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关系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 图文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16:53:4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中印关系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摘要:中国、印度世界上发展最有潜力和活力的国家,既想相互亲近,又心存

芥蒂。他们有放不下的过去,又有必须面对的现在,还有可以展望的美好未来。挑战与机遇并存能很好地表达出中印之间的关系!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发展中,双方都有收获,并找到一种默契,为两个都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国家和人民继续前行!放下过去,做好现在,憧憬未来,一心一意为本国人民,为亚洲人民,为世界人民,不谋求霸权才是印度的首选,有中国这样的近邻是他的福气!印度真正的对手不是中国,而是自己,如果一味为了迎合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而围堵中国,印度必将自食其果!

关键词:边界问题;中美俄博弈;军事竞赛;政治交流;中印贸易。

正文:

中印关系大致经过这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20世纪50年代,中印关系的友好时期。

第二阶段为20世纪60年代初至70年代中期,中印关系的低潮时期。 第三阶段为1976年到1988年,中印关系的缓和时期。

第四阶段为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期,中印关系的升温时期。

第五阶段为20世纪90代中后期至现在,中印关系继续发展的时期。进入20世 纪90年代以来,双边贸易额的年增长率一般均为两位数,1990年贸易额2.6亿多元,增幅近80%以上。特别是最近两年来中印两国双边贸易额翻一番,突破了500亿美元,双向投资增长了10倍。中国已成为印度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印度是中国第十大贸易伙伴。

然而中印之间的特殊关系并不是那么一帆风顺,总在一些问题上发生分歧,引起纠纷。

一、边界问题

历史上,中印边界原本没有什么争议,有喜马拉雅山作为天然屏障,中印历史上的习惯边界就是喜马拉雅山南麓。二十世纪以前,这一段边界从来没有明确划定过,也没有一块界碑,双方以模糊形态按照传统进行实际控制,甚至有双方都不管的地段。两国边界的长度也一直没有准确测量,大约有1700—2000公里。一直到英国占领印度,并不断实施侵占西藏的阴谋,才给日后的中印边界争端埋下了祸根。

中印边界全长约2000公里,分为东、中、西三段。双方争议地区面积共约125,000平方公里,其中东段约90,000平方公里,中段约2,000平方公里,

西段约33,000平方公里。

边界示意图如下:

由于英国的一己私利,中印两国围绕着“麦克马洪线”发生了很多的不愉快。 因此,中国藏南达旺地区被印度根据“麦克马洪线”非法占据,并成立所谓的“阿鲁纳恰尔邦”。在20世纪60年代两国曾经因为边界问题发生过军事冲突,印度战败,并成为今天影响两国关系进一步发展的障碍。近来,印度方面又借机生事,根据2010年11月8日环球网报道:“印度人民党资深领导人阿德瓦尼却对中国无端指责,认为中国不承认‘麦克马洪线’,坚持对达旺地区主权的立场具有扩张性。”不但不检讨印度非法占据中国领土,反而污蔑中国,这对两国通过和平方式解决边界问题是不利的。

中国在赢得对印自卫反击战之后,向印度数次抛出橄榄枝,表达诚意,均被印方无理拒绝或敷衍了事。但是,国家利益不允许印度这样再胡搞下去了,双方在边界问题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目前,解决中印边界问题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制定指导边界问题解决的原则,目前这个阶段已经完成,两国总理在新德里签署了关于解决边界问题指导原则的协定,下一阶段的任务是制定出一个双方共同认可的边界框架协议,然后据此进行划界工作。印度辛前格总理表示:“在此过程中,无论有什么不同的意见,都将全部解决”,这当然是再好不过的事。不过说话算数不算数了,要看下印度一步的实际行动。 二、中美日俄博弈

印度曾经在“中苏论战”时当过苏联的小弟,在中印边界冲突之后抱过美国的大腿,现在的印度又有了“大印度”的构想,不在当任何国家的马前卒,非常热衷在大国之间搞平衡,谋取最大化的利益。

2010年以来,我国和一些周边国家之间摩擦和矛盾上升,特别是2010年9月7日,日本在钓鱼岛附近撞击我国渔船并非法扣押我国渔民之后,两国无论是在民

间还是在外交领域中都出现了一系列矛盾。然而10月24日至27日,印度总理辛格对日本进行为期3天的访问,积极与日本联合构筑反华阵线,此举得到一些印度媒体与官员的支持。10月25日印度的官方喉舌《印度时报》在报道中说道:“现在是印度将东京建成防止中国扩张堤防的最有利时机。”另外,印度前外交秘书希巴尔称,“印度应趁目前的‘最好时机’与日本共筑一道障壁,以制约中国的发展,把中国‘将死’”。印度在中日关系十分敏感的时候与日本共同联手遏制中国,严重地阻碍了中印关系的正常发展。

