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理论与中国国情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0 8:45:1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中国人口与国情

一.什么叫人口转变,人口转变的三个阶段各有什么特征?试论述中国实现人口转变的原因。

人口转变是指随社会经济条件的发展,各种人口现象处于同一相互联系的体系中,呈有规律地阶段性递进、转变的现象。人口转变是指由传统人口再生产类型(即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向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即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的过渡。 第一阶段:原始阶段,明显呈现出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特征。

第二阶段:过渡阶段,出现高出生率,死亡率急剧下降,两者差距逐渐增大,自然增长率增大,人口增长明显加快。该阶段人口增长快,劳动力充足,对资源、就业、教育压力大;环境破坏严重;影响社会治安。

第三阶段:现代阶段,呈现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特征。该阶段有利于提高人口素质;对环境破坏小。但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力不足,社会保障体系压力大

中国实现人口转变的原因:1.社会生产方式等经济因素,人口转变过程既是经济增长的结果又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国人口进行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关键在于国家和人民深刻认识到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及资源环境之间的紧密联系。2.计划生育政策因素, 中国生育率下降的主导因素是计划生育政策,我国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是促进我国人口迅速转变的重要原因。计划生育政策加速人口转变的作用机制在于政策的执行改变了家庭内孩子成本效用的对比关系, 从而影响了家庭生育政策。3.现代化约束因素,中国人口转变和现代化进程是分不开的,中国人口转变的直接原因是计划生育政策, 间接原因是现代化推动, 特别是社会发展的作用, 如交易的发展、城市化水平等。4.社会文化因素,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文化对现代化进程有很大的影响, 并影响到生育。 二.简述并评价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

马尔萨斯人口论是马尔萨斯创立的关于人口增加与食物增加速度相对比的一种人口理论。其主要论点和结论为:认为生活资料按算术级数增加,而人口是按几何级数增长的,因此生活资料的增加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是自然的、永恒的规律,只有通过饥饿、繁重的劳动、限制结婚以及战争等手段来消灭社会‘下层’,才能削弱这个规律的作用。把资本主义制度所造成的一切问题和灾难归结为人口过剩的结果。

1、两个公理。二个公理指第一, 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需。第二, 两性间的情欲是必然的。两个公理是马尔萨斯由一般生物推及人类的, 马氏把人类最普遍的欲望概括为人类的两个公理, 并因此推断出人口增加力, 比土地生产人类生活资料力, 是无限地较为巨大。

2、两个级数。马尔萨斯由二个公理得出两个级数的结论。两个级数指人口在无妨碍时, 以几何率增加,生活资料只以算术级增加。马尔萨斯认为人口增长是劳动者实际收入水平的函数, 实际工资的提高必然会刺激人口的增长。人口的增长具有加速度的趋势, 而食物的增长却表现出另一趋势, 即粮食的增加只会体现出递减的趋势。

三.你对今天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问题有何看法?请你设计中国社会未来的收入分配模式。 我国贫富差距扩大的现状伴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的蓬勃发展,主要表现在:

(一)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呈扩大化趋势。由于政府集中力量首先发展城市建设,对城市建设投入了大量的物资和人力,对农村的投资长期明显少于城市,造成农民享受不到与市民同等国民待遇和机会,这既导致农村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发展严重滞后,又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减少了农民的收入,加剧了城乡发展的不平衡。

(二)除了城乡之间,我国各行业之间收入差距也在明显加大。由于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

存在如法制不够健全、市场竞争机制不够完善等弊端,另外,又由于国家政策的相关保护,从而导致行业垄断现象仍然存在。

(三)区域间贫富差距扩大。区域间的贫富差距主要表现在东部和西部之间的贫富差距。 中国社会未来的收入分配模式:1.要避免巴西模式,不要落入拉美陷阱。瑞典模式或韩国模式是我们主要借鉴的收入分配模式。“只有民主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2..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进一步深化经济和社会体制改革,使人们能够公平地参与社会经济生活。3.协调运用市场调节与政府调节两种手段,除了在再分配环节需要政府加强调节,在初次分配领域也需要政府积极作为,着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既要进一步深化改革、解决市场扭曲和不能正常发挥作用的问题,又要解决市场泛化和市场失灵的问题,还要解决政府职能转变的问题,进而使市场无形之手和政府有形之手都到位又都不越位,综合协调地发挥作用。4.统筹推进收入分配调整与经济结构调整,解决收入分配问题,一个重点是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就需要建立最低工资制度,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建立职工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努力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四.你认同全球气候变暖理论吗?如果认同请论述其原理以及后果,如果不认同也说说你的理由

全球变暖的原因:人为因素:1.人口剧增因素 ,近年来人口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接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地增加,这样形成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将直接影响着地球表面气候变化。 2.大气环境污染因素 ,目前,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已构成一全球性重大问题,同时也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3.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因素。 4.土地遭侵蚀、盐碱化、沙化等破坏因素。良好的植被能保持水土流失。,人类活动如为获取木材而过度砍伐森林、开垦土地用于农业生产以及过度放牧等原因,仍在对植被进行着严重的破坏。5.森林资源锐减因素,在世界范围内,由于受自然或人为的因素而造成森林面积正在大幅度地锐减。 6.酸雨危害因素。酸雨能毁坏森林,酸化湖泊,危及生物等。 7.物种加速灭绝因素 8.水污染因素 9.有毒废料污染因素。 自然因素1.全球正在处于温暖期。 2.地球周期性公转轨迹变动 地球周期性公转轨迹由椭圆形变为圆形轨迹,距离太阳更近。根据某科学家的研究地球的温度曾经出现过高温和低温的交替,是有一定的规律性的。

