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2 18:02:1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三门峡市交通通信便利。欧亚大陆桥—陇海铁路横穿2市(义马市、灵宝市)1区(湖滨区)2县(渑池县、陕县);郑(郑州)潼(潼关)公路(310国道之一部分)平行铁路横亘东西;呼(呼和浩特)北(北海市)公路(209国道)穿过湖滨区、陕县、灵宝市和卢氏县;南(渑池县南村)阎(洛阳市嵩县阎庄)国防公路纵横渑池县;黄河公路大桥连接豫晋两省,黄河水运直达潼关,洛(洛阳)三(三门峡)、三(三门峡)灵(灵宝)高速公路、运(山西运城)三(三门峡)高速公路在三门峡市区交汇,成为中部和西部连接的现代化交通要冲;郑州至西安铁路客运专线开工建设,临汾至三亚高速公路工程科研性报告通过论证。县(市)区之间公路相通连接成网。通信设施先进,全市实现村村通程控电话,移动通信覆盖城乡,无线寻呼、小灵通快捷便利,IP宽带信息网建成开通。
2005年,全市国民经济以较快的速度平稳增长,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经济发展速度创9年来最高水平。初步核算,全市生产总值335.2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增速为1997年以来最高水平,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7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竞相发展,增长速度加快。第一产业增加值33.1亿元,比上年增长8.1%;第二产业增加值202.26亿元,增长17.3%;第三产业增加99.84亿元,增长12.9%。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0.5:57.1:32.4变化为9.9:60.3:29.8,“二、三、一”产业格局得到进一步巩固。全市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800美元。
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年末全市在岗职工238 032人,比上年增长3.5%。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3.98万人,通过再就业工作,使1.85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其中6 249名“4050”人员再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
率为3.75%。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基础还不够稳固;工业经济运行质量缺乏保障,资源约束作用明显;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涨幅较大;城乡新增劳动力较多,就业压力较大;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健全等。
农村经济稳定发展。随着粮食直补、免征农业税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普遍高涨,农村经济发展活力大大增强,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2005年,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抓好农产品基地建设,建成了2.4万公顷(36万亩)无公害苹果、1.53万公顷烟叶和4万多公顷速生丰产林基地。果、牧、林三大支柱产业发展迅速。全年全市水果产量达到111.08万吨(其中湖滨区2.046万吨、陕县28.1万吨、灵宝市65.36万吨),比上年增长4.4%;烟叶产量达34562吨,增长2.5%;全年肉类总产量达6.79万吨、禽蛋总产量达到4.3万吨、奶类总产量达到1.73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8%、7.9%和31.3%。
对外贸易稳定增长。全年全市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出口额为13 85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4.5%。利用外资取得新进展。全年全市新签利用外资合同13个,合同利用外资金额7 00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0.4%;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7 208万美元,增长25.2%。
人口控制工作取得新成效。全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89%O,人口出生率为9.08%O。全市年末总人口221.8万人,比上年增加0.4万人。其中乡村人口134.7 万人,占60.7%;城镇人口87.1万人,占39.3%。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7.5%,老年人口达到16.6万人。市区总人口29.9万人 。
城乡居民收入增加。2005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71.4元比上年增长11.6%;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3649元,比上年增长20.8%;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5 762元,增长13.1%。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284.3元,比上年增长21.2%;农民人均纯收入2935元,增长14.3%;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030元,增长14.4%。
2.2 灵宝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2005年,灵宝市总人口73.23万人,其中乡村人口61.8万人。辖城关镇、尹庄、焦村、大王、阳店、函谷关、豫灵、故县、阳平、朱阳10个镇和川口、寺河、苏村、五亩、西阎5个乡,457村居委会。土地总面积3011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1481平方公里,丘陵面积1208平方公里,平原面积322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97.06万亩,园地面积34.30万亩,林地面积144.42万亩,未利用地123.41万亩。
