度的关系、物体的热胀冷缩、摩擦生热及热传递等。关于热现象,学生们已经有了不少的经验,尤其是在三年级下册“温度和水的变化”单元,学生们观察探究了温度和水的形态变化的关系,他们已经观察到了物质由于温度的变化而产生的显著变化一物体状态的变化。物质的变化,是从渐变到突变的。在这一个单元,我们将继续观察探究物质在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不易察觉的变化,主要是热胀冷缩现象,以及热量转移(传递)的过程。
(3)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学生制作计时工具并进行观测和测量,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及对“时间”的认识发展过程。认识计时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计时工具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感受人类为了不断改进工具所作的不懈努力。
(4)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让学生重演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最终认识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学生多角度地、持续地收集地球运动的证据,如:资料、理论、模拟实验的结果等,需要对证据进行批判性的逻辑加工,还需要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这些都对学生的探究能力提出了一个较全面的挑战。
三、全册教学要求:
1、本册教科书设计了许多探究活动,这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教师要发展学生识别和控制变量的能力,继续学习运用对比实验进行探索的技能,要引导学生及时记录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整理,转化为证据,用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构科学概念。
2、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五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仍然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撑,因此在思维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从现象和事实出发,帮助学生进行概括总结,得出结论,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应该基于对证据意识的培养上,使学生能够不断地寻找证据
3
来支持自己的假设,通过理性的思考和大胆的质疑,来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四、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生识别和控制变量的能力,继续学习运用对比实验进行探索的技能,要引导学生及时记录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整理,转化为证据,用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构科学概念。
五、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质量的措施: (一)自身素质提高措施。
1、加强理论的学习,特别是小学科学课中关于“科学探究学习”的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的思想与方法。
2、深刻领会并认真贯彻执行《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新课程标准》及“学讲计划”的要求。 3、加强自身素养、知识水平以及业务能力的提升并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效果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和各类教学参考书,浏览网络、杂志等,学习先进经验、科学设计教学策略;为学生的探究活动创设良好氛围;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2、潜心解读学生、了解学生、知道学生认知规律以及学生学习的心理。
3、积极收集、准备各类探究活动材料提供有结构材料;发展学生搜集各类活动资源和素材能力并用于探究活动。
4、抓课堂教学目标落实,结合科学课程特点,精讲多练,重点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提优补差措施。
1、从思想上教育学生树立目标,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逐步培养他们的自觉性和上进心。
2、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量,多看一些有益的课外书籍,并提倡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及各类竞赛活动,以进一步提高能力。
3、张扬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特长,努力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注重学生自主性探究和个性特长的培养。
4、保强扶弱,培优补差。对学困生进行课外辅导,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跟上。 5、加强优生与后进生的联系,促使他们互相帮助,在团结的气氛中尽快成长。 6、坚持多表扬少批评、赏识教育,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7、及时与家长联系并常联系,使学校与家长达成共识,共同培养好学生。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