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人教版初中历史中考历史总复习提纲 收藏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7 18:43:5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18年人教版中考历史复习提纲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中国古代史】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㈠元谋人是我国境内最早人类,距今约170万年。他们会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㈡北京人:北京人生活在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他们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已会使用天然火,还会保存火种;过群居生活。

㈢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⑴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半坡居民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水稻和粟的国家。(⑵河姆渡人居住的是干栏式房屋,半坡人居住的半地穴式房屋。

(3)两地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出现了农业、手工业和畜牧业等生产部门,同时会制造陶器,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

㈣炎帝、黄帝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形成日后的“华夏族”。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发明舟车,还教人们挖井,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后人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至今,海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㈤尧、舜、禹的传说:尧、舜、禹是继黄帝之后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他们都有高尚的品质,受到百姓爱戴。他们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制”。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夏、商、周时期

㈠夏朝的建立:大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21世纪),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诞生。 ㈡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演变: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㈢西周分封制:为了巩固对周边的统治,周天子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山区,加强了西周的统治,使其成为强盛的奴隶制国家。 ㈣商鞅变法:⑴观点:“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适应时代、创新精神。

⑵变法的原因(背景):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社会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战国时期新兴的地主阶级为废除奴隶主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巩固地主阶级专政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以公元前359年商鞅变法的效果最显著。 ※战国是中国古代完成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代,其主要形式是变法运动。 ⑶内容: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建立封建土地所有制,秦国确立封建制度】; 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徭役【促进经济发展,国富】; ③奖励军功,以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特权【提高军队战斗力,兵强】;

④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加强中央集权,对后世影响最深远】。

⑷作用:经过变法,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基础。

◎中国古代封建王朝顺序:夏商周;秦汉(西汉、东汉);三国(魏蜀吴)两晋(西晋、东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

◎统一的九大封建王朝:秦、西汉、东汉、西晋、隋、唐、元、明、清

军事 民族关系 意义 政治 经济 思想文化 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破格录用有真才实学的人 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亲临治黄第一线,重视兴修水利。 的正统思想。 起用卫青、霍去病等三次反击匈奴,解除了匈奴的威胁。 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商路,加强了各民族间的联系。 汉武帝时西汉王朝出现了政治、思想、文化大一统局面,进入鼎盛时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力推行儒家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孔子的学说从此成为封建社会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秦、汉时期

㈠了解秦兼并六国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⑴秦兼并六国: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公元前221年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⑵秦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促进了历史的发展。秦的统一,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统一的趋势则成为此后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㈡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评价秦始皇。 ⑴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政治 文化 经济 思想

建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协助皇帝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地方实行郡县制,把全国划分为36郡,郡下设县。(郡县制的推行对后世影响最深远) 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后来又推广了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 统一货币(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统一度量衡。 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1

军事 北击匈奴,修长城;开发南疆,兴修灵渠。 ◆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⑵评价秦始皇:①功: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统一中国;他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不愧为千古一帝。②过:他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他广建宫殿陵墓,浪费大量人力、物力;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㈢陈胜吴广起义:前209年,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 ㈣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

⑴汉武帝的大一统~西汉王朝出现了政治、思想、文化大一统局面,进入了鼎盛时期。 ⑵评价汉武帝: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很有作为的封建皇帝,杰出的政治家,他能够顺应历史潮现政治上大一统。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现经济上大一统。独尊儒术”,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军事上大力反击匈奴,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派商路,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但汉武帝晚年好大喜功,连年用兵,

㈤张骞通西域:为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㈥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一条横贯亚洲、连接欧亚洲大陆的著名古代陆上商贸通道。

⑴路线: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西亚→欧洲的大秦。⑵中国向外输出的商品:丝绸、丝织品和铁器。并把铸铁、凿井的技术传到西域。⑶西域的良马、香料、葡萄、石榴、苜蓿、胡麻、胡桃(核桃)、胡萝卜等植物和魔术、乐舞、雕塑等,陆续传入中原地区。其后佛教也经中亚传到西域,再向东土传播。⑷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中西的经济文化的交流,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我国当今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仍然发挥着重大作用。

流,变革图新,削弱侯国势力,实他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也使国力耗损。

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㈠三国鼎立:

