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2 4:18:4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一.语文知识积累及运用(20分,每小题2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到题后括号里)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

A.美国说要定点轰炸伊朗核设施不过是大人吓唬小孩的恫吓手段而已。(xià) .B.无良生产者在奶粉、饲料中添加三聚氰胺的行为真的令人咋舌。(zhā) .C.陈水扁未戴手铐,在法警和一名“国安”人员的戒护下,

被解送台北看守所。(jiè) .

D.不要总是这样婆婆妈妈的了,你放心地去吧,家里的事有我照看呢!(kān) .2. 下列四组词中,有错字最少的一组是( ) A.焕然一

④话说【丁】走过数个山坡,见一座大松林,一条山路。随着那山路行去,走不得半里,抬头看时,却见一所败落寺院,被风吹得铃铎响。看那山门时,上有一面旧朱红牌额,内有四个金字,都昏了,写着“瓦罐之寺”。

A.甲:红孩儿 乙:外祖母 丙:列夫?托尔斯泰 丁:林冲 B.甲:牛魔王 乙:外祖母 丙:列夫?托尔斯泰 丁:鲁提辖 C.甲:牛魔王 乙:格里戈里 丙:贝多芬 丁:杨志 D.甲:红孩儿 乙:格里戈里 丙:贝多芬 丁:时迁 8.对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方法及表达作用理解无误的一项是( )

A.这棵大树依然挺立着,烈日烤灼着它,干渴折磨着它,然而它没有倒下,它坚韧而顽强地活着。

理解:这句话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强调了这棵大树所经受的种种磨难,表现了它的坚韧和顽强。

B.石间细流脉脉,如线如缕;林中碧波闪闪,如锦如缎。

理解: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对偶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水的绵长轻柔和汹涌澎湃的特点,同时又使表意凝练,音韵和谐

C.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理解: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体现了老城舒适温暖的特点,强调了春天的老城带给人们的内心感受。

D.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理解: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草破土萌发的情态,突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9.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一项是( )

A.小静把自己写好的作文交给老师,恭恭敬敬地说:“请您拜读,再给我面批!” B.妈妈提醒你游戏别玩太久,你说:“你怎么那么烦啊?让我清静清静,一边去!”

C.小刚为成绩不理想而郁闷,小海劝他说:“不是每个人都是学习的料,你就看开一点吧!”

D.小伟爱讲脏话,小明批评道:“脏话既脏人耳,又伤人心,文明用语才让人舒心哪!”

10.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 ) A.《渔家傲?秋思》选自《唐宋名家诗选》作者范仲淹。 B.《出师表》选自《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诸葛丞相集》,表,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C.《三峡》选自《水经注》作者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 D.《望岳》《春望》都选自《杜诗详注》 二.古诗文填空(4分,每道横线一分) 11.白头搔更短

12.荡胸生曾云 13. ,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三.阅读理解

2019-2020年九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公破之,刳①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子城西北隅,雉堞②圮毁,蓁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③,幽阒辽复④,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披鹤氅,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己亥闰三月,到郡。四年之间,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岂惧竹楼之易朽乎?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茸之,庶斯楼之不朽也。 (节选自王禹傅《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注]①刳(kū):剖,削。②雉堞:城墙。③平挹江濑(1ài):奔流的江水尽收眼底。濑,湍急的水。④辽复:写视野的辽阔绵远。复,绵远。

14.自非亭午夜分

1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有仙则名 . ②无案牍之劳形 .

③不可具状 .

④公退之暇 .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何陋之有 皆竹楼之所助也 .. B.可以调素琴 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 C.庶斯楼之不朽也 庶竭驽钝 ..

18.【甲】 【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2分)

(二)八月的阳光

一进八月,小夏和小秋天天去村前的土路边盼信。土路上的尘土很厚,八月的阳光煮熟了那层泡沫,赤脚踏上去便会燎起几个水泡。

终于有一天,盼来了信,两封。小夏一封,小秋一封。两人急着看了信

的封面后,又互看了对方的。小夏说:“京城的,比我的好。”小秋道:“上海的,也不差”。兄弟俩将半个月来的焦躁一起用欢笑发泄出来。小夏拆信,小秋也拆信,忘了头顶上的烈日。小夏一惊,小秋也一愣,将通知书念给父母听。父亲说:“上大学要这么多的钱?”母亲只叹了口气。

八月,棉花还没到上市的季节。父子仨兵分三路,到晚回家,所筹借

的钱还不够费用的十分之一,兄弟俩上学掏空了家底,家里没什么值钱的东西。母亲只好把一头正在长膘的猪卖了。

八月的日子越来越少,小夏和小秋的上学费用仍差一大截。那天,他

们去了学校。校长和班主任都非常同情,但也无能为力,只好以学校的名义写了封信给乡政府,请他们想办法。

在烈日下奔波了三天后,父亲捧着由乡政府出面借的2000元贷款回

到家里,一下子倒在地上,昏了过去。十天来的劳碌和心焦,使这个在太阳地里劳作了半个世纪的硬汉子也趴下了,八月的日子所剩无几。没想到这天邮递员竟送来了一张汇款单,1000元,学校来的。附言栏里只有几个小字:“祝贺!全体教师捐赠。”父亲从床上爬起,母亲赶紧将汇款单递过去,父亲的嘴唇蠕动着,发不出声音。

费用还只够一个人的,日子不会停留,小屋里的人立刻意识到事情的严

峻。三个人的目光一起盯着床上的父亲。父亲忽地一骨碌坐起来,说:“现在只有一条路,你们也都懂事了,自己决定吧。要不,抓阄也行。”

小夏和小秋顿时像两尊雕塑! 像是经历了一个世纪,小夏抬起头说:“小秋,你去吧,你的学校好。”小秋也抬起头:“不,我比你年轻一岁,哥,你去吧。”这时谁也没注意小夏一个微小的动作。他把手伸进衣袋,摸出那张录取通知书,撕了个粉碎。小秋醒悟过来后,一下子抱住小夏:“哥!”泪水夺眶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