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课外诗歌鉴赏 能力快速提升20题(精讲精练含答案)(3)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 18:56:3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中考语文课外诗歌鉴赏能力快速提升 20题(精讲精练含

答案)

1. 泊歙浦①

方岳② 此路难为别,丹枫似去年。 人行秋色里,雁落客愁边。 霜月倚寒渚③,江声惊夜船。 孤城吹角处,独立渺风烟。

【注释】①歙(xī)浦:在今安徽省歙县东南,是新安江与练溪汇合之处。②方岳,南宋诗人、词人。绍定五年

(公元1232年)中进士,后因得罪了权贵,被弹劾罢官。复被起用知抚州,又因与贾似道的旧嫌而取消任命。 ③渚:水中小块陆地。

“江声惊夜船”中的“惊”字使用精妙,请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明.袁凯的《客中除夕》,完成下题

今夕为何夕,他乡说故乡。 看人儿女大,为客岁年长。 戎马无休歇,关山正渺茫。 一杯柏叶酒,未敌泪千行。

( 1)诗中 , 两句交待了造成游子不幸、无法与家人团聚的根本原因。

(2)细读全诗,揣摩作者的复杂情感。

3.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夏日田园杂兴十二绝(其一)

第1页,共24页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春暮西园 [明]高启

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注】①本诗描写的是江南农历四月农忙时节的情景。②蛱(ji)蝶:蝴蝶。 (1)范诗通过“梅子金黄”“杏子肥”“______”等词语,写出了江南农村初夏的景象;高诗中“______”三宇,凸显了暮春季节的特点。 (2)两首诗的后两句都运用了衬托手法,请作分析。

4. 湖上寓居杂咏十四首(其二)

姜夔

湖上风恬月淡时,卧看云影入玻璃。

轻舟忽向窗边过,摇动青芦一两枝。

【注释】①姜夔(kuí):宋朝著名诗人。②玻璃:形容西湖湖面如镜子一般。 阅读诗歌,仔细揣摩第二句诗中“卧看”二字的妙处。 三、四句诗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请发挥想象描述。 5. 古诗文阅读

天末怀李白① 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③,魑魅④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⑤.【注释】①这首诗为诗人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时所作。当时李白因受牵连而被流放夜郎,途中遇赦还至湖南。天末:天边。②君子:指李白。③文章憎命达:意谓文才出众者总是命运多舛。④魑魅:比喻各种各样的坏人。⑤汨罗:屈原在汨罗江含冤投水自尽。 (1)下列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______ ...

A.古代一些物象常常被寄予特定的含义,例如“鸿雁几时有”中的“鸿雁”就因为有借雁足传信的说法,常常被用来借指书信。 B.意象与意境是诗歌鉴赏的重要元素,本诗在“风”“水”物象前分别添加“凉”和“秋”两字,形成意象,构建了共同的意境。

C.“知人”是一种诗歌鉴赏的方法。作者视李白为知己,首联在看似不经意的寒暄中表现出作者对李白的关切。

D.“论世”也是一种重要的鉴赏方法。作者在动乱年代与李白一起被流放。所以才由李白的遭遇联想到自己的遭遇,感慨万千。

E.诗歌采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通过一“憎”一“喜”的对比,主要写出了诗人对自己命运坎坷的无尽感叹。

(2)诗人为什么说“应供冤魂泪”?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6.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山 行 [唐]项斯

第2页,共24页

青枥①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 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 蒸茗气从茅舍出,缲丝声隔竹篱闻。 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 【注释】①枥:同“栎”,落叶乔木。

(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诗歌描写了诗人山行时在村里村外的所见所闻。

B、首联呈现了一幅恬美、和谐的山村图,其中有景、有人、有村落。 C、颔联描绘了奇峰倒影的美姿和群鹿竞奔的景象。

D、颈联描写了烘茶的过程与抽丝的声音,展现出农事繁忙的景象。 (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诗歌语言清新、细腻、贴切,读起来如闻如见,引人入胜。

B、颔联以“回峰影”和“过鹿群”加以渲染,使所描绘的两幅画富有动态之美。 C、诗歌构思奇特,所写景物极不寻常。

D、诗歌结尾流露出了诗人归隐山林的想法,意味深长。

7.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①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②?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释】①戍(shù)楼:军营城楼。 ②梅花何处落:是将曲调《梅花落》拆用。 (1)对诗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前两句用“雪净”“牧马”“月明”等营造了一种边塞诗中不多见的和平宁谧的气氛。

B.第三句是将“梅花落”三字拆用,嵌入“何处”二字,意谓:何处吹奏《梅花落》?

C.三、四句妙在将“梅花落”拆用,构成梅花开满关山的实景,让人看到落梅的花瓣洒满关山的奇异景象。

D.本诗构思巧妙,言辞婉转,情思含蓄,意境深远,是唐人边塞诗的上品。 (2)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盛唐诗人高适曾多次到过边关,他的这首反映了自己边塞生活的深刻体验。 B.本诗用明快秀丽的基调,丰富奇妙的想象,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优美动人的塞外春光图。

C.这首边塞诗实现了诗、画、音乐的完美结合,并有着几分山水诗的风味, D.这首边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内心思念家乡的感情,但这种思乡情绪是低沉的。

8.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注释:山原:山陵和原野。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光。川:平地。 子规:鸟名,杜鹃鸟。才了:刚刚结束。蚕桑:种桑养蚕。插田:插秧。 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第一二句的优美画面。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第3页,共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