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乡镇党委书记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精)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17:26:0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关于对乡镇党委书记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 中共兰州市七里河区委组织部 (2009年9月5日

乡镇党委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直接组织者、领导者和执行者,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起着总揽全局的作用。乡镇党委书记作为乡镇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担负着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保一方平安、促一方和谐的重要职责。建设一支高素质乡镇党委书记队伍,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农村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近年来,七里河区通过优化乡镇班子结构、加强岗位交流力度、强化教育培训机制、落实党建工作责任,不断加大乡镇党委书记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实效。

一、乡镇党委书记队伍基本情况

七里河区现有2乡4镇,65个行政村。每个乡镇均配备书记、乡(镇长、专职副书记三名职数。现有乡镇党委书记队伍中,有女性1人,少数民族2人。年龄在35岁以

下的2名,36岁-40岁的9名,45岁以上的2名。文化程度均在大专以上,其中研究生2人,本科学历11人。

二、主要做法

(一与落实市委“1355”总体发展思路相结合,加强乡镇书记队伍建设。在乡镇党委书记的选拔上,我们坚持把政治素质过硬、工作成绩突出、综合协调能力强、阅历丰富、敢于攻关破难、能征善战的精兵强将选拔到乡镇。不仅注重选拔任用有乡镇领导班子工作经历的干部担任书记、副书记职务,并且还注重部门街道领导与乡镇党委书记联动,将区直部门正职选派到乡镇。目前,6个乡镇党委书记(含副书记在乡镇工作3年以上的有7人,有部门工作经历的16人,领导班子更优化、更精干。

(二与多岗位培养选拔干部相结合,加强乡镇党委书记队伍建设。我区通过纵横向交流、专业对口交流等方式,积极探索区乡干部双向交流宽松环境,使选派区直部门优秀干部到乡镇任职成为一种制度。近年来,有15名部门干部交流到乡镇担任党委书记、副书记,其中有12名为35岁以下的年轻干部。这些干部不同程度的在各自岗位上得到实践锻炼,部分干部已进入全市县级干部后备库序列。

(三与全方位提高干部工作能力相结合,加强乡镇党

委书记队伍建设。我区通过建立《干部学分制考核制度》,建立起日常学习和集中教育相结合、按需施训和分类施教相结合、监督考核和考试培训相结合的教育机制,对全区乡镇党委书记队伍进行全员培训,并适时组织外出参观学习交流,不断开拓工作思路。近年来,所有乡镇党委书记均能接受每年不少于7天的集中培训或外出学习,能力素质得到一定提高。

(四与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相结合,加强乡镇书记队伍建设。我区按照“主动监督、关口前移”的工作思路和“以教育为主、预防为主、事前监督为主”的原则,强化对乡镇党委书记的监督管理,促进健康成长。健全落实了谈话、诫勉等各项制度,加强事前预防监督;健全落实了纪检、组织、信访等部门的联系通报制度,加强事中监督;健全落实了述职述廉、报告个人重大事项、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从资金使用、项目运行、数据核实等方面,加强政绩监督。2006年以来,各乡镇党委书记在区委组织的述职述廉和民主测评中,综合满意率都在90%以上,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同时,通过加强责任考核。以签订考核责任书的形式,明确各乡镇经济、社会各项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并设置相应奖项,由区委进行年度综合考核,充分调动了乡镇的工作积

极性。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选用机制仍欠科学。目前,乡镇党委书记的选拔还缺乏规范标准,仍然把乡镇党委书记等同一般干部选用,对乡镇党委书记的任职条件、选用程序规定还带有

很强的随意性、临时性,缺少“公开、透明”,竞争、择优的力度不大,范围不广,仍然是“少数人在少数人中选人”。并且,乡镇党委书记队伍进出口不畅,不能形成选拔优秀乡镇党委书记的科学机制。

二是教育管理不够到位。对乡镇党委书记的教育培训缺少针对性、实用性,培训力度不够、渠道狭窄、形式单一,尤其是每年只有少数几个乡镇党委书记能到省、市党校接受高层次部门和机构培训,更多的没有机会培训,难以增长见识。

三是监督考评欠缺科学。考核评价不科学,考评标准不固定,考评方式单一,考评工作流于形式,特别是考评结果运用不力,乡镇党委书记“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体现不出优劣,激发不起乡镇党委书记的工作激情和创新精神。

四、对加强乡镇党委书记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是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乡镇党委书记选拔机制。把乡镇党委书记当作关键“领导层”来对待,研究制定出乡镇党委书记的任用标准,选用程序等,建立一套科学的乡镇党委书记选拔机制。比如,实行乡镇党委书记公开差额提名,全面推行“公推直选”机制,建立乡镇党委书记后备干部库,实行常规考察和年度考评,建立乡镇党委书记任用三元模式,即乡镇党委书记的任免须经过“党组织考察→群众评议→党委任命”才能生效,落实干部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决权、监督权,真正“还权于民”,切实提高党组织选人用人的公信度。

二是健全乡镇党委书记的教育培训和管理长效机制。把乡镇党委书记培训纳入领导干部培训计划,每年安排相应党委书记到各类党校进行培训,特别是安排到发达地区的乡镇学习,采取多种形式提高乡镇党委书记队伍的科学决策能力、统筹兼顾能力、团结协调能力。建立包括“经济社会发展、党组织建设、民主测评评价、民意调查评价”在内的科学考评体系,特别要强化考评结果运用,把考评结果用作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坚决摒弃党委书记“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现象。

三是强化乡镇党委书记的监督工作。严格执行5年任期

制,确保乡镇领导班子工作稳定有序。畅通监督诉求渠道, 真正还权于民,敢于全面发动群众,形成全方位监督格局。 四是调动乡镇党委书记的积极性, 加大交流力度。 为了 进一步调动乡镇党委书记的积极性,对于长期在乡镇工作、 成绩突出、工作好的党委书记,应提高其待遇问题,尤其是 在乡镇工作的女同志, 因目前县区副县岗位有限, 影响其交 流,未能很有效地调动乡镇党委书记的积极性。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