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高中奥林匹克物理竞赛专题讲座第4部分 动量和能量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3 21:55:2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四部分 动量和能量

第一讲 基本知识介绍

一、冲量和动量

1、冲力(F—t图象特征)→ 冲量。冲量定义、物理意义

冲量在F—t图象中的意义→从定义角度求变力冲量(F对t的平均作用力) 2、动量的定义 动量矢量性与运算

二、动量定理1、定理的基本形式与表达 2、分方向的表达式:ΣIx =ΔPx ,ΣIy =ΔPy ?

3、定理推论:动量变化率等于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即

?P=ΣF外 ?t三、动量守恒定律1、定律、矢量性2、条件 a、原始条件与等效 b、近似条件

c、某个方向上满足a或b,可在此方向应用动量守恒定律

四、功和能 1、功的定义、标量性,功在F—S图象中的意义 2、功率,定义求法和推论求法

3、能的概念、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4、功的求法 a、恒力的功:W = FScosα= FSF = FS S

b、变力的功:基本原则——过程分割与代数累积;利用F—S图象(或先寻求F对S的平均作用力) c、解决功的“疑难杂症”时,把握“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这一要点 五、动能、动能定理 1、动能(平动动能)

2、动能定理a、ΣW的两种理解b、动能定理的广泛适用性

六、机械能守恒1、势能a、保守力与耗散力(非保守力)→ 势能(定义:ΔEp = -W保)

b、力学领域的三种势能(重力势能、引力势能、弹性势能)及定量表达

2、机械能 3、机械能守恒定律a、定律内容 b、条件与拓展条件(注意系统划分) c、功能原理:系统机械能的增量等于外力与耗散内力做功的代数和。 七、碰撞与恢复系数

1、碰撞的概念、分类(按碰撞方向分类、按碰撞过程机械能损失分类) 碰撞的基本特征:a、动量守恒;b、位置不超越;c、动能不膨胀。 2、三种典型的碰撞

a、弹性碰撞:碰撞全程完全没有机械能损失。满足—— m1v10 + m2v20 = m1v1 + m2v2

111122 m1v10 + m2v2 = m + m2v2 1v12202222解以上两式(注意技巧和“不合题意”解的舍弃)可得: v1 =

(m1?m2)v10?2v20(m2?m1)v20?2v10, v2 =

m1?m2m2?m1对于结果的讨论:

①当m1 = m2 时,v1 = v20 ,v2 = v10 ,称为“交换速度”;

②当m1 << m2 ,且v20 = 0时,v1 ≈ -v10 ,v2 ≈ 0 ,小物碰大物,原速率返回; ③当m1 >> m2 ,且v20 = 0时,v1 ≈ v10 ,v2 ≈ 2v10 ,

b、非(完全)弹性碰撞:机械能有损失(机械能损失的内部机制简介),只满足动量守恒定律 c、完全非弹性碰撞:机械能的损失达到最大限度;外部特征:碰撞后两物体连为一个整体,故有 v1 = v2 =

m1v10?m2v20

m1?m2 1

3、恢复系数:碰后分离速度(v2 - v1)与碰前接近速度(v10 - v20)的比值,即: e =

v2?v1 。根据“碰撞的基本特征”,0 ≤ e ≤ 1 。当e = 0 ,碰撞为完全非弹性;

v10?v20当0 < e < 1 ,碰撞为非弹性; 当e = 1 ,碰撞为弹性。 八、“广义碰撞”——物体的相互作用

1、当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时间不是很短,作用不是很强烈,但系统动量仍然守恒时,碰撞的部分规律仍然适用,但已不符合“碰撞的基本特征”(如:位置可能超越、机械能可能膨胀)。此时,碰撞中“不合题意”的解可能已经有意义,如弹性碰撞中v1 = v10 ,v2 = v20的解。

2、物体之间有相对滑动时,机械能损失的重要定势:-ΔE = ΔE内 = f滑·S相 ,其中S相指相对路程

第二讲 重要模型与专题

一、动量定理还是动能定理?

