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心理学》复习提纲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2 4:06:4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学前心理学》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

1、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2、儿童心理的最近发展区 3、自我意识

4、关键期

5、转折期和危机期

二、简答题

1、试说明幼儿自我评价发展的趋势及其主要特点。 2、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总趋势表现在哪些方面? 3、简述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 4、简述幼儿性格的年龄特点。

5、简要说明学前儿童再造想象的特点。 6、教师如何在实践中培养幼儿的情绪。 7、简述5~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

三、论述题

1、根据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谈谈幼儿教师应怎样开展教学工作? 2、举例说明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

3、试论儿童的气质对其心理活动和行为发展的意义以及对教育工作的启示。 4、请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阐述4~5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5、举例说明幼儿性格的年龄特点。

四、案例分析

1、在一次语言活动中,某教师给幼儿讲“小猫钓鱼”的故事。为了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教师利用活动玩具“猫”和“鱼”作为教具。她边有声有色、抑扬顿挫地讲解故事情节,边演示活动教具,同时伴随相关的轻音乐??

假如你旁听了这节课,请用感知觉规律理论对这次活动进行分析、评价。 2、小明是个3岁零3个月的孩子,十分活泼可爱,父母很喜欢他。可令其父母不解的是,小明无论做什么事情之前从不爱多思考。比如,玩插塑时,让他想好了再 去插,而他却是拿起插塑就开始随便地插,插出什么样,就说插的是什么。在绘画和解决别的问题时也是这样。夫妇俩认为这样不好,便总是要求孩子想好了再去行 动,可小明却常常做不到。小明父母时常为此而烦恼。

试问小明父母的态度和行动对吗?请从儿童思维发展的角度分析小明的这一类行为,并为小明的父母提出科学的教育建议。

3、卓尔的母亲是下岗女工,她很重视对卓尔的教育,在卓尔刚会说话时就教他数数和认字,但让母亲难堪的是:一次家里来了客人,母亲要卓尔拿两个橘子,卓尔却拿了三个,卓尔的母亲开始担心卓尔的聪明程度。

试问卓尔母亲的担心有道理吗?你能为卓尔的母亲提出哪些建议?

4、请判断下面这个幼儿的气质类型并说明教师应该怎样引导和教育此类幼儿?

某幼儿很细心、守纪律,能长时间玩拼图、积木等,很少吭声,更不在班上表现自己,很安静、害羞,见到生人不知所措,喜欢静静一人做事情或玩,老师提出的问题她肯思考,但极少像别的幼儿一样积极回答,偶尔回答问题也很小声,不主动接近老师,只和少数几个邻座的幼儿玩,情绪较稳定,很少见她大哭或大笑,但很敏感别人对她的态度。

5、张老师教小朋友学古诗,她教孩子们学宋朝朱熹的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张老师觉得诗中包含了很深的道理。结果,小朋友们不是东张西望,就是吵吵闹闹,不愿学习。请用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观因素的原理进行分析

6、方明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爸爸妈妈虽没文化,但也勤劳聪明。李强则出生于一个富裕的知识分子家庭。两人同时进了一所较好的幼儿园。在幼儿园的学习、游戏中,两个孩子都表现得很出色。但幼儿园老师总认为李强将来会比方明更有出息。

你认为这种想法有道理吗?为什么?

7、小南今年5岁,已经上大班了。妈妈对他总是百依百顺,爸爸对他却非常粗暴。虽然家里的玩具很多,但在幼儿园里,小南看到别人玩什么,他就要什么。因此,经常和小朋友打架。一开始,幼儿园老师非常严厉地批评他,但他仍我行我素,久而久之,谁也不高兴去管他。妈妈开始为这事感到烦恼。 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小南行为的特点及其成因。

8、某幼儿特别喜欢听古典音乐,他也很崇拜音乐家。有一天,他跟妈妈说:“今天,肖邦叔叔到我们幼儿园来了,还给我们弹钢琴呢!”妈妈听了吓了一跳,以为孩子在说谎。

请根据幼儿想象的有关原理,对此例加以分析。

9、红红3岁,她最喜欢小鸭子玩具了,但有一次不小心将一只玩具小鸭子打碎了,红红伤心地哭起来,这时,妈妈给她一块巧克力糖,她就立刻又笑了起来;有一天,她看见一个新来的小朋友哭了,她也就跟着哭了起来。

请根据学前儿童情绪发展趋势的原理,对此例加以分析。

10、兰兰是个幼儿园中班的孩子。一天她拿起纸和笔画画,画之前她自言自语地说:“我想画小猫咪”。先画了猫头、猫耳朵,再画猫眼。然后画了条线,说这是草地,在上面画了绿草小花,接着又画了只兔子。边画边说:“哎呀,不像不像!像什么呀?像小火车”。这时她又突然想起来:“小猫还没嘴呢!也没画胡子”。于是又画了起来。分析上述案例,并回答下列问题:

(1)兰兰的画画行为,说明了幼儿想像的一个什么特点?为什么? (2)说明如何培养幼儿的有意想像。

11、最近,一位母亲来信反映她3岁半的孩子患口吃至今已整整一年多。表现为一说话便高度紧张,言语断断续续,尤其是在人多的场合更是如此。虽然夫妇俩经常提醒、纠正孩子的说话,有时甚至还吓唬、惩罚孩子,但收效很小。孩子已变得十分沉默、自卑。据这位母亲反映,他们夫妇俩及孩子的直系亲属的言语能力均属正常;孩子的听觉、发音等器官及相关的言语系统经医院检查也无异常。这位母亲十分焦虑、苦恼,但再也不知怎样做才好。请你帮这位母亲就其孩子患口吃的原因进行准确的分析并提出有效的矫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