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42《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9 3:10:1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一章 导论

学习指导:本章是《传播学概论》全书的引论,重点在于了解传播学的关键概念、学科概况及学科背景。

第一节 根植于人类生活的传播现象

一、概念:

1.1964年,拉扎斯菲尔德在《宣传、传播与舆论》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了“大众传播科学”。 2.1947年,施拉姆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成立了第一个传播研究所。 3.传播:传播是带有社会性、共同性的人类信息交流的行为和活动。

二、问答:

1.传播的定义大致分为哪三种类型?

①强调传播是信息的共享—这是指通过传播共同享有一则信息、一种思想或态度,目的在于建立彼此之间认知的共同性。施拉姆认为:“今天我们可以给传播下一个简单的定义,它即是对一组告知性符号采取同一意向。” ②强调传播是意图地施加影响—这是指甲方传递信息给乙方时,希望或要求乙方相信、接受并采取同一态度,而乙方原先并没有这种意向。美国实验心理学家霍夫兰等认为,传播是“某个人(传播者)传递刺激(通常是语言的)以影响另一些人(接受者)行为的过程”。

③强调传播是信息交流的互动过程—美国传播学者贝雷尔森等认为,“运用符号——词语、画片、数字、图表等,来传递信息、思想、感情、技术以及其他内容,这种传递的行为或过程通常称作传播”。

2.人类社会的传播现象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

传播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和人类文化史,社会发展史并存的,传播是一种社会行为,它的产生与发展是由来已久的。

3.传播活动的演变过程?

①传播活动是随着人类社会生活与信息交流的推进而不断发展与完善的; ②人类社会的传播方式虽然简单,但是却是多通道,多样化的。

第二节 传播学的研究范围和研究对象

一、概念

1.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问;是研究人类如何运用符号进行信息交流的社会学科。

2.自我传播:体内传播或人的内向交流,是每一个人本身的自我信息沟通。

3.人际传播:狭义指个人与个人之间面对面的信息交流。广义包括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在内。 4.群体传播:即团体传播,指人们在“群体”范围内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 5.组织传播:一种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有一定规模的信息交流活动。

6.大众传播:是指传播组织通过现代化的传播媒介——报纸、广播、电视、电影、杂志、图书等,对极其广泛的受众所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大众”,是指分布广泛、互不相识的广大受众。

二、问答

1. 传播学的范围和研究对象? 范围:

传播学研究包括人类社会所有的传播现象和传播活动。范围十分广泛。据统计,传播学研究涉及的主要领域有:传播的信息系统、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跨文化及发展传播、政治传播、教育与发展传播、卫生保健传播、传播哲学、网络传播,以及传播新技术、公共关系、妇女权益学术讨论。 对象:

第一, 按信息传、受的范围大小,传播学可分为五个研究层次,即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

大众传播。

精选

第二, 按传播学自身的结构可分为三个研究层次:理论,模式,研究方法(定量、定性)。

第三, 按不同领域划分纵向或横向的研究层次和研究重点。纵向研究主要有:古代传播思想的整理与分析,近现

代传播事业的演变等。横向研究有:信息系统——研究与信息处理有关的理论和技术性问题等。

第四, 传播学研究可分为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两个层次。

2.大众传播具有什么特点:

大众传播:是指传播组织通过现代化的传播媒介——报纸、广播、电视、电影、杂志、图书等,对极其广泛的受众所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大众”,是指分布广泛、互不相识的广大受众。 大众传播的特点和一般人际传播不同。

① 它需要借助特定的传播媒介传递信息,这些媒介的特性不相同,统称为大众传播工具。 ②大众传播所传递的信息是公开的、面向社会的;受众则是大量的、匿名的、各不相干的。

③大众传播基本上是信息的单向流动,受众是不知其名的,来自受众的住处反馈也是有限的、滞后的。 ④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大众传播的信息传递更为快捷与广泛。

⑤大众传播的内容多半是由组织(传播机构)和职业传播者所发布的,而不是由个人发出的。 此外,大众传播还具有强烈的选择性。

第三节 传播学和大众传播学

一、 概念

1.大众传播学:是传播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研究大众传播事业产生,发展,及其与社会关系,研究大众传播的内容,过程,功能与效果的学问

二、问答

1.传播学和大众传播有何联系和区别?