物理情形:太空飞船在宇宙飞行时,和其它天体的万有引力可以忽略,但是,飞船会定时遇到太空垃圾的碰撞而受到阻碍作用。设单位体积的太空均匀分布垃圾n颗,每颗的平均质量为m ,垃圾的运行速度可以忽略。飞船维持恒定的速率v飞行,垂直速度方向的横截面积为S ,与太空垃圾的碰撞后,将垃圾完全粘附住。试求飞船引擎所应提供的平均推力F 。

模型分析:太空垃圾的分布并不是连续的,对飞船的撞击也不连续,如何正确选取研究对象,是本题的前提。建议充分理解“平均”的含义,这样才能相对模糊地处理垃圾与飞船的作用过程、淡化“作用时间”和所考查的“物理过程时间”的差异。物理过程需要人为截取,对象是太空垃圾。

先用动量定理推论解题。

取一段时间Δt ,在这段时间内,飞船要穿过体积ΔV = S·vΔt的空间,遭遇nΔV颗太空垃圾,使它们获得动量ΔP ,其动量变化率即是飞船应给予那部分垃圾的推力,也即飞船引擎的推力。

F =

?P?M?vm?n?V?vm?nSv?t?v = = = = nmSv2 ?t?t?t?t如果用动能定理,能不能解题呢?

同样针对上面的物理过程,由于飞船要前进x = vΔt的位移,引擎推力F须做功W = Fx ,它对应飞船和被粘附的垃圾的动能增量,而飞船的ΔEk为零,所以:W =

即:FvΔt =

1ΔMv2 211(n m S·vΔt)v2 得到:F = nmSv2 22两个结果不一致,不可能都是正确的。分析动能定理的解题,我们不能发现,垃圾与飞船的碰撞是

完全非弹性的,需要消耗大量的机械能,因此,认为“引擎做功就等于垃圾动能增加”的观点是错误的。但在动量定理的解题中,由于I = Ft ,由此推出的F =

?P必然是飞船对垃圾的平均推力,再对飞船?t用平衡条件,F的大小就是引擎推力大小了。这个解没有毛病可挑,是正确的。

(学生活动)思考:如图1所示,全长L、总质量为M的柔软绳子,盘在一根光滑的直杆上,现用手握住绳子的一端,以恒定的水平速度v将绳子拉直。忽略地面阻力,试求手的拉力F 。

2

Mv2解:解题思路和上面完全相同。答:

L二、动量定理的分方向应用

物理情形:三个质点A、B和C ,质量分别为m1 、m2和m3 ,用拉直且不可伸长的绳子AB和BC相连,静止在水平面上,如图2所示,AB和BC之间的夹角为(π-α)。现对质点C施加以冲量I ,方向沿BC ,试求质点A开始运动的速度。

模型分析:首先,注意“开始运动”的理解,它指绳子恰被拉直,有作用力和冲量产生,但是绳子的方位尚未发生变化。其二,对三个质点均可用动量定理,但是,B质点受冲量不在一条直线上,故最为复杂,可采用分方向的形式表达。其三,由于两段绳子不可伸长,故三质点的瞬时速度可以寻求到两个约束关系。下面具体看解题过程——

绳拉直瞬间,AB绳对A、B两质点的冲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设为I1 ,BC绳对B、C两质点的冲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设为I2 ;设A获得速度v1(由于A受合冲量只有I1 ,方向沿AB ,故v1的反

??向沿AB),设B获得速度v2(由于B受合冲量为I1+I2,矢量和既不沿AB ,也不沿BC方向,可设v2与

??AB绳夹角为〈π-β〉,如图3所示),设C获得速度v3(合冲量I+I2沿BC方向,故v3沿BC方向)。

对A用动量定理,有:

I1 = m1 v1 ①

???B的动量定理是一个矢量方程:I1+I2= m2v2 ,可

化为两个分方向的标量式,即:

I2cosα-I1 = m2 v2cosβ ② I2sinα= m2 v2sinβ ③ 质点C的动量定理方程为:

