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最新资料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5 17:10:1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一、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

我国开展素质教育以来,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还要求学生具备实际运用能力。因此要求教师要在课本的基础上,多增加贴近生活的案例,启发学生的应用意识。小学数学教师要能够结合实际生活和生产中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编制一些趣味性的数学问题,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数学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垂线段”这一方面的内容时,就可以充分结合生活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好“垂线段”知识的重要性。教师可以这样出题:小明家离着每天要走的A公路并不远,但是小明的爸爸为了方便他上学,想修一条路直接通到公路,但是不知道哪个方案路程最短呢?创设问题后,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图,让学生上台标出自己认为的最短路程,这样不仅让学生掌握了“垂线段”的知识,还能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运用学到的知识可以解?Q很多实际问题。

二、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强化应用的意识 很多小学生不了解学习数学的意义是因为在日常生活中难以发现数学问题,少了一双发现的眼睛,也难以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也难以发挥应用能力。因此,教师要做好引

导者,引导、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鼓励他们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由此巩固所学的知识。

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时,不能让学生的认知只停留在课本上的公式和习题上,要帮助学生拓展到实际生活中,如:你所居住的卧室是多大?你又该如何计算呢?这样学生在回到家后,就会思考自己卧室的形状,要测量哪些数据才能得出卧室的面积,以及在测量和计算的过程中要采用什么长度单位等。通过教师适宜的引导,学生就会认识到原来数学就存在于自己每天生活的环境中,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学习数学,增强应用意识。另外,教师除了要做好引导者以外,还要多鼓励学生提问,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快乐,提升学习兴趣。

三、在课堂之外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在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实践方法中,让学生走出去,亲身感受生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途径,建立起教学课堂与现实之间的联系。对于教师来说,首先要充分备课,多构思一些有意义的课外活动,既能寓教于乐,又能提升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探讨如何测量教学楼的高度,首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出可行的测量方法,然后各个小组开始测量。有的小组可能会采用先测量出每层楼的高度,再计算出整层楼高度的方法;有的小组会用所学的相似性的知识求得教学楼的高度;还有的小组学生想到运用光线反射测量高度等。在各个小组

得出结果后,教师要进行比较和评价,并由小组代表介绍测量的方案。

再例如,每个学生的家庭都会有储蓄的习惯,将家庭结余的钱存入银行。教师可以由此展开,组织学生到就近银行了解定期储蓄不同期限的不同利率,以及一些名词的含义。之后出题:小明同学的家长为他准备1万元,作为5年后读大学的费用。家长打算把这1万元存在银行,5年后领出来,有以下几种存款方案供他选择:(1)“1+1+1+1+1”型,即存1年期,到期后连同本息做续存1年期,如此重复,直止5年。(2)“2+3”型,先存2年期,到期后连同本息再续存3年。(3)“4+1”型,先存4年期,到期后连同本息再续存1年期。(4)“5+0”型,即直接存5年。虽然1+1+1+1+1=2+3=4+1=5+0,但在上述各方案中,5年后所得的的本息和并不相同,教师可以让学生从中选择一个最佳存款方案。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过程中要充分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结合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情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在课堂之外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主观能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