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幼教招考简答题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0 19:54:2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1.幼儿年龄特征稳定性与可变性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答案要点:(1)儿童脑结构和机能的发展具有大致稳定的顺序和阶段;人类知识经验本身是有一定顺序性的,儿童掌握人类知识经验也必须遵循这一顺序;儿童从掌握知识到心理机能发生变化,也要经过一个大体相同的、不断量变和质变的过程。所以儿童的年龄特征具有稳定性。

(2)儿童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和教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因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又具有一定的变化。教育条件不同,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也不完全相同。

(3)幼儿年龄特征具有稳定性,所以我们可以运用前人的研究成果来认识和教育当代儿童。幼儿年龄特征具有可变性,我们要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和教育条件,促进幼儿的发展。 2、简述幼儿时间知觉的特点。

答案要点:(1)时间知觉的精确性与年龄呈正相关。即年龄越大,精确性越高。(2)时间知觉的发展水平与儿童的生活经验呈正相关。生活制度和作息制度在幼儿的时间知觉中起着重要的作用。(3)幼儿对时间单元的知觉和理解有一个由中间向两端、由近及远的发展趋势。(4)理解和利用时间标尺的能力与其年龄呈正相关。 3、 简述保教结合原则的基本内涵。

答案要点:(1)保育和教育工作是幼儿园两大方面的工作。(2)保育和教育工作互相联系、相互渗透。(3)保育和教育是在同一过程中实现的。

4、简述影响同伴关系的因素。

答案要点:(1)儿童自身的行为特征. 外向的、友好的人格特征,擅长交往,交往过程中没有明显攻击性行为等容易受同伴的欢迎。行为笨拙,攻击性行为多的儿童往往容易遭到同伴的拒斥。(2)认知能力. 认知能力好,对同伴关系认识正确,善于协调和解决人际交往问题的儿童,容易建立起良好的同伴关系。(3)身体的吸引力。身体条件好,如漂亮,有吸引力的儿童往往更容易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4)生物情绪因素。善于管理自己情绪的儿童容易建立起良好的同伴关系。 (5)父母的影响.父母对儿童的同伴关系有重要影响,他们能够安排和控制儿童与同伴的游戏,能够传授和示范各种有效的社会交往技能。(6)早期亲子交往经验。与母亲依恋关系安全性高的儿童,那么他与同伴也容易建立特质相同的依恋关系。(7)教师的影响。一个儿童在教师心目中的地位如何,会间接地影响到同伴对这个儿童的评价。(8)玩具及电视. 观看电视的时间过多,就会影响到与同伴的交往,同时,观看暴力节目,可能会增加儿童的攻击性行为,从而影响同伴关系。(9)游戏活动.(10)文化价值观。 5、幼儿园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答案要点:(注意展开)1.职业道德素养。(1)幼儿园教师要热爱幼儿教育事业,热爱幼儿。(2)尊重教师集体和家长。教育幼儿的任务不是一个教师就能完成的,它依赖于幼儿园的教师集体和家长的配合。因此幼儿教师要尊重同事,具有较好的协作精神。同时,要尊重家长,理解家长对幼儿的爱护和关心,虚心听取家长合理的建议,

与家长平等、友好相处。(3)专业能力素养.幼儿园教师要具有广博的知识和扎实的幼儿教育理论和丰富的教育教学技能。3.人格素养。教师要具备健全的人格,富有爱心和同情心,平等对待幼儿。 8.简述3-6岁幼儿记忆发展特点。

答案要点:(1)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2)机械记忆多于意义记忆。(3)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4)记得快,忘得快,记忆不准确。 6.简述幼儿想象发展的特点。

答案要点:(1)无意想象为主,有意想象开始发展。想象的目的性不明确,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想象的主题易受外界的干扰而变化。想象只在意过程,不在意结果。想象过程受兴趣和情绪的影响。(2)幼儿以再造想象为主,创造想象开始发展。(3)想象有时和现实混淆。

7、简述主题活动的主要特点。

答案要点:(1)主题活动需要刻意遵循儿童“前学科”知识经验的建构规律。(2)主题活动整合各种教育资源。(3)主题活动的计划富有弹性。(4)主题活动的知识以横向联系为主。(5)主题活动的学习方式生活化、游戏化。

8、.论述影响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以及如何防止和矫正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答案要点:(注意展开)影响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因素有多种,注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物因素(或激素和气质类型)个体攻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