后果:1.海平面上升,将导致一些岛屿的消失2.对植物的影响,全球变暖将导致生物带和生物群落空间(纬度)分布的重大变化。3.非极地冰川大范围缩小,雪盖面积下降,永久性土地退化。4.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频繁发生 5.全球变暖后,世界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和分布状况会有很大变化。

五.你同意对中国国情描述—“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吗?请你说说你的理由

不同意中国地大物博的说法,因为:我国资源不仅人均占有量低,而且其空间和时间的分布极不均匀,以至吴物博的地区人员生活困难人多的地区又缺乏有效生存空间,尤其是人多却科学文化素质不高,因此我们的基本策略是:节约能源,严格保护现有生存环境,倡导适度消费,控制人口,与此同时,还需在此基础上实施长期发展战略。 我国人均资源占有不足体现在:

1. 中国不仅人均占有资源不足,而且相当紧缺。虽然中国不再是贫油的国家,中国拥有的

特种矿产资源除钨以外又增加了一些稀土元素,但中国的森林面积正在缩小,沙漠正在扩展,草原严中退化,耕地日益缩小,海洋里某些鱼类资源正在萎缩。更为严重的是中国人口众多,中国虽然地大物博,但人均占有资源相对不足。

2. 物博而分布不均,物博的地方人员生存困难,人多地区英雄无用武之地。中国资源存在

时间与空间上的严重不均衡问题,北煤南运,西煤冬运的格局将会长期存在。我国虽然

不属于缺水国家,但却存在大面积的缺水地区

六.中国应该重点发展小城市还是大城市,提出你认为符合国情的中国城镇化道路

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实现向工业化、城镇化转变,应坚持走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基础上,需优先发展中小城市,走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因为中等城市处于城市体系结构的中部,上接大城市,下联小城镇,往往是传统县域的区域中心,对促进大、小城市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而且在推动区域城市化全面发展过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等城市具有优势。一是协调城乡发展。由于中等城市处于城市链条中特殊的地位,这就决定了中等城市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要承担“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是基础设施投入少。中等城市的产业基础具有一定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备,已形成所在 区域的工商业中心,经济基础相对于小城镇而言,相当雄厚。

三是缓解农村富余劳动力。中等城市由于处在城镇体系的中间环节,市场机制发挥作用比较充分。农民进城的“门槛”较低,劳动力转移的难度和风险也较低。 符合国情的城镇化道路:

1.在推进城市化的同时,千万不能忽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积极加快农村城镇化的发展步伐。全面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是农村现代化的本质内容。要实现农业现代化,首先要实现农业的商品化和产业化,进而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的规模经营水平。这将使大量的农民必然转向非农产业。而大量的农民转向非农产业,就是要让农民进入城镇,进入二、三产业。城镇化既为这种转移提供了条件与可能,又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2.培育主导产业。城市的发展与产业发展有直接的关系。当城市发展到一定的水平时,决定城市增长的不再是本地的资源享受,而是城市本身吸聚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的能力。这种能力取决于城市能否形成一种繁荣的主导产业,这一产业将会派生出新的产业,而新的产业又能形成一种繁荣的主导产业及其派生出的新产业。这种累积和循环的产业发展的过程,推动城市不断向前发展。因此,城市发展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产业发展问题。

七.你认为现在中国的生育政策需要调整吗?请说明理由

答:我认为中国的生育政策需要调整,因为中国育龄妇女生育率出现负增长,人口老龄化的问题逐渐凸显,并且中国少儿人口大幅下降。这些问题会对社会造成许多影响。并且人口增长已经不再是我国资源环境的主要压力来源可以说当前造成我国资源环境主要压力的已经不再是人口增长,而是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从现在看来,我们已经有足够的能力和办法来协调人口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之间的关系。

第一, 从贸易角度来看,我国已经完全能够从国际市场获得更多的资源来缓解国内资源环境压力。

第二, 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国的资源和能源压力。根据中国科技中长期规划目标,我国已经在加速发展核电、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以作为化石能源的替代品。

第三, 随着过去几十年里我国教育事业的显著发展,已经形成了人口方面的两大新优势:人力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人力资源和人才方面的巨大优势就为我国的技术创新提供了巨大的动力,也为我国突破资源环境约束提供了可能。

中国正迈入老龄化社会,生育率低、人口结构老化已成未来发展的重大隐患。所以需要调整生育政策,不过这种调整不能是大开大合式的,一定是分步骤的,有过渡的。

八。.现在的年轻人为什么不像他们长辈那样想生很多的孩子,试用人口经济学中的孩子的成本效用分析,并对其进行分析解

孩子的成本效用分析是微观人口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分析工具。很好地解释了在人均收入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