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7 19:51:0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
望和探索精神,训练幼儿各种感官, 增强体质,开发智力,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
惯,教学中应该遵守一些基本原则,如有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灵活性原 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趣味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和保教结合原则,等等。 中的两位教师,就是根据幼儿好学、好奇、好模仿的特点,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正确理解 和灵活运用这些教学原则,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是指幼儿园中为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由教师有计划、 有目的地组织实施的教与学的正式活动。
教学是儿童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手段。
通过教师组织的学习活动各儿童比较自由的自发
如案例
学习活动,儿童获得生活的、社会的、自然的、数学和艺术等方面的知识经验,形成简单的 概念。 通过具体形象的教材、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方法,使儿童懂得正确与错误,是与非 的具体观念。
在此案例中, 教师通过有计划的手工剪纸活动,
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审美能力和对艺
术的兴趣。但类似的教学活动并不一定适合在学前小班进行。
小班儿童刚离开家道幼儿园,年龄小,控制能力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这个阶段的教 学活动适合多运用直观教具和游戏法; 强。
到了中班, 儿童的学习积极性也显著提高,
因此在中班的教学活动中, 老师可适当运用
随着知识经验的增加, 儿童语言的发展, 求知欲的增
语言进行讲解,对儿童的表现进行评价,评价时要有分析,指出好在何处,说明原因。
进入大班后,儿童在知识、技能、语言等各方面都有了显著的发展,他们能按照老师的 指示完成任务, 求知欲和自制力显著增强。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可以逐渐减少游戏成分,增 加语言讲解成分,为儿童进入小学做好准备。
作业 3(第六——七章) 一、
单项选择题
AADCD AAABA 二、
名词解释题
主要包括
13. 心理环境: 是指幼儿园内对学前儿童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心理因素的总和, 幼儿园人际关系,幼儿园精神氛围、教师的教育观念与行为等。
14. 同伴互助: 在两面三刀个或两个以上教师间发生的、
以专业发展为指向、 通过多种手
...
...
段开展的,旨在实现教师持续主动地自我提升、相互合作并共同进步的教学研究活动。
3. 教历研究 : 是教师通过对个人资料的收集,
对自己思想轨迹的记录, 来认识自己、 认
系统的, 持续不断的探究反思,在
识自己的教学实践, 并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有意识的, 反思基础上提高自己的时间能力,最后改进教学实践。
4. 反思日记 : 是指教师通过对自己日常生活和教育活动中的个人思想的记录,以次来促 进其对教育及其意义的理解,合适的呈现和揭示生活经验的一种语言方式。
5. 案例教学 : 是通过对一个含有问题的具体教育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景 进行讨论的一中教学方法。
三、
简答题
1.什么样的幼儿园环境是良好的幼儿园环境?
答:(1 ) 安全和健康; (2 )满足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 潜力; 4)充实学前儿童的生活经验;
(3 )重视发展学前儿童的
(6)有利于
(5 )培养学前儿童的沟通和交往的能力;
教师的管理; (7 )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
11. 什么样的幼儿园心理环境是良好的幼儿园心理环境? 答:(1)教师能满足幼儿的各种合理需要;
(2)教师能体谅和容忍幼儿的所作所为;
(5)教师 (7)幼儿园
(3)教师能民主、平等地对待幼儿; (4)教师能对幼儿表现出种种支持的行为; 能以平等的地位参与幼儿的活动; (6)教师能为幼儿提供发挥其创造力的机会; 的各项活动能适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
(8)幼儿园能对游戏和教学活动进行优化整
(10)教师能将正确的
合;(9)教师能利用集体活动的机会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教育观念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教育行为。
3.解释“皮格马利翁效应” 。
答:是指教师寄予学生期望与爱, 使被期望者自信自强的心理, 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 现象,又称为“罗森塔尔效应”
4. 简述培养幼儿园教师观察能力的途径与方法。
答:(1 ) 要有强烈的观察动机。 (2 )要培养良好的观察个性。 官的作用。 (4 )要深入关心学前儿童
5. 简述培养幼儿园教师沟通能力的途径与方法。
答: (1 )提高语言素养。 (2 )提高人际交往的适应性。 四、
论述题
(3 )多参加集体活动
(3 )要注意发挥多种感
...