I - I2 = m3 v3 ④ AB绳不可伸长,必有v1 = v2cosβ ⑤ BC绳不可伸长,必有v2cos(β-α) = v3 ⑥

六个方程解六个未知量(I1 、I2 、v1 、v2 、v3 、β)是可能的,但繁复程度非同一般。解方程要注意条理性,否则易造成混乱。建议采取如下步骤——

1、先用⑤⑥式消掉v2 、v3 ,使六个一级式变成四个二级式: I1 = m1 v1 ⑴ I2cosα-I1 = m2 v1 ⑵ I2sinα= m2 v1 tgβ ⑶ I - I2 = m3 v1(cosα+ sinαtgβ) ⑷ 2、解⑶⑷式消掉β,使四个二级式变成三个三级式:

I1 = m1 v1 ㈠ I2cosα-I1 = m2 v1 ㈡

m2?m3sin2?I = m3 v1 cosα+ I2 ㈢

m23、最后对㈠㈡㈢式消I1 、I2 ,解v1就方便多了。结果为:v1 =

Im2cos? 2m2(m1?m2?m3)?m1m3sin? 3

(学生活动:训练解方程的条理和耐心)思考:v2的方位角β等于多少?

解:解“二级式”的⑴⑵⑶即可。⑴代入⑵消I1 ,得I2的表达式,将I2的表达式代入⑶就行了。 答:β= arc tg(

m1?m2。 tg?)

m2三、动量守恒中的相对运动问题

物理情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有一辆车,车内有一个人和N个铅球,系统原来处于静止状态。现车内的人以一定的水平速度将铅球一个一个地向车外抛出,车子和人将获得反冲速度。第一过程,保持每次相对地面抛球速率均为v ,直到将球抛完;第二过程,保持每次相对车子抛球速率均为v ,直到将球抛完。试问:哪一过程使车子获得的速度更大?

模型分析:动量守恒定律必须选取研究对象之外的第三方(或第四、第五方)为参照物,这意味着,本问题不能选车子为参照。一般选地面为参照系,这样对“第二过程”的铅球动量表达,就形成了难点,必须引进相对速度与绝对速度的关系。至于“第一过程”,比较简单:N次抛球和将N个球一次性抛出是完全等效的。

设车和人的质量为M ,每个铅球的质量为m 。由于矢量的方向落在一条直线上,可以假定一个正方向后,将矢量运算化为代数运算。设车速方向为正,且第一过程获得的速度大小为V1 第二过程获得的速度大小为V2 。

第一过程,由于铅球每次的动量都相同,可将多次抛球看成一次抛出。车子、人和N个球动量守恒。 0 = Nm(-v) + MV1

得:V1 =

Nmv ① M第二过程,必须逐次考查铅球与车子(人)的作用。

第一个球与(N–1)个球、人、车系统作用,完毕后,设“系统”速度为u1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运动合成法则v球?地?v球?车?v车?地,铅球对地的速度并不是(-v),而是(-v + u1)。它们动量守恒方程为:

0 = m(-v + u1) +〔M +(N-1)m〕u1 得:u1 =

???mv

M?Nmmmv + v

M?NmM?(N?1)m第二个球与(N -2)个球、人、车系统作用,完毕后,设“系统”速度为u2 。它们动量守恒方程为: 〔M+(N-1)m〕u1 = m(-v + u2) +〔M+(N-2)m〕u2 得:u2 =

第三个球与(N -2)个球、人、车系统作用,完毕后,设“系统”速度为u3 。铅球对地的速度是(-v

+ u3)。它们动量守恒方程为:

〔M+(N-2)m〕u2 = m(-v + u3) +〔M+(N-3)m〕u3

得:u3 =

mmmv + v + v

M?NmM?(N?1)mM?(N?2)m以此类推(过程注意:先找uN和uN-1关系,再看uN和v的关系,不要急于化简通分)??,uN的通

式已经可以找出:

V2 = uN =

mmmmv + v v + v + ? +

M?NmM?mM?(N?1)mM?(N?2)m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