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专题《课内文言文》练习 苏教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8 19:45:2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课内文言文》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13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 【乙】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专精耽①学,不营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意怡如也。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妻也③?”时闻者多哂④之。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晋书·王欢传》) 【注释】①耽(dān):沉溺,入迷。②卿不闻朱买臣妻也:朱买臣,字翁子,会稽吴人,生年不详,卒于汉武帝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家贫,卖柴自给,行歌诵书,开始其妻背柴相从,久以为羞耻,要求离去。买臣说自己五十岁当富贵,那时再报答妻子的功劳。妻不从,改嫁给一个田夫。买臣得到庄助的推荐,做了中大夫,又当了会稽太守。入吴见故妻与夫准备迎官,买臣叫后车载其夫妇,住到园子里,养了一个月,妇惭愧上吊而死。③哂(shěn):微笑;讥笑。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⑴何陋之有 ▲ ⑵其妻患之 ▲ ⑶欢笑而谓之曰 ▲ ⑷欢守志弥固 ▲ ....2.与例句中的“为”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遂为通儒 A. 方为秋田之害(《以虫治虫》) B.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活板》) C.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D.始悟为山市(《山市》) 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不营产业,常丐食诵《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结合选文,具体分析刘禹锡与王欢品格的相同之处。(3分)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4分)不译,宾语前置的标志;担心,担忧;对?说;更加 9. (2分)A

3.(4分)⑴到这里谈笑的都是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⑵不知道经营产业,经常乞讨度日,但仍不停地诵读《诗经》(或“不经营产业,经常讨饭读诗书”) 4.(3分)安贫乐道(1分);刘禹锡,虽身处陋室,却不慕名利,有自己高雅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节操(1分);王欢,虽穷到要饭读书的地步,却全心读诗书,坚守自己的追求(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下列各题。(11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

唐以书言身判设科①,故一时之士,无不习书,犹有晋宋余风。今闻有唐人遗迹,虽非知名之士,亦往往有可观。本朝此科废,书逐无用于世,非性自好习者不习,故工者益少,亦使之然也。

《曲旧闻》

【注】①唐朝考生礼部试合格后,要吏部试合格,才可任官。吏部试审核体格仪表、言谈词令、字体、判断能力四方面。

5.与甲文中“安求其能千里也”中“其”意思相同的一项( ▲ )(2分) A.其真无马邪

B.其真不知马也

C.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活板》 D.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刻舟求剑》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故一时之士,无不习书,犹有晋宋余风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非性自好习者不习,故工者益少,亦使之然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甲文中“呜呼”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你结合文本加以分析。(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如果想成为“千里马”,你认为最需要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各是什么?请结合文本与现实生活谈谈看法。(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5.(2分)D 6.(4分)①所以当时的读书人,没有不钻研学习书法的,还有晋朝宋代的遗风。 ②(如果)不是自己喜好写书法的人就不写,所以精美的书法更加少有,(这样)也就使它有这样的现象了。 7.(2分)蕴含着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痛恨。 8.(2分)主观条件:把握机遇,自强不息;客观条件:适合成长的环境,识才爱才用才的伯乐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下列各题。(12分)

【甲】庆历中有布衣毕异,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就。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乙】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9. 下面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组(3分)() A.不以木为之者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B.佛印绝类弥勒 哀转久绝《三峡》 ..C.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其人视端容寂 ..D.持就火炀之 瞬息可就 ..

2

10.下列“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 ) A.唐人尚未盛为之 B.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C.木格贮之 D.如“之”“也”等字 ..

11. 活字印模是用胶泥制作的,它有什么优越性? 王叔远雕刻的核舟的技艺“灵怪”在哪里?(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9.C 10.D

11.它的优越性是遇水不变形,不与药物相粘,拆板方便。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2分)

陋室铭 刘禹锡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①。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②一匹,可办粗衣几件。不馋③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

【注释】①费用:花费钱财。 ②纱绢:一种细薄的丝织品。 ③馋:这里是饥饿的意思。 12.下列加点字的意义或用法完全相同的是哪一项?( )(2分) A. 有仙则名 B. 谈笑有鸿儒 .. 驰名中外 大展鸿图 .. C. 可以调素琴 D. 无案牍之劳形 .. 素不相识 不劳而获 ..

13.本文题为“陋室铭”,文中又强调“斯是陋室”,而结尾处作者却引用孔子的“何陋之有”表明自己的态度,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3分) 14.(2分)用现代汉语翻译:(4分)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15.乙文就节俭问题向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3分)

答案:

12.(2分)B

13.(3分)从建筑和室内布置看是简陋的(1分),但从环境之优美、交友之不俗、所为之高雅可见屋主人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所以这小屋就不显得简陋(2分)。 14.(4分)①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②从节俭到奢侈很容易,但是从奢侈再回到节俭就很困难了。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