...
15. 结合实际论述如何创设一个学前儿童喜爱的环境。 答:一般而言符合以下标准的环境是学前儿童比较喜欢的:
(1 )熟悉的环境; (2 )舒适
的环境; (3 )富有新意的环境; (4 )贴近自然的环境; (5 )满足活动需要的环境; (6 )具 有鼓励作用的环境
16. 举例说明幼儿园教师具有哪些角色。
答:幼儿园教师的角色是指教师在学前教育活动中所处的地位和身份, 特征。
(1 )教师是促进学前儿童发展的指导者。
教师扮演的“指导者”角色,如:对学前儿童遇到的障碍和不解,教师应引导他们找到 最佳的解决办法。
(2 )教师是塑造学前儿童心灵的工程师。
如:教师要以自己的模范表率作用来影响和感染学前儿童, 学艺术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 )教师是学前儿童学习的支持者。
具体表现在两方面:①支持儿童独立自主学习;②支持学前儿童合作学习。 (4 )教师是学前儿童养护者。
“养护者” 具体表现在两方面: ①教师是学前儿童权利的保障者; 发展创设适宜的气氛和环境。
(5 )教师是学前儿童教育的研究者。
如:反思课堂教学情境中各种技能与技术的有效性等。 (6 )教师是沟通学前儿童与社会的中介者。
如:学前儿童对社会的认知、态度与情感体验都是在与教师的交往中完成的。 五、
材料分析题
通过儿童思想和双手 ②教师为学前儿童的
以潜移默化的教育机智和教
具有社会角色的
1、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 “环境的布置也通过儿童的双手和大脑, 所布置的环境可使他们对环境中的事物更加认识,也更加受护。
(1)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2)在幼儿园户外场地的设计过程中如何体现这种说法?
”
...
...
答案要点:
对这句话的理解: 我们的环境布置往往是按老师的理解由老师完成,
即使幼儿参与也是
按教师
一种“受动式”、 “小面积”的参与, 即儿童参与环境创设一般得经过教师的同意, 的意图,甚至是教师说,幼儿做。陈鹤琴先生主张“环境的布置要通过儿童的思想和双手, 通过儿童思想和双手所布置的环境,
可使他对环境中的事物更加认识也更加爱护,
因此, 做
教师的应该学会如何领导儿童运用大脑和双手来布置环境。 ”其含义: 改变教师包办代替创
使幼儿能 环境真正
设环境的观念和行为; 努力使幼儿自主创设物质环境成为幼儿园课程中的一部分; 根据活动需要, 积极主动地创设学习、生活的环境;使环境趋于幼儿最近发展区, 成为幼儿所想、所表达、所活动的空间。
在幼儿园户外场地的设计过程中如何体现:
(1 )强调儿童的参与性; (2 )满足儿童的身
(4 )场地的设计一
如果在场院地
心发展; (3 )幼儿园中的户外场地的设计,即水泥地,花草地和泥土地;
定要方便, 能让儿童充分地活动开来, 有利于儿童开展各种游戏和体育活动。
面积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尽可能增加户外场地的面积,使学前儿童能充分地享受户外环境; (5 )在设置幼儿园课程时,应该考虑尽可能利用户外条件的资源。
如果场地面积比较小,则
不能仅仅为了美化的作用而设置一些不必要的设施,而限制了儿童的活动范围。
作业 4( 第八——九章 ) 一、 ADBBDD 二、
简答题 单项选择题
17. 简述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答:(1)家庭教育是其它教育的坚实基础。 (2)家庭教育是学前儿童认识和步入社会的 起点。(3)家庭教育是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 性格养成的条件。
总之家庭是儿童健康成长的第一个生活场所,父母的一言一行是学前儿童学习的榜样, 家庭教育时刻影响着学前儿童德、
智、体诸方面的发展。 家庭教育是任何其他教育所不能代
(4)家庭教育的各种因素是学前儿童
替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都是在家庭教育基础上的延伸、扩展和提高。
18. 列举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的方式。
答:(1)志愿者, 可以负责部分教育活动。 (2)家长俱乐部。 如定期会面、论坛、 博客、 QQ群等。组织家长俱乐部吸收家长参加各个班级活动。
(3)家长参与幼儿园教学工作。根
...