广义地说,这是两门不同的学科;狭义地说,传播学即是指大众传播学。

从理论构架来看,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规律的学问,它可以有许多分支学科。传播学是大概念,大众传播学是小概念。

传播学的研究领域要比大众传播学更为宽广。传播学提供的是总体理论框架;大众传播学则是传播理论的延伸,并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大众传播学在整体传播理论中至今仍然是一枝独秀,研究工作处于前沿的位置。我们在继续研究大众传播学的同时,应当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拓展传播学的其他领域。

2.传播学和新闻学有何区别和联系?

从两者关系来看,尽管大众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报刊、广播、电视、图书等大众传播媒介,而新闻学研究的也主要是其中的报纸、广播、电视,但传播学和新闻各自独立,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彼此取代。 不同之处:①传播学重视理论研究,新闻学重视业务研究。

②研究方法上:新闻学沿用传播人文学科的思辩型定性分析方法;传播学采用实验型的宣分析法。 ③研究对象:新闻学研究新闻传播的内容制作和传播者;传播学研究则遍及传播媒介、受众和传播的全

过程。

传播学和新闻学虽有一定的联系,但各自独立。

第四节 学习传播学的现实意义

一、 问答

1.学习传播学有何现实意义?

①有助于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传播学理论体系,有利于促进我国大众传播事业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有利于加强国际间各项事业的交流与合作。

② 从新闻工作的角度来说,学习和研究传播学,对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着的新闻改革可以起到参考和借鉴作用。 ③ 学习和研究传播学,将有利于提高广大新闻工作者和新闻类专业的学生的理论修养和文化素质,有利于加强新

闻队伍的建设。

精选

④ 传播学的学习、研究,对社会信息交流系统的建设,对社会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高新科技带来的社会变

革及因此而引起的社会、人际关系的变化,对推动我国进入21世纪商务信息时代,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章 传播学的兴起学术源流

学习指导:本章是第一章的继续,主要是了解传播学的历史。重点在五个奠基人和两大派别。

第一节 传播学在西方的产生和发展

一 问答:

1.传播学是如何诞生的?

①从主观条件看,人类的认识能力空前提高,各种新理论、新学说大量涌现。

②从客观条件看,传播活动日益频繁化和复杂化、传播的相对独立化、职业化,引起全社会对传播现象、传播活动的高度重视。

③可能(学科背景)与需要(媒介背景)的结合,催生了作为20世纪众多新学科之一的传播学。

第二节 多科性边缘学科的特色

一、问答

1.简述传播学的形成和学术渊源

较确切地说,传播学是19世纪末以来逐步形成的,在20世纪40年代粗具规模。这克服了其他说法的不足,具体说有两层意思:

①新闻学可视作传播学的前身。引起人们对“传播”高度重视的契机,是新闻事业即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 ②众多相关学科为传播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学术渊源(与传播学密切相关的两大学科群):

①行为科学(群)——社会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政治学、宣传学、新闻学、人类学、语言学、符号学等。 ②信息科学(群)——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数学、统计学等。

第三节 奠基人对传播学的贡献

一、问答

1. 简述传播学的四大奠基人及施拉姆对传播学发展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传播学的四大奠基人:哈罗德·拉斯韦尔,库尔特·卢因,保罗·拉扎斯菲尔德,卡尔·霍夫兰。 ①拉斯韦尔主要贡献是:

理论特点:1.对政治传播进行研究; 2.对整个人类传播进行研究;

贡献:1.提出传播的五W模式; 2. 提出“社会传播”概念, 3. 倡导“内容分析法”; 主要著作:《世界大战时期的宣传技巧》《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 ②卢因主要贡献是:

1.首创“群体动力学”和“场论”;强调“群体”对“个体”的影响和作用,将社会因素引入心理学研究; 2.培养一批横跨传播学,社会心理学的弟子; 3.提出“把关人”理论; 主要著作:《解放社会矛盾》。 ③拉扎斯菲尔德主要贡献是: 1.创建“二级传播理论”,破除“魔弹论”; 2.创导“实地调查法”。

3.传播学哥伦比亚学派的创立者 主要著作:《人民的选择》《个人影响力:人在大众传播中的作用》 ④霍夫兰主要贡献是:

1, 由微观入手,研究传播技巧;

2, 采用心理学的“控制试验法”研究。

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