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上海市二模试卷A卷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 18:12:3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上海市初三语文质量测试(A)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0分)

(一)默写(15分)

1.竹径通幽处,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 ,夕露沾我衣。(陶渊明《归田园居》) 3.月上柳梢头,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4. ,再而衰,三而竭。(《左传?曹刿论战》)

5. ,虽鸡狗不得宁焉。(柳宗元《捕蛇者说》(第四自然段)

(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4分)

蝶恋花 宋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6.这首词围绕着“ ”来写景抒情。(2分)(用文中语言回答) 7.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残照”不仅点明时间,更增添了一层感伤的色彩。 B.“拟”写出词人想借酒浇愁、寻得欢乐的心理活动。 C.“终不悔”表现了主人公坚毅的性格和执着的态度。 D.“伊”是思念深爱的女子,也暗指人生的理想目标。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

①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

②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8.《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西汉 (人名)编订的《 》。(2分) 9.第①段加点词“此”指代的具体内容是 (3分)

上海市初三语文质量测试(A)1

10.联系上下文,说说对第②段王所说之“善”的理解。(4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

孔子见罗雀者

孔子见罗雀者,所得皆黄口小雀。夫子问之曰:“大雀独不得,何也?”罗者曰:“大雀善惊而难得,黄口贪食而易得。黄口从大雀,则不得;大雀从黄口,亦可得。”孔子顾谓弟子曰:“善惊以远害,利食而忘患,自其心矣,而以所从为祸福。故君子慎其所从,以长者之虑则有全身之阶,随小者之戆而有危亡之败也。”

【注释】①罗雀者:张网捕鸟的人。②心:本性。③全身之阶:全身,保全身体;阶:同“借”,凭借。④戆(zhuànɡ):愚傻,鲁莽;败:祸乱,祸害。

11.词句理解(5分)

(1)解释加点的词语:黄口从大雀 从( )(2分) .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大雀独不得,何也? (3分) 12.导致“雀”“为祸福”的原因分别是 和 。(用文中语答)(4分) 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孔子借捕鸟人之口告诫弟子要遵从长者的教诲。 B.本文给人以“善惊远害”“贪食忘患”的启示。 C.“君子慎其所从”可谓警世之言,适合于任何人。 D.本文的中心是赞美孔子善于抓住时机教育学生。

二、现代文(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19分)

①在江南农村地区,农户家里几乎都有一座用来做饭、烧菜的灶头,从灶山、烟箱到灶身都画满了各种不同的图案和纹样,并配有不同内容的文字,这就是灶头画。灶头画起源于何时,至今未发现确切的历史记载,( )灶头画至少出现在清朝中期,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②灶头画除了其特殊的文化表征外,艺人在绘制时还有与众不同的技术工艺,主要有依....灶绘画、酒调颜料、湿壁作画等三大内容,形成了灶头画有别于其他绘画的独特性,从而凸现了鲜明的艺术个性。

③在绘制灶头画时,艺人们常将灶头看成一个独立的舞台和表现对象,画面组合分上下两大部分。上半部分画面讲究大小对比、横竖对比、方圆对比,下半部分或横幅等额排列,或通幅彩绘,追求多幅巧妙组合,具有集中、完美、和谐、统一的艺术效果。一座灶头绘图的数量多则15至20幅,少则10至15幅,大小不等,形状不同,错落有致。

④明清时期,灶头画均以黑色颜料为主,这与当时作画颜料稀有、短缺有关。能工巧匠往往就地取材,烧过饭菜的铁锅外面常常会产生—层薄薄的深黑色灰粉,农家称镬锈,把它用刀刮下来后,用适量清水调匀成黑色的液体颜料,作为绘画颜料。上世纪80年代后,采

上海市初三语文质量测试(A)2

用的颜料大都为明珠、三花粉或水粉、水彩,现多采用水粉广告色。与众不同的是,民间艺人在绘制灶头画时摸索出一种特殊的调制颜料方法,即为使颜色鲜艳且能渗入灶壁不流滴,在各色颜料中掺入白酒调制颜色,作画时各类颜色由于酒精的挥发,能及时、充分地渗入石灰灶壁。

⑤灶头画是民间艺人独创的“湿壁画”,就是在墙灰湿漉漉尚未全干的时候开始作画。它采用的画法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流行的湿壁法十分相近。这样画上去的色彩容易渗入潮湿的灶壁,色彩与壁面混在一起,日后随着灶火的烘烤加热及自然挥发,灶壁面渐干,灶上所绘的纹样、图画历经十载二十载不脱落,不褪色。

⑥灶头画图案多姿多彩,其图案表征亦各不相同,图案所呈现的内容大致可分为神像、历史故事、山水风景、动物、吉祥文字、线条纹样、器物和植物果品七大类。

⑦江南农村千家万户厨房里的一座座灶头,几百年来,深深地融于农家的点滴生活。她像一位慈母,不但捧出了农家的一日三餐,哺育了农家的一代又一代,为农家带去了无限的希望,同时还弥漫着纯真、淳朴的乡土艺术气息。

14.第①段括号填写的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但据有关资料显示 B.据有关资料显示 C.但据考察 D.据考察

15.第②段加点词语“与众不同”在文中的意思是 ,主要表现在 。(5分) 16.用一句话概括选文说明的主要内容。(3分) 17.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灶头画包括画在灶山、灶箱、灶身上的图案、纹样和文字。 B.第③段画线句运用列数字的方法强调了灶头画的数量之多。 C.灶头画是采用文艺复兴时期流行的湿壁法而成的“湿壁画”。 D.灶头构造的独特多样造就了灶头画丰富多彩的艺术成就。 18.第⑥段内容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5分)

答: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9—23题(21分)

永远的红裙子

①每一个闯荡深圳的人背后似乎都有一个精彩的故事。女孩是为了爱情才到深圳来的。可当她风尘仆仆带着满脑子的浪漫来到深圳时,曾经信誓旦旦的男友却成了别人的丈夫。痴情的女孩一下子瘫倒在地。

②然而深圳不相信眼泪。短暂的伤痛过后,坚强的女孩似乎大彻大悟了。她要活下去,要活得好好的,活得漂漂亮亮,从从容容。她开始振作起来,四处留意招聘广告,张罗着为自己寻找一份合适的工作。一天,在得知一家报社要招聘记者时,女孩就决定试一试,她给自己鼓气:“你是最优秀的!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③应聘那天,当她把一切资料打点齐全,准备出门时,看着自己身上皱巴巴的衣服,突然犹豫了。她深知形象在招聘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她身上所剩无几,不可能去买一套

上海市初三语文质量测试(A)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