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筹学试题及答案4套[1]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6 9:26:1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 6 页 共 13 页 xΒ b x1 x2 x3 x4 x5 x6 x3 4 2 -2 1 0 2 -1 x4 4 0 2 0 1 -1 1

-8 -1 0 0 -4 -1 利用该表求下列问题:

(1)要使最优基保持不变,C3应控制在什么范围;

(2)要使最优基保持不变,第一个约束条件的常数项b1应控制在什么范围; (3)当约束条件中x1的系数变为 时,最优解有什么变化;

(4)如果再增加一个约束条件3x1+2x2+x3+3x4≤14,最优解有什么变化。

四、(20分)需要指派5人去做5项工作,每人做各项工作所消耗的时间如下表:

工作 人员 甲 乙 丙 丁 戊 A B C D E 3 8 6 8 9 8 7 4 4 10 2 2 2 2 6 10 9 7 3 9 3 7 5 5 10 问指派哪个人去完成哪项工作,可使总的消耗时间最小?

五、(20分)用图解法求解矩阵对象G=(S1,S2,A),其中

六、(20分)已知资料如下表:

工 紧前 工序 工序 紧前 工序 工 紧前 工序 答案参见我的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3fb788630100muda.html

第 7 页 共 13 页 序 工序 时间(天) 工序 时间(天) 序 工序 时间(天) a b c d e f

-- a a a a a 60 14 20 30 21 10 g h i j k l b,c e,f f d,g h j,k 7 12 60 10 25 10 m n o p q j,k i,l n m o,p 5 15 2 7 5 (1)绘制网络图;

(2)确定关键路线,求出完工工期。

七、(15分)某工厂有100台机器,拟分四个周期使用,在每一周期有两种生产任务。据经验,把机器x1台投入第一种生产任务,则在一个生产周期中将

x1

台机器作废;余下的机器全部投入第二种生产任务,则有机器作废。如果干第一种生产任务每台机器可收益10,干第二种生产任务每台机器可收益7,问怎

样分配机器,使总收益最大?

答案参见我的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3fb788630100muda.html

第 8 页 共 13 页

《运筹学》试卷三

一、(15分)用图解法求解下列线性规划问题

二、(30分)已知线性规划问题

用单纯形法求的最终表如下表所示:

XB b x2 6 x5 10 x1 x2 x3 x4 x5 1 1 1 1 0 0 3 1 1 1 0 -3 -1 -2 0 试说明分别发生下列变化时,新的最优解是什么? (1)目标函数变为

(2)约束条件右端项由 变为 ;

(3)增添一个新的约束。

三、(20分)

(1)某工程由9项工作组成,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为:

工 作 A 紧前工作 -

B A C - D E A D,L F E G H L B,F - C,H 要求画出该工程的网络图。

(2)某工程的网络图为

答案参见我的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3fb788630100muda.html

第 9 页 共 13 页

箭线下的数字表示完成该项工作所需天数。试求 a)各个事项所发生的最早、最迟时间; b)工程的关键线路。

四、(15分)写出下列线性规划问题的对偶问题

五、(20分)矩阵对策

,其中局中人Ⅰ的赢得矩阵为:

试用图解法求解。

六、(25分)设有物资从A1,A2,A3处运往B1,B2,B3,B4处,各处供应量、需求量及单位运价见下表。问应如何安排运输方案,才能使总运费最少?

销地 产地 A1 A2 B1 3 2 B2 7 4 B3 6 3 B4 4 2 供应量 5 2 答案参见我的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3fb788630100muda.html

第 10 页 共 13 页 A3 需求量

4 3 3 2 8 3 5 2 3 10 七、(25分)甲、乙双方合资办厂,根据协议,乙方负责提供全部1000台设备,甲方承担其余义务,生产的产品双方共享。5年合同期满后,工厂全部归甲方所有。假定设备可在高低两种负荷下运转,在高负荷下生产,产品生产量s1与高负荷运转设备数量u1关系为s1=8u1,此时设备折损后年完好率α=0.7;在低负荷下生产,年产量s2与低负荷下设备数量u2关系为s2=5u2,此时设备折损后年完好率β=0.9。在排除其它影响前提下,问甲方应如何安排5年的生产计划,使5年后完好设备台数500台,同时5年总产量最大?

答案参见我的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3fb788630100mud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