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经济林下复合种植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19:57:5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海南省经济林下复合种植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作者:鱼欢等

来源:《热带农业科学》2014年第01期

摘 要 经济林下复合种植是近几年发展较快、能够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发展模式。海南省发展经济林下复合种植具有明显的优势,同时也存在种植管理比较粗放、规模化和产业化程度低、资金投入相对不足、劳动力短缺等问题。为此提出发展对策,为经济林下复合种植提供借鉴。

关键词 经济林 ;复合栽培 ;现状与前景 分类号 F326.24

Abstract Economic forest intercropping is a novel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model developed in recent years, which can adjust agricultural structure and increase farmers' income. It has obvious advantages in Hainan province for development economic forest intercropping. However, there were still some problems. For example, extensive management, lower scale produc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labor shortages, and the relative short of funds support. In this paper, some suggestions have been recommended, so as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forest intercropping.

Keywords economic forest ; intercropping ; status and prospect

林下经济是充分利用现有的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借助林地的生态环境,在林冠下开展林下养殖、种植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从而使农林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1]。随着林下经济活动成就的取得[2],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林下经济越来越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在海南省,橡胶、槟榔和椰子是重要的经济林。据统计,我省橡胶林面积50万hm2左右,槟榔和椰子种植面积11万多hm2,占全省现有经济林面积70%以上。橡胶、槟榔和椰子均属于高大的乔木,单一种植光、热、水、土地等自然资源未充分利用,一定程度上造成浪费,经济效益不高。宽大的株行距为发展林下经济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开展经济林下复合种植,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林下闲置自然资源,还可改善林中的光温条件和土壤结构,同时减少劳动力及肥料农药等物资的投入,节约开支,增加农场及农户的额外收入,极大地增加林地附加值,提高综合经济效益,全面促进热带经济林及林下作物产业发展,是新经济增长最具潜力的发展方向,是“走科技先导型、资源节约型、经济效益高发展道路”的具体体现。随着国际旅游岛建设,以及近年来国家对发展林下经济的重视,海南省发展林下经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济已经迫在眉睫。为了使海南省更好地发展林下经济,本文在我省经济林下复合种植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林下发展复合种植的优势、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的主要对策,以期为科研工作者和政府部门制定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1 发展经济林下复合种植现状 1.1 自然资源概况

海南省属于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夏无酷热,冬无严寒,气温年较差小,年平均气温22.5~25.60℃。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光合潜力大,年日照时数1 780~2 600 h,太阳总辐射量4 500~5 800 MJ/m2。干季、雨季明显,冬春干旱,夏秋多雨,多热带气旋,年降水量1 500~2 500 mm。光、热、水资源丰富,风、旱、寒等气候灾害频繁。 1.2 经济林下复合种植现状

海南省橡胶、槟榔和椰子种植面积达60万hm2以上,但林下复合种植较少,土地利用率较低,水土流失严重,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资源环境利用率有待提高。目前海南省橡胶、槟榔和椰子等经济林下复合种植面积较少,且为老百姓分散种植,管理粗放,生产技术不配套,单位面积土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偏低,制约了林下经济产业的发展。 2 海南省发展经济林下复合种植的优势 2.1 自然资源优势

海南省光、热、水等自然资源非常丰富,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光合潜力大,降雨量充沛,为海南省发展经济林下复合种植提供了优越的气候条件。 2.2 经济林优势

橡胶、槟榔和椰子是海南省重要的经济林,橡胶种植株距一般为2.5~4.8 m,行距一般为4.8~8 m[3]。在我国除台湾外,海南省槟榔产量占大陆总产的99%[4],槟榔产业已经成为海南省农业中仅次于橡胶的第二大支柱产业,种植株距一般为2~4 m,行距一般为2.5~6 m[5-7]。椰子在我国主要分布在海南、云南、台湾、广东、广西、福建等省区[8-9],其中,海南省是我国椰子的主产区,种植面积占全国的95%以上[10],目前种植面积达4万多hm2,株行距均在6 m以上,一般种植160~240株/hm2。宽大的株行距为发展林下经济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3 作物优势

海南省特有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为热带经济作物种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如胡椒、咖啡、香草兰、可可、糯米香茶等热带香料饮料作物,益智、巴戟天、牛大力、鸦胆子等药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植物,食用菌类、切叶花卉等产业均是我国热区的特色经济产业,其生产潜力大、用途广、附加值高、需求量大,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独特地位,已成为热区,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热带香料饮料作物、药用植物、食用菌、切叶花卉等在生产上均需一定程度的遮光。胡椒叶片的光补偿点低(100 lx),适宜在一定荫蔽条件下生长;香草兰属半荫蔽性植物,不同荫蔽度茎蔓生长存在一定的差异,70%~75%的荫蔽度茎蔓生长较快;咖啡属于半荫蔽作物,苗期适宜荫蔽度为60%~70%,定植后至结果前40%~60%,结果期20%~40%;可可是喜荫植物,幼龄可可生长适应的荫蔽度为50%~60%,成龄可可园荫蔽度控制在30%~40%可提高产量。食用菌需要荫蔽的生长环境,同时不会与橡胶树争肥,而且食用菌栽培过后留下富含营养基的菌丝带是橡胶林的优质生物菌肥,可为橡胶生长提供充足养分。橡胶、槟榔和椰子等作物行间距较大,单一种植光、热、水、土地等自然资源未充分利用,一定程度上造成浪费,经济效益不高。经济林宽大的株行距为林下作物生长提供了大量空间,同时也可为林下作物生长提供一定的隐蔽和为作物攀缘生长提供支柱等。 2.4 政策优势

2007 年2 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视察辽宁抚顺农村考察时指出:“能够保护好生态环境,发展好林下经济很重要”。随后温家宝在多次考察、座谈中提到发展林下产业的重要性。同年4 月,温家宝再次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因此,发展林下经济不仅是贯彻落实温总理的重要指示,也是进一步拓宽林业经济领域、促进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 2011年,温家宝在广西全国林下经济现场会上指出:发展林下经济,既可促进农民增收,又可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2012年国务院办公厅文件《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2〕42号),明确提出要加大科技扶持和投入力度,重点加强适宜林下经济发展的优势品种的研究与开发;推进示范基地建设,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林下经济示范基地,通过典型示范,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和发展模式,辐射带动广大农民积极发展林下经济;要求加大投入力度、强化政策扶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努力营造有利于林下经济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

2011年,海南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把林下经济作为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和新的增长点来抓。2013年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关于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实施意见》(琼府办[2013]114号),提出从今年至2016年底,通过发展林下经济实现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的农民达到400万人。根据各市县的自然环境条件和市场经济条件,因地制宜合理选择发展模式,聚集生产要素,重点培育具有区域化特色产业的十大重点项目。

2.5 发展潜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健康、稳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对天然、绿色、健康的产品越来越青睐。热带香料饮料作物、食用菌作为原生态的绿色健康产品备受消费者欢迎,海南是我国鲜切叶的主要产地,近年来切叶面积大幅度增加,其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