208年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220年曹丕在洛阳称帝,国号魏;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㈡人口内迁和江南开发的史实:从西晋中期开始,中原陷入极大的混乱之中,江南地区相对比较安定,因此,北方人口纷纷南逃,出现了人口迁移的浪潮。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为江南补充了必要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江南地区的开发对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㈢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是我国古代杰出少数民族(鲜卑族)政治改革家。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北方出现民族大融合趋势。为顺应历史潮流,孝文帝进行改革:①494年迁都洛阳。②说: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③穿: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④改: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姓,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⑤联: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⑥用:汉族的官制、律令。⑦学: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这些措施促进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隋、唐时期

㈠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用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创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废除于清末(1905)。常设科目有明经、进士(武则天时设武举),整整存在1300周年。①隋文帝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确办法选拔官吏。②隋炀帝时开设进士科,我国的科举制度正式形成。③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进士科第一名为状元。④武则天:形成殿试制度,创设了武举。⑤唐玄宗: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2

㈡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强盛,出现繁荣景象,百姓生活有所改善,史称“贞观之治”。唐太宗是我国封建社会著名的皇帝,杰出的政治家。他在位期间,吸取隋亡的教训,注意减轻农民负担,发展生产,虚心纳谏,知人善任。

治宏贞观”。

㈢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她当政时期,继续实行唐太宗的政策,使唐朝经济继续发展,国力不断增强。她的统治被称为“政启开元,㈣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主要体现在:农业上出现了曲辕犁、筒车等;陶瓷业主要有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唐三彩;商业上,有从事商业活动的“市”。长安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

㈤唐与吐蕃的交往:⑴7世纪中期,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藏促进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⑵ 8世纪中期,唐中宗将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尺带珠丹给唐朝皇帝上书说与唐朝关系“和同为一家”。 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

⑴遣唐使:日本政府先后13次派出遣唐使到中国。

⑵鉴真东渡:唐玄宗时期,鉴真六次东渡日本,在日本十年,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的文化。他精心设计的唐招提寺,至今犹存,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⑶玄奘西行:唐太宗时期,玄奘西游天竺(今印度),著《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他是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最杰出的使者。

⑷唐朝国力强大,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博大精深,世界先进,中国与世界经济文化交往密切。亚洲诸国纷纷派人前来华学习,中国也积极向外传播和虚心向其他国家学习。如日本的遣唐使、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等生动事例,都说明唐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密切,影响深远。 第六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辽、宋、西夏、金、元时期

㈠知道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北宋建立后,北有(契丹)建立的辽政权;西北有(党项族)建立的西夏政权;1115年(女真人)建立了金政权,出现了政权并立的局面。辽、西夏、金并立的时期是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重要时期,民族融合是这一时期的主流。

㈡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表现:⑴农业方面,南方经济逐渐超过北方,引进了占城稻,推广水稻的种植;苏州、湖州成为粮仓, “苏湖熟,天下足!”⑵手工业:丝织业继续发展,棉纺织业开始兴起,制瓷业(浙江哥窑烧制冰裂纹瓷器;江西景德镇成为瓷都)、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⑶商业活动更加活跃,东京等商业城市的繁荣程度超过唐代长安城,东京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瓦子”。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海外贸易蓬勃发展,广州、泉州、明州等地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在主要港口设立了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中外经济往来频繁。

㈢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唐朝中后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南宋时,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进程最终完成(“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㈣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

⑴铁木真(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结束了蒙古高原长期混战的局面。1206年,蒙古贵族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他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

⑵ 1271年,忽必烈正式定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忽必烈就是元世祖。1276年元军消灭南宋,1279年统一全国。大都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设立省级行政区(“行省”),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⑶元朝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在元朝统一的疆域内,共同生活着众多的民族,民族出现大规模的流动,民族大融合突出表现为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族、女真族等同汉族逐步融合,同时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所以在这一时期,由于元朝的统一,

李时珍 “医圣”张仲景 名医 华佗 此项发明比西方早1600年。 础,对中国医药学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该书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成 就 东汉末年名医,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被人称为“神医”。他制成全身麻醉剂“麻沸散”,东汉末年名医,被后人尊称为“医圣”。著有《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他经27年的努力完成了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巨著《本草纲目》,促进了内地与边疆各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从而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关系的发展。

★我国现行的省级行政区域划分源于元朝行省制度;战国时期的秦国在商鞅变法时实行郡县制就设置了县,因此最早设置县的是从战国时期开始。

第七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明清时期

㈠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⑴强化皇权。明朝:在中央废丞相,分相权于六部,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设锦衣卫和东西厂特务机构,由皇帝直接指挥。清朝:承明制,雍正帝时增设军机,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