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保山曙光学校七年级历史 第五课《甲骨文和青铜工艺》名师教学设计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8 21:03:3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名校名师推荐…………………………………………………

第5课 甲骨文和青铜工艺

一、教学内容及分析

内容:中华文化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甲骨文的出现,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青铜器在原始社会晚期出现,经过夏朝的发展,到商朝达到顶峰,西周更加丰富。手工业方面出现了高超的青铜制造技术,司母戊鼎是其代表。 说明我国文化具有连续发展的特点。

分析:本课内容分二目:第一目:甲骨文。主要讲述中国文字起源很早,到先秦文字的演变过程。第二目:青铜的高超工艺。介绍了青铜制造业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及其特点。 二、教学目标及分析

目标:知道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以司母戊鼎等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分析:1、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图片,总结甲骨文、金文等的演变趋势,培养和总结能力。使学生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在古代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2、通过本课的学习,熟悉本课所叙述的夏商、西周经济发展的概况,提炼“青铜文明”的本质特征及概念,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3、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表明我国古代文明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重点和难点

重点:甲骨文;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难点:甲骨文的字形结构。青铜文明。 三、问题诊断分析

初一的学生对于新鲜事物有着很强大的求知欲,但他们的知识面较窄,逻辑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对文字的演变、青铜器的制造工艺学生比较陌生,所以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图片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那时的文字记载了什么内容?大家看课文第26页参与园地,你能认出以下几个甲骨文字吗?由此导入新课。

设计说明:采用趣味游戏的形式导入,旨在建立一种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充分体现“快乐教学”的理念。在游戏的实施中,需要通过师生间互动式的交流,共同配合完成,通过学生间的配合,培养他们协作精神和团结合作意识。 讲授新课 问题一:甲骨文

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甲骨文与汉字有着深远的渊源关系。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师生活动:先老师出示小黑板上写几个甲骨文,让学生辩认,回答下面的问题。

1

……………………………………………………………名校名师推荐…………………………………………………

问题1:什么叫甲骨文?

明确:商朝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 问题2:甲骨文的意义如何?

明确: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问题3;甲骨文是怎样发现的?出土地点。 明确:河南安阳小屯村。

问题4:甲骨文主要记载哪些内容?

明确:记录和反映了商朝的一些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风貌等情况,是今天研究商朝历史极为珍贵的资料。

教师归纳总结:与甲骨文同时存在的人类的古老文字包括两河流域楔形文字、古埃及象形文字和马雅人图形文字,这三种古文字早已灭绝,唯有甲骨文演变成了今天的汉字,并对朝鲜、日本、越南等国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且联合国规定的六种工作语言中,汉字就是其中的一种。这种总结实际上是对甲骨文世界意义的阐述。

问题5:我国在破释甲骨文方面取得突出成就在已经出土的甲骨文中己经破译的甲骨文单字有多少?(一千多个)

例题一: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金文比甲骨文更加规范,这两种文字的命名依据都是 ( C )

A、发现时间 B、发明人物 C、刻写材料 D、文字结构 变式练习:郭沫若说“一片甲骨惊天下”。主要因为甲骨文是 ( C ) A、商代的文字 B、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C、字母文字是起源 C、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 问题二:青铜器的精湛工艺

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掌握青铜器高超的工艺和商朝的青铜器文明世界。 师生活动:先引导学生看图片,直观了解青铜器的情况,再回答下面的问题。 1、观察:教师要求学生取出事先准备好的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铜制品,观察铜的特性。 问题1:金属铜有哪些缺点?(铜软)

如果你是商朝的工匠,你该怎样做才能既解决铜软的特性,又降低铜的熔点?”这种设计从语言上较具亲和力,容易与学生形成沟通,假设情境的设计,使学生以一种参与者的身份融入特定的情境,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想像能力,使学生自己分析得出青铜的含义。 问题2:“青铜器是怎样铸造的?” 明确:青铜器是用铜、锡的合金铸成的。

1、发展。学生根据搜集的材料,复述商朝铸造业的发展。通过这种设计

炼学生通过相关的信息渠道搜集历史材料的能力,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通过这种过程的锻炼使学生能够自己较为清晰的把握住历史脉络。 2、高度发展。

问题1:青铜艺术达到高峰是在什么时期? 明确:商周时期,青铜器制造业高度发达。

2

……………………………………………………………名校名师推荐…………………………………………………

问题2:你们有什么证据呢?(答案:第23页上) 问题3: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品是什么?

明确: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司母戊鼎(最大的),四羊方尊(最精美的)。 组织讨论:司母戊鼎的铸造方法。

创设问题情境,“假如你是司母戊鼎铸造工程的总设计师,你会怎样完成这项浩大的工程?”并由此评选出“最佳工程创意奖”。在学生活动中,教师应重在点拨,并给予适当的评价,并根据学生的讨论进行归纳性总结,使学生明确了解司母戊鼎的复杂铸造工艺。 问题4:青铜器在夏、商、周三代发展的阶段特点分别是什么? 夏:青铜器种类逐渐增多。

商:我国青铜器文化的灿烂时期,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 西周:种类更加丰富,大量用于祭祀。

问题5:欣赏青铜器——“三星堆”文化有哪些? 出土地点:成都平原

名称:青铜面具;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

学生仔细观察青铜立人像这尊铜像有什么特点。 “青铜人的两只手握成圆圈,应该拿着什么”的想像,培养了学生的想像能力。反映了中华民族拥有着高度繁荣的古代文明,同样也必将创造出辉煌灿烂的今天与明天。 例题二:4.司母戊鼎出土于 ( B )

A.四川三星堆 B.河南安阳的殷墟 C.湖南宁乡 D.湖北随州

变式练习:与商周同期,在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它称为 ( B )

A.大溪文化 B.三星堆文化 C. 宝墩文化 D. 十二桥文化 五、课堂小结

要求学生以“每课一得”的形式进行小结,这种设计即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又是对学生归纳、综合能力的锻炼,体现了师生互动式教学原则。 板书设计 一、甲骨文

1、甲骨文的含义 2、甲骨文的意义 3、甲骨文的出土地点。 4、奴隶社会文字发展的顺序:甲骨文---金文----大篆 二、青铜器的精湛工艺

1、出现:原始社会末期 2、种类增多:夏朝 3、灿烂时期:商朝 4、特点: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5典型代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6种类更加丰富,大量用于祭祀:西周 7、“三星堆文化”:(1)时间:与商周同时

(2)地点: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3)代表:青铜面具、青铜神树、青铜立人像 1.我国最早的青铜器出现于什么时期 六、目标检测

1.我国最早的青铜器出现于什么时期(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原始社会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