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化设计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2 18:54:1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情感化设计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作者:邬超慧

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3年第15期

摘 要 产品的情感化设计是相对于现代设计中过分强调产品功能、忽略人的情感需求提出的,目前它已经成为产品设计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步骤。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研究,论述了情感化设计的定义,并重点介绍了它的研究现状,包括情感化设计的主要研究理论和主要研究领域;最后,根据产品设计的研究现状,提出情感化设计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情感化设计 产品设计 主要理论 研究领域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当今的时代是一个过剩的消费时代,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量形式各样的产品充斥在市场上,此时的我们反而更加重视个性的满足、精神的愉悦,重视产品设计的外观、形状、体积、色彩等感性的特征,从而使得消费的目的已不再是单纯的功能需求,更多的是为情感需求而消费。这样的消费现状,令设计师抛弃了过分强调功能、忽略人的情感需求的现代主义机械设计,从而越来越重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强调人的心理需求,这就促进了情感化设计的应运而生,也使得今后的消费品中既包含产品的实用功能,又满足消费者的情感需求。 1 情感化设计的概述

产品的情感化设计,通俗的定义就是以人的情感需求和精神需要为设计理念,最终创造出令人快乐和感动的产品,使人获得内心愉悦的审美体验,让生活充满乐趣。但是,在国际上并没有形成明确统一的定义。在本篇论述中,将采用情感化设计,来描述在产品设计过程中“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强调对消费者的情感需求加以考虑的相关学术研究。 2 情感化设计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2.1情感化设计的研究理论 2.1.1国外的研究理论

目前,国外有很多文献对情感化设进行了理论研究,但仅有日本的感性工学理论和美国诺曼教授的三层次理论得到公认。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日本的感性工学理论:《国际工业人类工效学杂志》分别在1995年第1期和1997年第2期,介绍了它的主要内容:(1)从人的因素及心理学的角度去探究顾客的感觉和需求;(2)在定性和定量的层面上,从消费者的感性意象中辨认出设计特性;(3)建构感性工学的模式和人机系统。

美国的三层次理论:在《情感化设计》中,诺曼教授从三个层次阐述了情感化设计的重要性,他们是:(1)本能层次,指产品给人带来的感官刺激,它可迅速地对好或坏、安全或危险作出判断,并向运动系统发出适当的信号。(2)行为层次,指消费者从产品的使用中获得情感,例如成就感等。(3)反思层次,它在前两个层次的作用下,在消费者心理产生的情感、意识、文化背景等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复杂情感。 2.1.2国内的研究理论

在中国,一些艺术学者跟美国学术界保持一致,采用了情感化设计来定义消费者的情感需求,在《工业设计与情感》和《产品设计中的情感化因素》两书中,作者们都在外国学者的基础上,强调了情感化设计在产品设计过程中的重要性,但是并没有提出明确统一的理论。 2.2情感化设计的研究领域

根据国内外的文献研究,发现情感化设计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产品造型和功能上。就造型方面的情感需求,国内外学术界进行了广泛研究,并取得很多成果。例如:在《数码相机造型中视觉舒适度的影响因素》中,作者张嘉强就不同颜色的相机研究了其外观造型对消费者内心舒适度的影响,以及它在市场交易成功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就功能方面的情感需求,我们了解到消费者的情感不仅与产品的造型相关,还与其实用功能密不可分。在《设计心理学》中,诺曼教授就提出产品的功能与消费者情感需求有很多关系,例如:劣质的产品设计,使得消费者产生失落等消极情感。 2.3 情感化设计的研究趋势

未来情感化设计的研究趋势应该是多个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因为消费者情感需求的产生是内部原因与外部原因的结合,然而目前对产品造型及功能的研究仅仅涉及到其外部原因,并没有与消费者自身的心情、状态等内因相结合。

所以,为了更好地研究消费者的情感需求,我们要将工程界、学术界、艺术设计界和心理科学、社会科学、认知科学、医学等其他学科的密切配合起来,才能真正设计出以人为本的创新产品。 3 结论

在当今飞速发展的时代里,越来越多的人为情感需求而消费,这就形成了一个主要趋势——情感化设计将成为产品设计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步骤。然而,市场上各式各样的产品以及形形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色色的消费群体,使得任何产品的情感设计研究变得非常困难,因此,需要设计师和国内外各位学者继续努力探究产品设计中所蕴含的情感要素,从而使得今后的消费品中既包含产品的实用功能,又满足消费者的情感需求。 参考文献

[1] 阚志刚.产品设计中的情感化因素[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19(11).

[2] 张飞,汤佳.工业设计与情感[J].工程设计学报,2004,11(3).

[3] 原田昭.感性工学研究策略[C]北京: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2002:1-11. [4] 罗仕鉴,潘云鹤.产品设计中的感性意象理论、技术与应用研究进展[J].机械工程学报,2007,43(3).

[5] 黄崑.情感信息处理研究综述[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