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住陪试题病例分析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7 0:19:0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一、诊断及诊断依据 E 1 .诊断

T10—T11节段髓外硬膜下肿瘤(脊膜瘤) 2 诊断依据

( l)病史:病史较长,以肢体麻木为首发症状,自下向上发展,随后出现肢体无力。

( 2)体检;脐以下平面痛、温觉及深感觉障碍,双下肢肌力减退,病理反射阳性。

( 3)辅助检查:腰穿测压显示蛛网膜腔梗阻,蛋白含量增高;X线平片、CT及MRI均提示T10-T11节段椎管内占位。 二、鉴别诊断 E

(1)脊髓蛛网膜炎:病程较长,病前多有感染、发热或外伤等病史。病情可有起伏,症状可缓解。患者大都有较广泛的根性疼痛,但多不严重,运动障碍较感觉障碍严重,深感觉障碍往往比浅感觉障碍明显,感觉平面多不恒定,且不对称。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出现一般较晚。脑脊液检查细菌数轻度升高,蛋白多增高,X线平片正常,借此可和脊髓肿瘤相区别。

(2)脊椎结核:常伴有其他部位结核或既往有肺结核病史。多有脊柱后突畸形。X线平片可见脊柱破坏、椎间隙变窄或消失,有的脊柱旁出现冷脓肿阴影。

( 3 )横贯性脊髓炎;本病多有感染或中毒病史,起病迅速,可有发热等先驱症状。发病后几天内可迅速出现截瘫。脑脊液细胞

数增多。腰椎穿刺压颈试验的结果多无梗阻的表现,故和脊髓肿瘤容易区别。

(4)硬脊膜外脓肿。起病多急促或亚急性,多有化脓感染的病史。疼痛为突发性、持续性剧疼。可有发热、血象白细胞增多、红细胞沉降率(血沉)增快等。病变部位棘突有明显的压疼。病痛发展迅速,短时间内可出现脊髓休克。慢性硬脊膜外脓肿和脊髓肿瘤不易区别。脑脊液细胞数和蛋白均增加。如果脓肿位于腰段,腰椎穿刺可能有脓液流出。病变常在椎管内扩展,累及的节段较长。

(5)椎间盘突出:脊髓型颈椎病伴椎间盘突出,或不典型慢性腰椎间盘突出脊髓受压者,其病情发展和脊髓肿瘤相似。早期出现根性痛。逐渐出现脊髓受压症状。其与脊髓肿瘤鉴别如下:椎间盘突出多有脊椎外伤的病史;多发生在颈、腰椎;牵引治疗症状可缓解;脑脊液检查蛋白多正常或轻度增加;x线平片可见有椎体间隙变窄。 三、治疗原则 E

髓外硬膜下肿瘤首选手术治疗。

四、请简述椎管内肿瘤的临床表现分期 H

1.刺激期(神经根痛期) 在疾病早期可出现神经根性刺激症状,性质多为电灼、针刺、刀割或牵拉感、咳嗽、喷嚏和用力大便均可使椎管内压力增加而诱发疼痛或使其加剧,夜间痛和平卧痛是椎管内肿瘤较为特殊症状,病人常被迫表现为“坐睡”。

2.脊髓部分受压期 典型体征为Brown-Sequard氏综合征。表现为受压平面同侧以下肢体运动障碍、受压对侧和感觉障碍。髓内肿瘤感觉障碍平面是从上向下发展,髓外肿瘤则由下向上发展。

3.脊髓完全受压期 表现为压迫平面以下运动、感觉、括约肌功能完全丧失,而且为不可逆性。

蛛网膜下腔出血 病例

病史概要:赵XX,女,41岁,农民。患者6小时前与家人争吵后突发剧烈头痛,意识模糊,呕吐2 次,为胃内容物。无明显心慌、胸闷,无肢体抽搐。急诊在当地医院给予“20%甘露醇”250ml静脉滴注,并行头颅CT检查,提示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遂转来我院。起病后大、小便失禁,既往体健,无高血压病史,无外伤及手术史。

主诉:突发头痛伴呕吐、意识障碍6小时。

体格检查 :T 37.2 ℃ ,R 26次/分,P 88 次/分,BP 150/90 mmHg。神志模糊,嗜睡状态。双瞳孔正大等圆,直径约3.0mm,

对光反射灵敏。脑神经(一)。心、肺及腹部检查未见明显异常。颈强阳性,Kernig征及Brudzinski征均为阳性。四肢肌力稍差,肌张力正常,双膝健反射左(+++)、右(++ ) ,双下肢病理征(一)。 辅助检查

( 1 ) CT :可见双侧外侧裂池有条形及斑片样高密度影,以前纵裂池为主,中线结构居中,脑实质正常,脑室系统无明显扩大。 ( 2 ) DSA :前交通动脉处可见一囊状突起,大小约10mmX12mm X15mm 。

一、诊断及诊断依据 E 1.诊断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前交通动脉瘤 2.诊断依据

(1)病史:急性起病,以头痛、意识障碍为首发症状。 (2)体格检查:嗜睡状态,颈强阳性,Kernig征及Brudzinski征均为阳性。四肢肌力稍差,双膝健反射左(+++ ) ,右(++)。

(3)辅助检查: ① CT 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② DSA示前交通动脉瘤。 二、鉴别诊断 E

(1)脑血管畸形:① 一般患者年龄较轻。② 发病前常有轻度

头痛、癫痫等表现。③ CT 常可见脑内血肿。④ DSA可见供血动脉、畸形血管团和引流静脉等。

(2)高血压脑出血:① 年龄多在40岁以上,有高血压病史。② 突然发病,意识障碍较重,以偏瘫、失语为特征性表现。③ CT 多提示出血部位在基底节区。

(3)烟雾病:① 发病高峰年龄在10 岁以下及20 -40岁。② 儿童常表现为脑缺血性症状;成人多为脑出血症状,但意识障碍相对较轻。③ 脑血管造影可见颅底特征性的异常血管网如烟雾状,容易鉴别。 三、治疗原则 E

1.颅内动脉瘤的治疗关键是病因治疗,即针对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或血管内栓塞的病因治疗,治病必求其本; 2.SAH及其并发症的对症治疗。 四、试述颅内动脉瘤手术治疗的时机 H

颅内动脉瘤手术依据手术时间可分为:“早期手术”(SAH后6~96小时内)和“晚期手术”(SAH后10~14日以上)。在SAH后的4~10日(血管痉挛期)手术效果较差。 脑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