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8 16:58:3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关于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的思考
关于地方文献的界定,地方文献工作的前辈杜定友先生认为“地方文献是指有关本地方的一切资料,表现于各种记载形式的,如:图书、杂志、报纸、图片、照片、影片、画片、拓本、表格、传单、票据、文告、手稿、印模、簿籍等”。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型载体形式的不断涌现,诸如光化学、磁记录制品等的面世,增加了地方文献载体形式的新家族。在如此众多的文献类型和文献载体中选取相关的地方文献信息进行数据库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地方文献对社会需求的积极反应。
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工作是地方文献全面实现自动化和网络化的基础,是提高地方文献工作管理水平与质量,建立和实现地方文献资源共享的前提。本文是笔者对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过程中涉及到问题的一些思考,供同道师友参考。 1 数据库建设论证
数据库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在投资兴建前应对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进行多方面的调研、预测和评介,进行可行性论证,以回答在限定条件下,数据库建设的目标能否达到,是否可行,何者为优诸多问题。论证的主要内容包括需求研究、可行性研究和评价报告等步骤。 需求研究是对项目的背景,研究工作的依据和范围,市场需求和拟建规模的调研。
地方文献是反映一个地方诸多方面信息的文献总集成,研究的主题
和范围有着严格的界定,其信息密度和独特性是其他文献无可替代的。在网络环境下,以数据库建设为契机对地方文献中的核心文献进行一次全面深入的发掘和整理,逐步实现地方文献数字化。其意义在于突破了地方文献信息传统传输的限制,实现了跨地域、无时限的信息获取方式。将地方文献推向一个广阔的传播空间,在这个文献基础上建设的数据库存在着广泛的市场需求和信息开发价值。地方文献从整体范围上说分为核心文献和非核心文献,数据库选题应首先选择地方文献的核心文献作为数据库的建设重点。建立独具特色的数据库是地方文献建库的原则,在这个基础上精心策划和设计建设符合实际的地方文献数据库,可以包括不同的文献类型和文献载体,其规模应视实际情况而定,不能贪大求快作表面文章,要特别重视数据库的实用性和社会效益。
可行性研究是对资金、资源和人员等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和考虑几种方案以便比较,从数据库使用的角度回答项目的可行与否。 数据库建设主要是将纸本文献信息通过技术手段加工成为电子文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文献资源、资金和专业技术人员等诸多因素,涉及到多部门之间协作。数据库建设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应经过认真研究和分析才能作出决定,而不能简单化。行政命令不能解决本应通过讨论和协商解决的问题,应该注意解决的问题含糊不得。 数据库建设资金是非常重要的问题。资金筹措和使用管理等应请有关专家领导研究和论证方可决定。与资金相关的问题是数据生产方式,而采用什么样的数据生产方式又涉及到数据库建设人员问题。生产方
式不外乎本单位生产和社会化加工两种。如果自己具备数据生产能力,资金投入从理论上应该低于社会化加工,通过实际工作还可以培养和造就一批专业人才。如果本馆数据加工能力有限,需要社会化加工,也应考虑资金投入与获得利益的价值比。
完成上述工作后,提出周密详细可靠的评介报告交付决策部门,整个数据库建设论证工作才算完成。 2 数据库建设工作流程
决策部门下达了数据库建设任务后,数据库建设任务的承担部门应迅速拟定出具体的建设方案及业务工作流程,以指导数据库建设工作有序进行。建设方案主要内容应包括:文献选取、数据库结构、文献加工、文献标引、数据灌装链接等。 ①工作流程图 ②文献选取
文献选取工作是数据库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关系到数据库的质量高低和成功与否。文献选取应以社会需求、社会效果和地方文献基础业务建设需要为主要参考依据,选取标准应定位在地方文献核心文献。 考虑不同时期文献的字体形式、纸张问题、印刷技术在文献数据加工时的难易和成本费用的高低等。先期选取文献时以简体横排文字图书为主体,古籍线装图书尽可能使用再版排印本,这样可以大大降低文献扫描识别的难度。 ③数据库结构
数据库结构设计的合理与否关系到数据库使用,因此在进行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