“中国威胁论”是美国等西方大国一直以来借以遏制中国发展的论调,它们便不厌其烦地大肆热炒,过分强调中国崛起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而印度则一直是 “中国威胁论”的鼓吹者。近来印度的很多官方人员极力鼓吹中国要入侵印度。印度的前国防部长穆拉亚姆?辛格?亚达夫宣称确信中国很快进攻印度,并警告印度政府不要轻视中国的威胁。据2010年11月11日环球时报报道,在亚达夫等人的推动下11月9日召开的印度议会中“印度人民院同意就中国入侵话题展开讨论”。印度的议会作为印度的立法机构,做如此毫无根据的讨论是对中国赤裸裸的挑衅。

俄罗斯虽然和中国关系较好,尤其在当前西方国家对其进行大面积制裁经济出现严重下滑后,更加强了和中国的战略伙伴关系,但是“北极熊”的野心各国都心知肚明。俄罗斯对中国的崛起从未放松警惕,而印度是一个很好的“棋子”,利用它可以很好的对付中国,俄罗斯肯定明白此点道理,所以它才会卖给印度大量的高精端武器,比如第五代先进战机、航空母舰等。印度是俄罗斯制衡中国的一枚棋子。

中印都是拥有核武器的国家,经济都在高速发展,潜力无限,相互提防在所难免,相互的博弈将会更加激烈! 三、“军事竞赛”

在外界看来,中印近几年的武器库越来越丰富,各种高精端武器不断涌现,给人一种冷战时期军事竞赛的感觉。但是对比两国的各方面实力会发现印度只是单纯的大部分在买,而中国大部分在自主研发;而且中国的经济实力更为雄厚,人民生活更好,军队发展相对发达国家起步较晚,较为落后,现在是补偿式发展,而印度是竭泽而渔式发展,对自己的经济发展极为不利,国内的问题层出不穷,人民生活艰苦,却穷兵黩武,印度本末倒置。为了实现其“大印度”的梦想,印度不应该这样的!

但是两国之间进一步改善关系具有许多有利条件。

一、两国对冷战后国际格局的看法具有相似性。冷战结束以后,世界战略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建立冷战后世界新秩序的过程中,中印之间有很多共同语言。两国都反对霸权主义,反对强权政治,反对由一个或少数国家主宰世界并对其他国家发号施令,主张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多极化世界。

二、两国对国际行为准则的认识具有共同性。中印都认为,由两国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体现了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是各种国际行为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其中“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最主要的原则,是国与国之间保持正常关系的基础,也是国际大家庭进行协调合作的前提。其中“互不干涉内政”就是反对把一国的利益和意志强加于他国,反对以施压手段强迫一国接受他国的政治经济制度、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在人权问题上,两国都认为发展权是人权的一个重要方面,人权在法律上来说属于一国主权之内的事情;双方都抵制少数西方家以人权为借口干涉他国内政的行径,不赞成某些西方国家以经济制裁为手

段对发展中国家施加压力的做法。

三、两国对经济贸易合作的需求具有互补性。中国自上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就把国家战略的重点放在经济建设上。印度90年代初开始进行经济改革,现已开始“第二代的经济改革”。因此,大力促进经贸合作符合双方的利益。近年来,中印贸易增长迅速。2006年11月胡锦涛同志访印时,双方把2010年的贸易目标定为40亿美元。据中印两国商界的人士称,按照目前的发展势头,即年均增长30%以上的速度,到201年至少将达到500亿美元,而中期的潜力甚至可达到1000亿美元。目前,双方正在努力开发对方市场,争取贸易大幅增长。从科技合作来看,印度的核电技术、农业技术、遗传工程、软件开发技术,值得中国方面学习和借鉴。中国的小高炉技术、小水电技术、空间技术也引起了印度方面的兴趣。中印双方可以取长补短,减少对发达国家的技术依赖,有助于促进两国关系趋向成熟。

四、两国对对方崛起的态度出现相容性早在1982年,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就指出,“既不存在中国对印度的威胁,也不存在印度对中国的威胁”,“我们希望自己发达,也希望你们发达”“中印两国对人类有一个共同的责任,就是要利用有利的和平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认识到,印度正在崛起的道路上快速行进,任何贬低和忽视印度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正确的态度是尽量多地看到印度的长处,尽量多地看到自己的缺点,敢于向印度学习,善于向印度学习,使人民更快地富足起来,使中国更快地强大起来。笔者也曾多次建言,应把印度视为“四性合一”的国家来看待,即它兼具大国、邻国、发展中国家和多边舞台重要角色的性质,而这些特性又与中国外交的重点——大国外交、周边外交、发展中国家外交和多边外交完全吻合。因此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发展与印度的关系,本着尊重历史、尊重现状、尊重两国人民感情的方针妥善处理好历史遗留问题,以便真正体现双方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两国的发展有利条件很多,政治交流逐渐稳定,两个国关系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令人振奋!

中印是山水相依的两个邻国,又都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在走向繁荣富强的道路上,两国没有理由不发展良好的睦邻合作关系。尽管中印之间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我们相信,只要两国政府有诚意、有魄力、有智慧,那些问题最终是会得到解决的。我们相信,随着双方政治互信、经贸往来、文化交流的日益加强,有着“东方巨龙”之称的中国和有着“南亚大象”之称的印度必将创造出共同繁荣的景象,必将为两国24亿人民带来巨大的福祉,也必将为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双方的战略伙伴关系也必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