...
据幼儿园教学计划可在适当时机, 务。
邀请家长参与教学过程, 利用周围资源, 为孩子的发展服
3.简述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意义。
答:(1)优化社区学前教育的功能; (2)提高学前教育正式机构的教育质量; (3)促进 社区学前儿童的社会化发展。
4. 简述幼小衔接的意义。
答:(1)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需求:过渡期的存在;
(2)小学教育现状的呼唤:儿童入
学适应不良; (3)现在学前教育使命的要求:儿童的长远发展。
5.简述各国幼小衔接实践的基本特征。
答:各国幼小衔接大体可以归纳为三种类型:小学向幼儿园靠近、幼儿园向小学靠
近和幼儿园与小学一体化。
国外实验研究和理论探讨的共同特点是:
认知、 情感、道德和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奠定基础; 特点;(3)加强教师素质的训练。
三、 12.
论述题
学前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般会面临哪些问题?幼儿园教师应如何帮助解决?
。②生活制度的变化 。③师生关系的不同 。④
(1)入小学的预备教育必须为幼儿身体、 (2)小学预备班的教育始终保持幼儿园的
答:(1)面临的问题:①社会要求的提高
生活环境的变更 。 ⑤教育内容的加深 。 ⑥教学方法的改变。
(2)教师如何做:①培养学前儿童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②培养学前儿童对小学 生活的适应性。 第一培养主动性;第二培养独立性;第三发展人际往能力; 识和时间观念。 ③帮助学前儿童做好入学前的学习准备。 养良好的非智力品质;第三丰富感知经验,发展基本能力。
13.
联系实际论述幼儿园在幼小衔接过程中怎样坚持非小学化的原则。
教师要针对过渡期儿
第四培养规则意
第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二培
答:幼小衔接工作的重点应当放在培养学前儿童的入学适应性上。 童的特点及实际情况, 着重培养他们适应新环境的各种素质, 渡,而不是把小学的一套简单地下放到幼儿园。
四、
材料分析题
帮助学前儿童顺利完成幼小过
新学期开始 , 李红和张霞担任幼儿园大班教师 , 她们认为大班幼儿马上就要进入小学学
, 她们采取了小学化的教育模式
.
习了, 为了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 让学前儿童尽快适应小学生活
...
...
如教学内容以算术和写字为主 , 布置书面家庭作业等,学前儿童所适应的以游戏为主的活动
改变为以学习为主的活动,课后还要预习、复习功课或做作业等。
请你运用相关理论分析该大班两位老师的做法。 答案要点:
幼儿园与小学是临近的教育阶段, 那究竟什么是幼小衔接呢?幼小衔接是指根据学前儿 童过渡期身心发展的特点,从德、智、体、美各方面做准备,使学前儿童能够顺利入学,也 为其长远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们可以先从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意义和原则入手来分析此题。 根据我国学前教育的目标和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 的衔接工作必须遵循如下四个基本原则: 衔接; ( 3) 与小学的适应性而非小学化;
结合我国的幼教实践, 我们认为有效 (可以自由发挥)
(1)长期性而非突击性; ( 2) 整体性而非单项性的 ( 4) 家、园、校的一致性而非孤立化。
幼小衔接工作的意义: (1)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需求。 (2)小学教育现状的呼唤,儿童 入学适应不良。 (3)现代学前教育使命的要求。此案例中,两位老师采取了小学化的教育模 式。如教学内容以算术和写字为主,
布置书面家庭作业, 课后还要预习、复习功课或做作业
等。这样的教育模式会使儿童在进入小学阶段以后出现这样一些情况:入学初感学习轻松, 以后出现上课不专心、 做作业不认真等情况, 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和态度; 加深,“储备知识”用完,又缺乏认真学习的习惯,导致学习“没后劲”等问题。
其实在幼儿园与小学是临近的教育阶段, (1)应注重培养儿童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2)应培养其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其中包括:培养主动性;培养积极性;发展人际交往 能力; 培养规则意识和时间观念; (3)帮助学前儿童做好入学前的学前准备。如培养良好的 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品质;丰富其感性经验,发展基本能力。
培养儿童的这些能力,老师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专门性的主题衔接活动等途径来实现。
随着学习难度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