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海洋大学-卫星海洋学期末复习资料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9/20 3:16:1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这只是小生整理的资料,仅作参考~

第一章 绪论 1.名词解释

?⑴遥感:在一定距离以外获取目标的信息,通过对信息的分析研

究来确定目标物的属性以及目标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过程。 ⑵海洋遥感技术:利用传感器对海洋进行远距离非接触观测 而获取描述海洋现象的信息技术。主要组成部分是电磁波为载体遥感技术和声波为载体遥感技术。 2.概念掌握

⑴遥感技术所使用的电磁波段主要为紫外、可见光、红外和微波等波段。紫外(0.2~0.4?m),可见光(0.4~0.7?m,红橙黄绿青蓝紫),红外(0.7~1000?m,近中热远),微波(0.1~100cm)。

?⑵遥感的分类(按照遥感方式)

主动式:雷达、散射计、高度计、激光雷达等; 被动式 :照相机、可见光和红外扫描仪、微波辐射计。

⑶气象卫星分为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和地球同步或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前者在大约800km高空工作,缺点是对某一地区每天只能观测两次(红外和微波传感器)。后者在大约35000km的高空对地球表面近五分之一的地区进行气象观测,实时将资料送回地面,但不能观测唯独大于55?的地区。

?⑷卫星海洋遥感的应用:

风暴潮灾害的卫星遥感监测;巨浪灾害的卫星遥感监测;海冰灾害的

卫星遥感监测;海啸灾害的卫星遥感监测;海上溢油的卫星遥感监测;海洋赤潮的卫星遥感监测;海洋变异的卫星遥感监测(海平面上升、全球变暖、EL-NINO)。

⑸卫星遥感的特征:能够获取长时间、大范围、近实时和近同步监测资料;全天时、全天候, 如微波能够穿透云层。 分类:气象卫星,海洋卫星和陆地卫星。

⑹海洋参数:海表面温度,海表面盐度,海平面异常,海流,海表面风,海浪,海洋内波,悬浮物浓度,叶绿素浓度,色素浓度,水色。 第二章 1.名词解释

?⑴轨道倾角i:卫星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使用i和Ω两个角

可以确定卫星轨道平面的方位)

?⑵星下点:卫星在地球表面的投影;

星下点轨迹:卫星每绕地球完成一圈公转在地球表面上形成的一 个不闭合的轨迹。 ⑶节点:卫星星下点轨迹与此道的交点。

?⑷升轨:卫星由南向北方运行

降轨:卫星由北向南运行

?⑸节点周期(轨道周期):相邻两个升轨点之间的时间间隔 ?⑹一个PASS:最南端和最北端之间的星下点轨迹,对应半个节点

周期。

?⑺一个“CYCLE”(一个重复周期):卫星环绕地球多圈后回到原

来位置对应的星下轨迹。

⑻精确的循环轨道或回归轨道:卫星环绕地球多圈后能恰好回到原来轨道位置的轨道。

⑼准循环轨道或准回归轨道:星环绕地球多圈后不能正好回归到原来的轨道位置,但能近似地回归到原来的轨道位置 。

⑽重复周期:卫星从某地上空开始运行,经过若干时间的运行后回到原地上空时所需的时间。

?⑾再访问时间:地球上某一地点被卫星装载的传感器先后两次观

测的时间区间。

?⑿太阳同步极轨轨道:卫星在每天的同一当地时间穿过赤道的轨

道。轨道倾角i →90,这颗卫星就能经过南极和北极地区,也称为近极轨轨道。

?⒀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环绕地球角速度的纬向分量=地球自转角速

度,轨道倾角i==0的轨道。

?⒁高度计卫星轨道:为监测卫星与地球之间的距离、海表面地形

等而专门设计卫星轨道,略高于太阳同步轨道。

?⒂光学分辨率:根据瑞利判据,能够使两个像元恰可分辨的两个

物体的最小角距离。

?⒃微波雷达的分辨率:相邻两个盲点的角距离之差。(P2.概念掌握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