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新)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4/28 1:49:4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

结 题 报 告

安岳县东方红小学 丁敏 康琴

【内容提要】近年来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一直处于应试教育的束缚中,课堂教学死板,学生“厌学”已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热门、焦点。为了改进这些现象,推进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目前在各地的小学教学中已经开始被重视和应用,但是由于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认识不足,或者没有作深刻的探讨,常常只在一种比较浅显的表面上展开,所以存在许多问题。本课题依据这些现象,经过课题组一年多的实践和研究,在安岳县教育局教研室统领下,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和实践,探索形成了一些方法和成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课题提出背景

1、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现状

长期以来,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一直处于应试教育的束缚中,课堂教学依然存在着许多不利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创造能力的提高。时代呼唤改革,需要有活力、有创新的教育。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由“厌学”转为“乐学”,引导小学高年级学生创新性地学习数学,已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热门、焦点。

2、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认知的肤浅

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教学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有当今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有近几十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在目前各地的小学教学中已经开始被重视和应用,但是由于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认识不足,或者没有作深刻的探讨,常常只在一种比较浅显的表面上展开,所以存在许多问题。如没有抓住对学生的“合作意识”地培养,使合作仅仅流于形式;没有抓住有效的合作时机;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过分强调学生“学”的作用,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置身事外,只做事后的评论员,以致使教学活动出现了东拉西扯的思维混乱,谈论不切主题,偏离方向,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1

3、安岳县课堂教学改革“以“导学案”为载体的小组合作学习

为了保障安岳县义务教育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全面开展,不断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根据安教发【2014】156号文件《安岳县教育局 关于印发〈安岳县义务教育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精神实行“以“导学案”为载体的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以“导学案”为载体的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是指以新课程改革思想为指导,以导学案的形式,以独学、对学、群学、展示、梳理、检测、反思的流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其中一个非常重要关键的环节就是学生小组合作。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提出了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的课题研究。

二、课题界定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人类的理性是社会集体的产物,学习不能以个体的人为基础,强调学习伙伴的重要性,提倡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模式。这是因为:

(1)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争议、意义综合等有助于学习者建构起新的、更深层次的理解。

(2)在合作学习中,学习者通过交流、讨论、合作,他们的想法、解决问题的思路都被明确化和外显化,学习者可以更好的对自己的理解和思维过程进行监控。

(3)在学习者为解决每个问题而进行的交流中,他们要达成对问题的共同理解,建构更完整的表象特征,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建构主义的合作学习理论与维果斯基对社会性交往的重视,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思想是一致的。

2、动机激发理论

动机激发理论认为,激发动机的最有效手段是在课堂教学中建立一种“利

益共同体”。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创设了这样一种情境,促使每个成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尽力作出自己最大努力,积极主动的学习、探讨知识,以促进课堂、班级共同体的整体发展。

3、新课程理念

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双方相互作用、互相影响构成了一个学习的共同体,教师在这个共同体中是“平等中的首席”。数学教师不再是知识“拥有者”和学习“指导者”,而是拥有先进教育理念、懂得现代教育技术、善于学习、善于合作的“探究者”。新课程理念关注学生的发展,重视学生数学学习的历程,强调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合作学习就是要使学生超越自己的认识,看到那些与自己不同的理解,看到事物另外的侧面。而通过合作与讨论,可以使学生相互了解彼此的见解,看到自己抓住了哪些,又漏掉了哪些。真正实现课标所提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课题的设计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分析目前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的广泛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寻找对策,构建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理论体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进一步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注重师生、生生交往,积极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改进教学。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从而为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点。

3、建立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实现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营造轻松愉快的数学课堂学习环境,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扎实掌握小学数学的基本知识、技能,拓展思维,发展能力。

(3)、让全体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开发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通过实施小学数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把个体数学思考与小组集体思考紧密结合起来,形成“数学学习共同体”,从而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效率,把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健康的人际和谐的人格个性结合起来;要通过本课题的研究,

3

发现和梳理苏教版教材编排的教法思路特点,从而寻找编排可能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式的结合点,以便充分发挥教材潜在的教学效能。

5、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持续发展我校校本教科研特色,强化校本教科研机制,开辟数学学科课改新的兴奋点、生长点,促进我校师资的专业研修和专业发展。

(二)课题的主要内容

1、首先研究了有效学习小组的建立。

我们认为建立学习小组是合作成功的关键,在研究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做到了以下几点:

(1)在研究过程中把学生按照异质分组的原则,把不同性别、不同成绩、不同能力的学生按前后桌位排列,以便随时合作。

(2)在广泛发动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推选组织能力强,有责任心,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担任组长,负责组织、领导全组的讨论活动,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核心力量。

(3)对全班同学进行小组讨论学习的动员和训练,鼓励每个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都要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在讨论中争做发现者、创新者,特别关注后进生,要克服自卑,认真研究,大胆发言,使他们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4)数学学习中及时对小组长提出要求,提高其组织、领导能力,定期对小组长作适当调整,引入竞争机制。

2、着重研究了合作学习时机的把握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在什么课中实施效果比较好、在什么环节中出现比较合适,这些方面都需要研究。通过研究发现在数学教材中那些具有发现、探究性质内容的教学和较多复杂多样因素影响的教学活动中,以及多种思路和解法的问题解决过程中,强化小组合作学习较为适宜。比如说: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时,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比较好,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合作学习真正落实到实处,从而使合作学习真正提高学习效率。

3、实施策略研究。

4

在研究过程中注重了学生思维训练、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探索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保护、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自主创新,同时在评价方面做了一些研究,对合作中的一些差异与矛盾作了研究,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评价体系。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该课题围绕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进行研究,主要采取以下研究方法 1、调查法:了解当前我校高年级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情况。 2、问卷法:了解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态度、需求,研究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真实所想、所需。

3、研讨法:针对实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讨、分析,借以不断完善操作方法,提高实验操作水平。

4、实践法:针对问题通过学习分析,在实践中改进,在改进中实践,以切实得到实效。

(四)课题研究范围、周期、步骤:

该课题的研究对象为2014—2015学年度五(2)班和五(7)班的全体学生. 本课题研究的周期为:2014年10月—2015年10月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4年10月~2014年12月) 1、分析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2、广泛收集资料,学习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等方面的文献资料。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5年1月~2015年7月) 1、按照研究方案具体实施研究。

2、完成中测,撰些实验论文及课堂教学案例,完成阶段性总结。 第三阶段:总结鉴定阶段(2015年8月~2015年10月) 1、做好后测工作。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研究工作报告以及有关论文。 3、收集、健全资料。 4、邀请专家予以鉴定。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既是实际操作,又有理论探索,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讨、去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