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5 12:33:0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高校学生社团的社会公益活动参与研究
作者:林 莹
来源:《管理观察》2010年第36期
摘 要:本文旨在探析高校学生社会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兴起缘因,阐述我国高校学生社团的社会公益活动参与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提出提升高校学生社团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质量和水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学生社团 社会公益活动 对策建议
高校学生社团是在校大学生自发成立、自主发展、自行动行和自我治理,具有一定规模、拥有组织章程和组织框架的学生社团组织,打破年级、系科甚至学校的界限,团结兴趣爱好相近的同学,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的活动。近年来,随着社会公益事业发展和大学生社会实践意识的不断增强,我国高校学生社团的社会公益活动参与程度取得长足的发展,形式日益多样,参与领域不断拓展。对此,如何正确引导、并加强高校学生社团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科学管理也日益受到关注。
一、高校学生社团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原因探析
我国高校学生社团组织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后,高校和相关教育管理部门积极引导大学生增强自我综合素质、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大学生社会服务意识提高等诸多因素,促进了高校学生社团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的产生和发展。 1、高校和相关教育管理部门的积极引导。党和国家非党重视高校的建设和人才的培养,龙其在“教育面向现代化”和“科教兴国”等政策方针提出后,高校的学生组织管理更加注重对思想道德教育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在组织、制度、资金、管理等方面给予保障和支持,鼓励大学生在学期间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2、高校在学大学生自身的需求。学生社团的成员大多年龄集中在18-30岁间,正接受高等教育,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充分认识到仅仅学好专业知识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必须全方位的历练和多维度的修养,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参与提高自主社会实践能力,以期在未来就业中增强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学生社团组织开展的各类社会公益活动迎合了这种普遍的、迫切的需求而受到青睐。同时,参与公益活动的学生社团成员受志愿精神影响较大,大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奉献精神,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来帮助那些需求帮助的对象,如老年人、残疾人、贫困家庭、受灾人群等。
3、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小政府、大社会”格局的逐渐形成,需要公民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公共事务中来,承担一定的社会职能。特别是政府、企业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能不能覆盖的领域,就更需要非政府组织的参与作为有效补充。在校大学生作为社会群体中的青年精英阶层,由于自身献身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增强,正好为其提供了参与社会事务的渠道。
二、高校学生社团的社会公益活动参与现状和存在问题 (一)高校学生社团的社会公益活动参与现状
1.管理方式现状。当前,我国高校学生社团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学校管理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由团委下属部门直接管理;二是学生社团联合管理;三是学生会下属部门管理。如复旦大学对学生社团自组织的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管理,按照其活动内容、涉及专业领域等分别挂到学生会的各个部门下面,由各个部门对其进行集中管理、引导和扶持,既有利于各类社团成员之间的相互沟通,又能提高公益型学生社团参与各项社会公益活动的质量和水平。 2.活动模式现状。我国高校学生社团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过程中,主要形成两个组织活动模式:(1)在相关院系支助下开展的社会公益活动,即直接或间接得到相关院系的帮助,包括活动内容、活动资金、活动场地等全方位支持,这类的组织模式在学生社团自组织我国高校目前是当多数。(2)依某一共同公益(兴趣)目标而自发建立并开展公益活动,即最初大多由少数学生在公益事业方面志同道合的学生自发兴起,他们通过各自的渠道了解到需要帮助或关注的公益性事件,然后根据对象的需求和自身的能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学生了解并参与其中,活动频率增加,活动规模扩大,逐渐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固定的组织。
