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课的现状与几点思考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9 16:37:2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初中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课的现状与几点思考

作者:王铁成

来源:《教师·上》2019年第02期

摘 要:初中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课的展开,有利于培育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历史与社会综合实践学科教学中,全面的任务教学模式能有效地克服传统教学上存在的片面化、单一化、理论化等问题,能够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其他的一些综合能力。但目前初中历史与社会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着教学效率的提高,作者对此做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初中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课;综合能力

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课作为近几年合科后设立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它追求在课程的构造上、在选材的内容上,以及在课程的呈现方式上都能够有一定的创造性,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在六册教材内容的每一单元的后面,都开设了综合探究课。综合探究课程教材内容生动丰富、活动形式多样,有机地在机械、枯燥的教学过程中插入各种“动手”或“动脑”的活动。这样的探究活动在课堂上应用性强,十分重视为学生思维的拓展提供多重路径,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主体性、综合性、探究性的特点。因此,真正全面、有效地开展好历史综合探究活动课,能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提高。 一、 初中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课的现状

笔者在近几年教学过程中,发现了不少问题与困惑,主要有以下几点: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一是历史与社会的综合探究课是一门相对于传统课程更加注重实践的课,学生在课堂上除了要学习知识,还要有探究、体验和实践的机会,并提高此类能力。而我们许多教师把它当成一堂普通的新课,单纯注重理论教学,学生没有实践的机会,学生就不能实现新课标提到的获取积极、愉快、成功的体验的目标。

二是历史与社会的综合探究课有些是课内、课外共同完成的,需要学生拥有极高的学习和参与的热情,而目前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突出,同时没有深入生活实践,所以有些结论也就停留在书面上,流于形式,如果教师不深入把握、不总结,就缺乏生机与活力。 三是历史与社会的综合探究课对学生来说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需要教师的大量指导工作,而教师许多时候课前没有布置相应的任务,课中没有有效的指导,导致许多课只是形式上的“作秀”,没有多大的探究价值。

四是历史与社会的综合探究课的综合性比较强,所以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而农村学校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师一般要么是单一专业的教师,要么是其他学科转过来的,所以驾驭教材的能力以及对内容的把握能力都有所不足。

五是有些学校对于一些考点较少的综合探究课甚至不上或者是以讲授为主,根本谈不上开展活动。正如有一次笔者和杭州市教研员朱老师谈话过程中,朱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是一种“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做法”。

二、 对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课的几点思考 (一)教学实践化是课程的有效途径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敢于实践。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课应该充分体现出实践的重要性,注重实践在教学中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只是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所以,在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课程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积极调动学生,不仅要努力让学生主动成为课堂的主人,而且还要让学生走出教室、进入社会,利用多种途径参与社会实践。例如,学生可以通过调查日常生活情况、查阅网络等途径,主动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努力地去尝试解决问题,学生通过自己亲身体验去汲取知识、了解社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熟悉七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这样有利于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刚刚进入中学阶段的七年级学生还不适应高压力的中学学习生活,好动、好玩的天性还比较明显,教师利用七年级学生这些特点,在教学中就可以针对综合探究课程中有关的实践课程内容,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其结果是一方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能让学生注意力更加集中,教学效率大大提高。例如,在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二单元综合探究二《从地球仪看世界》这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进行了对比教学:对1班、2班按传统的方法,用地球仪进行讲授式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察,学习经线、纬线,经度、纬度等经纬线知识。而3班、4班的教学过程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准备好乒乓球、细铁丝,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地球仪,画经纬线,标经纬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同时我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了两次检测(结果如表1、表2所示)。

从两次检测对比来看,当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去实践,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对知识的掌握也比较好,通过实践得到的知识还不容易遗忘。 (二)自主、合作、探究是课程的灵魂

在综合探究活动开展过程中,基于每一个问题的反应与回答都是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解决能力与态度的体现。因此,在综合探究课的教学活动进行时,我们首先要创造一个对学生来说宽松、愉悦的环境,让学生都勇于发言,表达自己的意见。教师要及时肯定和鼓励敢于发言的学生,这样可以提高学生提出不同的想法及意见的胆量,最终师生之间实现共同交流、资源共享的目的,在相互学习中共同提高。其次,我们要鼓励学生去关注社会,发现问题,并积极分析社会热点问题或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并就发现的问题向有关部门勇敢提出自己的建议。除了主动性,对学生的合作精神的培养也是我们现代社会所关注的重要素养,我们教师在综合活动课进行中更加要注意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要善于利用小组成员合作去解决遇到的问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最后,对于班内学生的表彰与奖励,更多地要进行以小组为单位的团体奖励,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责任感的增强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建立。

例如,七年级第三单元综合探究六《如何开展社会调查——以调查家乡为例》,这课的教学的第一环节为:确定主题过程中就先指导全班分成几组,让每一小组自主选择调查的区域和主题,同时根据小组内每个人擅长的方面进行小组分工合作。在实施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生活环境提出了许多有意义的主题,如“美丽乡村”“拆迁”“蓝天的诉说”等。对于这些自己定下的主题,学生们积极参与中,在后期的探究中始終保持高度的热情,并且通过分工合作提高了效率,最终也形成了有一定价值的调查报告。 (三)灵活运用教材是课程的有效手段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基本依据,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把教材作为一个载体,根据自身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充分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灵活运用教材。综合探究课是每一个理论单元教学的灵魂,其特点是应用性、实践性强,力求开拓学生的思维,这样的课程是否一定在每单元学习后才上,值得商榷。例如,在七年级第四单元的教学过程中,综合探究四《如何认识城市——以莫斯科为例》这课很好地总结了学习城市的方法:一线三层多角度。一线:以城市的发展(过去、现在、未来)为线。三层: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多角度:地理位置(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自然环境(地形、气候、水文等)、人文环境(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交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