灵宝市国民经济稳健发展。生产总值1991年到1995年,从120437万元增长到368759万元,5年增长206%,年均增长41.23%;1996年到2000年,从450103万元增长到611329万元,5年增长35.8%,年均增长7.2%;2001年到2005年,从652807万元增长到1254282万元,5年增长92.14%,年均增长18.4%。2005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25.43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亿元,增长8.9%,其中农业118771万元,林业3932万元,牧业15714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77.05亿元,增长17.3%;第三产业增加值34.36亿元,增长13.5%。工业增加值14亿元,增长16%。
农民人均纯收入1980年仅有188元,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和富农政策,农民收入逐年增高,1995年增到1489元;1996年到2000年,从1863增长
到2345元,年均增长5.2%;2001年到2005年,从2292增长到3347元,年均增长9.2%。
耕地面积1990年65122公顷,1995年61160公顷,5年下降3962公顷;1996年55650公顷到2005年下降到50314公顷。水果产量从1980年的38070吨连年递增到2000年的571531吨,“十五”期间,2002年水果产量500202吨,2005年达653564吨。2005年全市新栽植优质果树1867公顷,建成北方第一果品大县(市)。果园面积28825公顷,其中苹果园22875公顷,梨园375公顷,桃园575公顷;水果产量653564吨,其中苹果576552吨,梨3293吨,桃12637吨。
2005年,引进国内资金9.31亿元,比上年增长93.8%;利用外资10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95.7%;出口创汇184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6.4%。
2005年,地方财政收入33578万元,比上年增长36.2%,其中一般预算收入达到30188万元,比上年增长38%,财政支出61680万元,比上年增长3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52元,比上年增长8.90%;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5727元,比上年增长17.8%;农民人均纯收入3374元,比上年增长11.4%;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262元,比上年增长14.9%。
目前,灵宝市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按照本市“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各项指标要求,项目建设突飞猛进,农业“三化”稳步推进。城市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文化教育科技事业蓬勃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展望未来,本市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豫西崛起中实现灵宝崛起。
2.3 项目区各乡镇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项目区包括豫灵镇、朱阳镇、阳平镇、故县镇、阳店镇、西阎乡、函谷
关镇、寺河乡、川口乡、苏村乡共10个乡镇。据2005年灵宝市统计数据,10个乡镇粮田面积255647亩(其中山区面积35040亩,滩地面积2430亩,项目区各个乡镇的粮田面积详见表1),占灵宝市近33.87%的耕地。10个乡镇的总人口393511人,比2004年平均增长0.4%,其中除阳平、故县两镇的人口数量是比上年增长外,其余均呈下降趋势。10个乡镇的农民数量为371176人,比上年增长0.53%。农户109168户,妇女、儿童数量232153人。10个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3266元,比2004年增长16.39%。
项目区2005年各乡镇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和河南省的农民人均纯收入相比,结果是豫灵镇、朱阳镇、阳平镇、故县镇、阳店镇、西阎乡、函谷关镇7个乡镇的都高于全省的平均水平,而另外3个乡镇寺河乡、川口乡和苏村乡的都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项目区2005年各乡镇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和三门峡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相比,豫灵镇、朱阳镇、阳平镇、故县镇、阳店镇5个镇的都高于三门峡市的平均水平,而另外5个乡镇西阎乡、函谷关镇、寺河乡、川口乡、苏村乡都略低于三门峡市平均水平;项目区2005年各乡镇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和灵宝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相比,豫灵镇、朱阳镇、阳平镇、故县镇4个镇的都高于灵宝市的平均水平,而另外6个乡镇阳店镇、西阎乡、函谷关镇、寺河乡、川口乡、苏村乡都略低于灵宝市平均水平。具体数据见下表。
根据下表可计算出,2004年、2005年项目区10个乡镇的农民总体数量占人口数量分别为94.2%和94.32%,显然,这10个乡镇的农村人口占比例较大,向城镇转移较少,并且农民数量占灵宝市总农民数量的60.44%,项目区农民队伍庞大,城镇化总体水平亟待提高。经过实地调查,那里农民目前种植果树大多是以自发形式,分散和零星的个体农户是生产的主体,形不成规模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