3.社团种类日趋多样化。随着现代社会发展和现实需求,特别是现代社会分工日趋明确,要求大学生在综合素质提高的同时具有一技之长。适应这种需求,各种公益型学生社团知设立时及开展活动中,更加突出其专业性和目的性,如法律社团开展普法宣传与咨询、机械机电社团开展各类家用电器维修服务、生态环境社团开展环保宣传行动等。 (二)高校学生社团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中存在问题
1.社团成员的持续参与率较低。由于在校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奉献意识的增强,以及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具有第一课堂功能,即通过活动对社会现状和个和社会实践能力的锻炼提升功能,特别是新入学大学生对学校各类公益类保持很高的积极性,使得社团招新现场不少大学生踊跃报名。但一些成员在参与一两次活动后,兴趣爱好明显下降,自组织能力较差,甚至有些成员就突然“不见踪影”了,能够从一而终坚持参与社团活动的社团成员可谓寥寥无儿。形式多样的社会公益活动对多数学生来说仅仅是一种校园生活点缀,并没有真正转化为大学生的内在的一转生活理论和行为原则。
2.社会认可程度较低。随着市场化向学校生活的渗透,中国大学生越来越多关心探索和尝试自己与市场的关系,社会团的功利性成一个重要趋势,集中表现在盈利性学生社团的出来。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同时由于社会的某些偏见,存有“天下没免费午餐”的顾虑,社会诚信不足,不少志愿者在实施公益活动的过程中常常遇到被服务对象不合作,并拒之于门外;有些被服务对象遇到困难时,也不愿意接受志愿者的服务。
3.规模和水平仍处较低层次。由于大学生参与学校学生社团活动或成立学生社团的程序简单,没有设立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门槛,存在着部分的公益型学生社会过份追求成员数量,社会公益活动存在着临时性、间断性等特点,导致部分的学生社团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规模有扩大,质量却在下降的现象。同时,高校公益类学生社团存在三个以克服的组织劣势:一是社团活动对学生来说只能是兼职,学生无法集中精力承担大型的活动项目;二是多数学生社团的组织者更新换代的周期较短,1-2年换更换新人,组织管理连贯性不足;三是学生社团负责人是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比较缺乏,对社会各类公益活动的需求信息了解不足。 三、提升学生社团社会公益活动参与水平的对策建议
1、大力参与公益事业文化氛围。支持和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是现代社会文明进度的一个标志,更是现代社会生活的一种重要生存理念。因此,应建立公益立体的宣传网络,要借助大众传播媒介的渗透作用,采取各种形式大力宣传公益精神、奉献精神,寻求社会公益理念与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有完美融合,在社会营造一种为他人服务、为社会服务、“助人自助”的良好风尚。全社会和相关教育管理部门还应通过各种慈善基金会、志愿者组织、一些NCO机构等,并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影响广泛的大型公益宣传活动,通过这些的立体化宣传网络,实现全社会、包括在校大学会对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的正确认识和积极参与。 2、建立完善的制度管理机制
制度建设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一是建立公益类学生社团自组织指导中心,将公益活动纳入学生的培养计划,负责研究和引导学生社团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发展,进行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协助增强各自组织之间的交流和协同执行的能力,引导、凝聚广大学生自组织成为自动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的重要力量,积极培育符合各专业、各院系特色的具有自主特点的公益型学生社团。二是制定相关学生社团的组织章程、公益活动内容、成员进出管理、活动经费收支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引导广大学生更规范、更科学地通过公益类学生社团这一载体平台,深入地了解社会、提升自身社会实践能力。
3、构建长效的公益活动网络。一是积极与社会工作和公益组织建立常态化联络机制,有关专家指出:社工和公益组织的联合模式在国外和港澳台地区己经发展得比较成熟了,在学生社团的公益活动中注入社工专业的血液,是个非常不错的尝试。二是建立长效的扶持保障机制,资金短缺、相应的设备无法提供等一系列的问题使得学生社团的公益活动缺乏扶持资源,阻碍了活动的正常开展,所以开拓扶持资源是公益社团面临的主要任务,对此,建议建立大学生公益活动专项基金,基金的来源可以采取政府补贴、社会赞助、学校支持等多种途径的获得保障资源支持,并把公益活动做大、做强,争取社会名流和成功人士、高收入群体的加入,从资金、场地等方面对学生社团给予公益事业活动实际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