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1 17:05:5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板书: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喜爱赞美 开头句的比喻旨在点出作者的发现,引出下文;结尾的两个比喻是对全文的总结,在上文描写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出白鹭美的本质。 2.通读课文。 这篇文章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出示课件22) 这篇散文通过对白鹭的歌颂,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板书:喜爱赞美 3.从这个感悟中,你在生活中能发现常见的美吗? 四、小结。 郭沫若先生的这篇文章清纯自然,富有情趣。作者通过对形象和色彩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的刻画,描写出白鹭独特的美,同时运用新颖、贴切的比喻,使白鹭的形象鲜明生动,使文章清丽悠远,富有浓浓的诗情画意。 五、布置作业。 运用本课学习的对比的手法,写一写你熟悉的事物。 【板书设计】 色素美:雪白 铁色 青色 外形美 板书 内容 白鹭(精巧的诗) 身段美:流线型结构、 长喙、脚 (韵在骨子里的散 图画美---清田独钓图 文诗)---喜爱 悠然美---清晨望哨图 赞美 清澄美---黄昏低飞图 教学反思

2 落花生

课题 落花生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课时 5

1.认识“榴”等·6个生字,会写“亩、播”等8个生字;掌握“便”这个多音字,理解“便教学 目标 宜、爱慕”等词语的意思。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句,把握课文内容。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精神,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学习对比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学习对比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精神,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第一课时 教学 1.认识“榴”等6个生字,掌握“便”这个多音字;会写“亩、播”等8个生字。 目标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 重点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1.谜语导入: 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打一物) 同学们,你们知道是什么吗?生猜谜语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板书:落花生) 3.作者简介:许地山,(1894年2月3日-1941年8月4日),名赞导入 堃(kūn),字地山,笔名落华生(古时“华”同“花”,所以也叫落花生), 籍贯广东揭阳。生于台湾一个爱国志士家庭。许地山是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五四”时期新文学运动先驱者之一。 主要著作有《危巢坠简》《空山灵雨》《道教史》《达衷集》《印度文学》;译著有《二十夜问》《太阳底下降》《孟加拉民间故事》等 4.“落花生”就是我们平时常见常吃的花生,可为什么叫它“落花生”呢?课前同学们都查阅了资料,谁来谈一谈?(出示课件2) 5.过渡:课文围绕花生讲了一些什么事呢?同学们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复备 6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出示课件3)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标出自然段序号。 2.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检查,纠正读错或读破句的地方。 3.借助多媒体检查认读生字词情况(可指名读、齐读、分行、分组比赛读)。 4.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指名读指定的段落,评议读的情况。 (出示课件4) 5.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花生讲了哪些事? (①种花生、收花生。②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收获节做了准备。③吃花生时的议论。) 教师:按照课文讲的这三件事,我们把课文分成三部分来理解。 新课 教学 生讨论,并回答,师总结: 第一部分(1)写“我们”按照母亲的吩咐开辟空地种花生,居然收获了。 第二部分(2)写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定下过节的地点。 第三部分(3—15)写“我们”和父亲吃花生、议花生的过程。 三、学习课文的第一、二部分(出示课件5) 1.默读第一、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汇报交流。(出示课件6) (1)说一说你都读懂了什么? (2)质疑、解疑。 ①“开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说“开发”出一块空地? ②“居然”一词怎么理解?你能找一个和它意思相近的词吗?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句,把握课文内容。学习对比手法在表达中的作用。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精神,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教学设计 复备 四、布置作业 1.会写课后10个生字。 2.熟读课文。 3.预习课文的第三部分。 7

一、复习引入,交代探究目标 导入 1.回忆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 2.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课文,学习课文的第三部分,弄清作者对花生为什么有着特殊的感情,还要学习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二、深入探究课文的第三部分(出示课件7) 1.默读课文,想一想:这部分课文讲了几层意思? 讲了两层意思,第一层(3-11自然段)讲议论花生的好处。第二层(12-15自然段)讲从谈花生到论人生。 2.自读课文,画出父亲说的话,谈谈你的理解,体会文中对花生好处的议论以及从谈花生怎么到论人生。(出示课件8)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出示课件9) (l)体会第一层意思(重点理解父亲的话) ①出示父亲的话。 ②指名读父亲的话,然后完成如下填空:(出示课件10) 父亲的话中提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事物,父亲认为虽然_______、_______、______让人一见就________,但是和________相比,还是_______最可贵。 ③分析父亲的话,学生议答。(出示课件11) 新课 a.“爱慕”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爱慕之心”? 教学 b.父亲有没有产生爱慕之心?父亲对什么产生了爱慕之心?你是从哪个词 看出来的? c.什么是“最可贵”?父亲为什么认为花生最可贵? (板书:默默无闻地奉献最可贵) (引导学生理解苹果、桃子、石榴高挂枝头,炫耀自己,而花生踏踏实实、默默无闻地奉献自己,具有藏而不露的美德。) d.学生再次读父亲的话,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判断以下句子是否正确,并说出理由。(出示课件12) (a)花生好,桃子、石榴、苹果不好。() (b)凡是埋在地里的东西都是好的,高高挂在枝头上的东西都是不好的。() (c)我们不需要外表美。() 板书:对比的手法:落花生和桃子、石榴等对比。 师:对比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8

(出示课件13)④教师:本课中父亲用花生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是仅就果实是否露在外面这一点来比较,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的品格,并不是说那三种水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际用处。 ⑤生活中有没有其他事物让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的?有没有其他事物具有花生这样的品质?你能用上“爱慕”一词说一说吗? (2)体会第二层意思 过渡:父亲给我们点出了花生有别于桃子、石榴、苹果的特点,父亲仅仅是说花生吗?(出示课件14) ①出示父亲的话。 ②学生齐读,谈理解。 (父亲引导孩子谈花生的目的是论人生,他赞美花生的品格也是为了说明做人应该做怎样的人;父亲教育孩子们要学习花生的优秀品格,注重实际,不炫耀自己,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别人有用的人。) ③教师:父亲的话孩子们明白了吗?从哪儿看出来? ④理解“我”说的话: a.齐读 b.讨论交流 “体面”什么意思?什么叫“只讲体面”?什么是“有用的人”?“有用的人”和花生有什么联系? c.你身边有没有这种默默奉献的人?请说一说。 d.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 5.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三部分。 三、分清课文的主次 1.按课文叙述的顺序填空,再说说其中哪部分是主要的。(思考练习2)(出示课件15) 种花生→()→()→() (板书:收花生 品花生 评花生) 2.思考:从种花生到收花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从吃花生到谈花生、从谈花生到论人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四、总结全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点什么?把你的想法和同学们交流。 3.总结:课文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收获节上对花生好处的谈论,说明要做对别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课文在讲述的时候主次分明,把次要内容写得比较简略,把主要内容写得比较详细。正是由于围绕主要意思来写,所以文章篇幅虽短,却给人以清晰明了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哲理。今后我们在读文章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