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2 21:12:2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国海洋大学)
第一章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
一、对整个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思想体系的评价
①历史功绩
a.初步探索了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唯物史观提供了思想基础 b.对资本主义制度做了深刻批判,为启发工人觉悟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c.对未来社会主义的天才设想,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做出了巨大贡献
②缺陷:a.指导思想基本上是唯心主义的,无法找到变革社会制度的正确道路
b.不了解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因而找不到变革社会的依靠力量
c.不懂得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主张道德感化,所有的理想都是空想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理论基石:
⑴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块基石——唯物史观的创立 唯物史观的创立使社会主义建立在科学的历史观基础上。 唯物史观的主要内容:
①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有着自身规律性的进化过程,社会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 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制度的更迭是生产力与现存生产关系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③在阶级社会里,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⑵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二块基石——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 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直接的理论依据。
①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雇佣劳动的特殊性质,阐明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和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
②揭示了无产阶级的阶级地位和历史使命,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实现了社会主义的社会力量; ③指出了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的阶级革命是实现社会主义的根本途径。 三、《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1、主要内容:
1.阶级社会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2.资本主义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3消灭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这是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4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是实现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必然途径 5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是无产阶级实现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 6驳斥了资产阶级对共产主义的种种诬蔑,并揭露其实质和危害性 2、宣言的意义: a.《共产党宣言》是国际革命的宣言书,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强大的思想武器 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正式诞生,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部纲领性文献
c.《共产党宣言》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的新纪元,欧洲的无产阶级革命开始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 进行。
马克思,恩格斯对《共产党宣言》的态度: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对待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实践性和科学性也是与空想社会主义的区别。 四、马恩设想的未来社会由哪些基本特征?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比较集中的描述了对未来的设想。
1. 共产主义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可以满足整个社会成员的需要;
1
2. 社会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消除了按劳分配存在的事实上的不平等现象 3. 社会成员共同占有全部生产资料,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彻底摆脱私有制的束缚
4. 彻底消灭了阶级差别和社会的其他重大差别,即城乡之间、工农之间、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差
别
5. 国家消亡,那时管理公共事务的机构虽然还有,但是它的社会职能已经失去其阶级性质
6. 全体社会成员具有高度的共产主义觉悟和道德品质,劳动不再是谋生手段,而是人们生活的第一需
要,劳动者是全面发展的新人
五、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一书中是怎样总结巴黎公社的创举和经验教训的? ⑴创举:
①公社的真正秘密在于它实质上是工人阶级的政权;
②公社体现了无产阶级国家政权的民主本质:罢免制,限制高薪,废除特权,政务公开; ③公社体现了无产阶级国家政权的清廉本质:社会公仆。 另外,巴黎公社非常重视教育,强调教育第一。 ⑵经验教训:
①公社的原则是永存的,它证明暴力革命是个普通规律,它为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指明了方向; ②公社证明工农联盟是无产阶级革命获得胜利的必要条件; ③公社丰富和发展了不断革命的理论和策略。
公社失败的教训证明,必须发扬彻底的革命精神才能最终取得胜利。
第二章 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
一、用十月革命的实际论证列宁一国胜利理论的正确性。(内涵依据、革命爆发的条件、十月革命胜利的经验)
⑴“一国胜利”理论的内容:
列宁:1915年,《论欧洲联邦口号》;1916年,《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
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就应得出结论:社会主义社会可能首先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⑵“一国胜利”理论的依据:
①资本主义垄断会发生利益的激烈竞争,从而形成不同的军事集团;
②新老帝国主义为争夺市场会发生战争,造成彼此力量的削弱,其中必定有更为薄弱的环节; ③战争会唤起人民的觉醒,奋起而斗争,以新制度代替旧制度。 ⑶要成为社会主义革命爆发点必备的三个条件:
①这个国家是帝国主义各种矛盾集中的焦点,反动派已经没有办法统治下去了; ②这个国家的被统治阶级已不能照旧生活下去了;
③广大群众的革命觉悟和积极性已经极大地提高,并且表现为革命行动。 ⑷俄国成为社会革命爆发点的三个原因:
①俄国的封建农奴制度残余比较严重,政治经济比较落后;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带来了巨大灾难,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不断发生; ③俄国已经有了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并且有了成熟的领袖——列宁。 ⑸“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1917.10.25俄历;1917.11.7公历)
①是人类历史的转折点——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折,改变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方向,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和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2
②对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是一个巨大的鼓舞,对资本主义世界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③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一次成功的伟大实践,为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⑹“十月革命”的基本经验:
①“十月革命”的胜利证明无产阶级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有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这个政党在革命的进程中能制定正确的政策和策略;
②“十月革命”的胜利证明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首要任务和一般规律; ③“十月革命”的胜利证明工农联盟是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的基础;
④“十月革命”的胜利证明无产阶级的国际团结是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条件。 二、试述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和作用。 1 主要内容:
a.协调工农业的发展,加强工农联盟; b.开放市场,实行贸易自由和竞争机制。
c.把私营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把国家无力经营的企业、矿山租借给外国资本家,实行租让 制;
d.用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缴纳后的粮食和其它农产品可以自由支配。 2 积极作用:
a.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业生产迅速好转; b.改善巩固了国家的经济地位;
c.为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物质基础,从此步入工业化时代 三、如何看待斯大林模式。 1、 什么是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掌权时期,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方法和政治经济管理体制的统称。 2 指导思想:
①用战备的观点来规划国民经济建设,使苏联的经济建设带有浓厚的军事色彩,重点发展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
②把阶级斗争作为社会建设的动力;
③斯大林“直接过渡”的社会主义观起了主导作用,实行全面的生产资料公有制,高度集中。 3、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 a、优先高速发展重工业,
b、确立两种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的所有制模式,即建立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结构体,作为建立社 会主义的基本标志; c、消灭私营商业经济,
d、实行高度的计划经济管理模式,消灭市场经济, e、实行以党代政,个人专断的政治领导模式。 4、斯大林模式的评价: 历史功绩:
① 它使社会主义第一次由理想变为现实,解决了在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课题,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丰富发展;
② 它使苏联迅速变为一个强大的工业国,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工业大国,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③ 抢在战争爆发前使苏联实现了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为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消极作用:
①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造成了农业、轻工业长期落后的状态,至今农业仍为棘手问题,几代领导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