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3 22:34:2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键入文字]
1.【答案】生产力水平 2.【答案】生产力水平 3.【答案】政治经济制度 4.【答案】政治经济制度 5.【答案】舒尔茨 6.【答案】学校文化
7.【答案】校园精神文化(校园观念文化) 8.【答案】校风 9.【答案】不平衡性 10.【答案】遗传、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11.【答案】霍尔 12.【答案】关键期 13.【答案】环境 四、判断题
1.【答案】×。 2.【答案】×。 3.【答案】×。 4.【答案】×。 5.【答案】×。 6.【答案】√。 7.【答案】×。 8.【答案】√。 五、名词解释题
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六、简答题
1.【参考答案】教育与生产力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
(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①生产力水平决定了教育发展的水平;②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③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体制、结构的变化;④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①教育再生产劳动力;②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2.【参考答案】政治经济制度与教育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①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②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③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影响作用。①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②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③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3.【参考答案】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4)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
4.【参考答案】
(1)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教育要:循序渐进;
(2)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教育要:遵循阶段性,防止“一刀切”; (3)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要:抓关键期;
(4)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要: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扬长避短; (5)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要:因材施教。
第三章 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一、单选题
1.【答案】B。 2.【答案】B。 3.【答案】D。 4.【答案】A。 5.【答案】C。 6.【答案】B。 7.【答案】A。 8.【答案】C。 9.【答案】A。 10.【答案】B。 11.【答案】A。 12.【答案】D。 13.【答案】B。 14.【答案】D。 15.【答案】B。 16.【答案】A。 17.【答案】D。 18.【答案】D。 19.【答案】D。 20.【答案】A。 二、多选题
1.【答案】ABCDE。解析:教育政策的制定、教育制度的确立、教育内容的取舍、教育方法和手段的选择、教育效果的评价,都是以教育目的为依据和前提的。教育目的无论对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都有目标导向作用。
2.【答案】ABCD。3.【答案】ABD。 4.【答案】ABCDE。 5.【答案】ABCDE。 三、填空题
l.【答案】教育目的 2.【答案】教学目标 3.【答案】提高国民素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4.【答案】壬戌学制(六三三学制) 5.【答案】1986
6.【答案】学校教育制度(学制) 7.【答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8.【答案】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四、判断题
1.【答案】√。 2.【答案】√。 3.【答案】√。 4.【答案】×。5.【答案】√。6. 【答案】×。 7.【答案】√。 8.【答案】×。 9.【答案】×。10.【答案】×。
[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
11.【答案】√。 12.【答案】×。 五、名词解释题
1.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人才的质量和规格,对教育工作具有全程性的指导作用。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方向,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学校在国家对受教育者培养的总的要求指导下,对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上的具体要求。
2.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目的的教育。
3.教育制度:教育制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为实现其国民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教育设施和有关规章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其中学校教育制度处于国民教育的核心和主体地位,体现了一个国家国民教育制度的实质。
4.义务教育:是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是强迫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等特征。
六、简答题
【参考答案】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目的的教育。
其基本内涵包括: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
第四章 学生与教师
一、单选题
1.【答案】C。 2.【答案】B。 3.【答案】B。 4.【答案】C。 5.【答案】D。 6.【答案】A。 7.【答案】C。 8.【答案】D。 9.【答案】C。 10.【答案】D。 11.【答案】C。 二、多选题
1.【答案】ABC。 2.【答案】BCE。 三、填空题
1.【答案】长期性 2.【答案】人格尊严权 3.【答案】受教育权 4.【答案】专门 5.【答案】促进者 6.【答案】示范性 7.【答案】创造性 8.【答案】教育教学权 9.【答案】民主型 四、判断题
1.【答案】×。解析: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随意对待学生。学生是权利的主体,具有受教育权和人身权。
2.【答案】√。解析:学生学习的特殊性体现在:(1)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2)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3)学生所参加的是一种规范化的学习。
3.【答案】√。解析: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生命个体,教师的教育影响必须经过学生选择内化才能对学生的发展产生实际的作用。教师的教育教学互动并不是单向的传输过程,而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过程。它需要学生积极地富有创造性地参与,需要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
4.【答案】×。解析:教师专业化是教师教育教学发展和内在素质提升的过程。获得教师资格只是专业化进一步提升的前提。
5.【答案】√。解析: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因为:(1)师生关系
[键入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