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图形》说课稿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 22:24:0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认识图形》说课稿

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青岛版一年级《认识图形》。本节课是学生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几何体的基础上学习的,这一内容的学习对学生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有着重要的意义。本节课的知识学生比较熟悉,基于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是这样的: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首先创设了小朋友们欣赏“牧童骑牛”的纸贴画情景,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激发了学习兴趣。情境图中用到的图形有的是学生已经认识的,如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有的学生并不熟悉,如平行四边形,所以他们迫切的希望认识所有的图形。此时,我鼓励学生分组自主动手探究新知,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在玩中初步建立了各种图形的表象。

二、动手实践,探究新知

本节课主要设计了两部分内容:一是认识图形的名字,初步感知图形特点;二是感知“面来自体”。教学第一部分时,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按照形状将图形分类。这一分类活动的参与,学生不仅直观地认识了图形,而且获得了观察与操作、分类与整理的数学活动经验。第二部分的学习,主要设计了从学具中找图形、借助学具描图形、从生活中找图形三个数学活动,以学生的角度,从土体入手,在整体感知“体”的基础上研究面,从而建立了形的概念。同时,又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发现生活中藏骑来的图形,充分调动学生眼、手、口等感官主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从而掌握了图形的特征,形成空间观念。

三、实践操作,积累经验

本环节鼓励学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在小组里拼一拼,看能拼成哪些图形,然后组织学生欣赏,在拼摆和欣赏活动中,感受图形美。

四、总结全课,拓展实践。

组织学生回忆、交流。系统回顾小结,能引起学生进一步研究问题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