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传统文化】国学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7 1:44:2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关于【传统文化】国学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一,文学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我国悠悠历史之路上绽放了无数枝文学的奇葩。纵使朝代更替,乾坤挪移,它们仍穿越历史的尘埃用那最新鲜的香气沁人心脾。中国古代文学是一个历史源远流长的发展过程。无论是中国古代的诗歌,还是散文、戏曲、小说都有着明显的可以追寻的历史。并且呈现着在创作和理论上的不断发展,丰富,日臻完善。每种题材的演进都是一部历史,而且脉络清晰,充分体现并显示着它的历史与文化的博大精深。显示出以中国古代文字为载体的中国古代文学在内涵上极大的丰富和巨大的张力。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中婵娟指的是什么? A.月亮B.姻缘 答案:A

2.王先生的QQ签名档最近改成了“庆祝弄璋之喜”,王先生近来的喜事是: A.新婚B.搬家C.妻子生了个男孩D.考试通过 答案:C

3.“床前明月光”是李白的千古名句,其中“床”指的是什么? A.窗户B.卧具C.井上的围栏 答案:C

4.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试题中有一道对对子题,上联“孙行者”,下面下联中最合适的是:

A.胡适之B.周作人C.郁达夫D.唐三藏 2018年国学知识竞赛试题100道

1、《庄子》一书在道教典籍中被称为什么?(《南华真经》或《南华经》) 2、《中庸》传说是谁创作的?(孔子的孙子子思)

3、“四书”是由谁编订的?(朱熹)

4、《春秋》“三传”指的是哪三部书?(《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5、按图索骥中的“骥”本意指的是什么?(马)

6、《史记》的创作主旨用司马迁的原话来说是什么?(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7、战国思想家荀子是哪个学派的集大成者?(儒家) 8、古代把接待宾客的当地主人称为什么?(东道主) 9、《康熙字典》成书于哪个朝代?(清朝)

10、我国很早就有了穿木屐的相关记载,例如东晋诗人谢灵运发明的“谢公屐”,它在当时的用途是什么?(登山的鞋)

11、如果你想到图书馆借阅寓言性质的书,在《大学》《庄子》《孟子》《庄子》几本书中应选择哪一本?(《庄子》)

1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句话是谁最早提出的?(孟子) 13、《红楼梦》中“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是谁的判词?(惜春)

14、律诗与绝句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句数不同,律诗8句、绝句4句。)

15、话本是我国古代的短篇白话小说,是说话艺人讲说故事的底本。话本产生于什么朝代?(南宋)

16、宋代词坛上有两大流派,其作品分别表现出不同的风格,这两大流派指的是两个词派?(豪放派和婉约派)

17、重阳节,又叫重九,赏菊佳节,指农历哪一天?(农历九月九日)

18、“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这幅对联中提到的“三父子”是谁?(苏洵、苏轼、苏辙)

19、孔子被后人奉为“至圣”,而被奉为“亚圣”的是谁?(孟子)

20、我们常说的“鸿雁传书”源自哪个历史故事?(苏武牧羊) 21、三纲五常的“三纲”指什么?(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22、“三十而立”的“立”是立什么?(这里的“立”应该指的是“立德、立言、立身。) 23、《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孟子,战国中期邹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名轲,字是什么?(子舆) 24、“焚书坑儒”是哪一个皇帝所为?(秦始皇)

25、被列为儒家经典之首的经典著作的是哪一部?(《易经》) 26、儒家《五经》之中《周易》是什么性质的书?(占卜之书)

27、《尚书》,古时称《书》、《书经》,至汉代称《尚书》。“尚”指什么?(上古之书) 28、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是哪部著作?(《尚书》)

29、中国第一本诗歌总集是《诗经》,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的诗歌多少篇?(三百零五篇)

30、《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风”为土风歌谣,“雅”为西周王畿的正声雅乐,“颂”的内容是什么?(上层社会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 31、鞭炮和爆竹哪一个历史比较悠久?(爆竹)

32、古时称赞人“饱读诗书”,“诗书”分别指什么?(《诗经》、《尚书》) 33、《史记》是中国西汉时期哪位历史学家编写的一本历史著作?(司马迁)

34、《史记》内容记载自传说中的黄帝以来至汉武帝时期以来的历史,共分成哪五个主题?(《本纪》、《表》、《书》、〈《世家》和《列传》)

35、我国古代最早提出“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人是谁?(董仲舒) 36、《四库全书》的总纂官是谁?(纪晓岚) 37、《孙子兵法》的作者是谁?(孙武)

38、《周易》是儒道释中哪家的经典之一?(儒家)

39、《三字经》中“融四岁,能让梨。”下一句是什么?(“弟于长,宜先知”) 40、“五经”这个名称形成于哪个时代?(汉武帝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