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10 5:01:0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高考历史复习 主题专项练3 厚德载物—
—趋时更新的古代儒家思想
主题专项练第27页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7四川南充三模,24)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对一些远古传说进行了重新解释,如把“皇帝四面”解释为“派遣四个大臣去治理四方”,把“皇帝寿长300年”说成“影响后世300年”。这一现象表明( ) A.儒家思想具有理性精神 C.远古神话是儒家的根源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材料“儒家对一些远古传说进行了重新解释,如把‘皇帝四面’解释为‘派遣四个大臣去治理四方’,把‘皇帝寿长300年’说成‘影响后世300年’”体现了一种相对合理的认知,即理性精神,故A项正确;材料“把‘皇帝四面’解释为‘派遣四个大臣去治理四方’,把‘皇帝寿长300年’说成‘影响后世300年’”与儒家对待鬼神态度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重新解释”,与儒家的起源无关,故C项错误;君权神授是董仲舒的主张,不是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的思想,故D项错误。
2.(2017河南漯河质检,24)孟子对孔子的思想做了进一步的阐发:天命为性,性赖于心,“心弗取不出”,这就必然归结到“教使然”。这体现出孟子主张( ) A.重视教化
B.心由性生
B.儒家对鬼神敬而远之 D.儒家宣扬君权神授
第 1 页 共 9 页
C.心外无物 答案:A D.人性本善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根据材料“心弗取不出”“教使然”,可知孟子重视教化,故A项正确;B项与材料“性赖于心”不符,故错误;C项是王阳明的心学主张,故错误;材料的主旨是强调“教使然”,与人性善恶无关,故D项错误。
3.(2017安徽皖南八校联考,24)荀子不仅彻底否定了天有意志的传统天命论,还把“天”还原给自然,把人还原给社会。这说明荀子( ) A.清除了儒学中的迷信思想 C.接受了法家“人治”主张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材料中“把‘天’还原给自然,把人还原给社会”表明将人从天命的控制下解放,以人为中心,具有朴素的人文主义思想,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4.汉元帝在做太子时,见其父汉宣帝所用的大臣多是一些精通法律的“文法吏”,便劝谏说“陛:下治国太偏重于刑法,应该起用儒生,实行德政。”汉宣帝勃然变色,斥责道:“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这表明当时( ) A.统治者强调外儒内法 C.儒学统治地位受冲击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汉代的治国思想。材料“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中的霸道
B.儒法对立现象严重 D.以法治国趋势出现 B.具有朴素的人文主义思想 D.完善了儒家“德政”思想
第 2 页 共 9 页
指的是法家思想,王道指的是儒家思想,材料体现了汉代治国思想强调外儒内法,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不是材料强调的核心意思,故排除。
5.(2017山东枣庄一模,25)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说:“汉文帝除肉刑诏,所引用的就是《书》(《尚书》)说。汉武帝亦使吕步舒(董仲舒的弟子)治淮南狱”。这反映了汉代( ) A.儒家伦理道德影响司法 C.儒学成为唯一司法依据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根据材料“汉文帝除肉刑诏,所引用的就是《书》(《尚书》)说”中“《书》”代表的是儒家思想,“汉武帝亦使吕步舒(董仲舒的弟子)治淮南狱”说明当时的司法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故A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提到司法审判与其他权力之间的关系,故B项错误;材料中仅仅说明汉代的司法审判注重儒学,并非成为唯一依据,故C项错误;材料中未涉及孝治的观念,故D项错误。
6.(2017山西太原一模,24)中国古代统治者宣扬“敬天、法祖、忠君、保民”,汉朝以后“以孝治天下”逐渐成为贯彻两千年帝制社会的治国纲领。这表明( ) A.儒学正统坚不可摧 C.君主皆为道德楷模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材料体现了儒家正统地位的确立与巩固,不涉及破坏、摧毁问题,故A项错误;材料“以孝治天下”,体现的是伦理关系,“治国纲领”体现的是政治关系,故B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君主的德行,故C项错误;宗法制强调的是宗法血缘,故
B.政治与伦理相结合 D.宗法制度得以延续 B.确立了司法审判独立性 D.孝治天下儒家独尊观念
第 3 页 共 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