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7 7:18:3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文言文(1)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基础知识训练(13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 1.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摽掠其人,倚叠如山 B.举酒属客 而母立于兹 C.其翼若垂天之云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D.而征一国 悟言一室之内
解析:选A B项,“属”通“嘱”/“而”通“尔”;C项,“垂”通“陲”/“冥”通“溟”;D项,“而”通“能”/“悟”通“晤”。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骊山北构而西折 .C.乳二世 .
B.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 D.而后乃今将图南 .
解析:选A A项,“北”是名词作状语,向北。B、C、D三项皆为名词用作动词。“渔樵”的意思是“打鱼砍柴”,“乳”的意思是“喂奶”,“南”的意思是“向南飞”。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B.望美人兮天一方 ..C.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D.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解析:选C 修葺:古今皆是“维修”的意思。A项,可怜:古义,可惜;今义,值得怜悯。B项,美人:古义,代指有才德的人;今义,指容貌美丽的人,多指女子。D项,其次:古义,曲水边;今义,第二,次要的地位。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志”,指记事的书或文章,如地方志、墓志、《三国志》等,还有归有光的《项脊轩志》。
B.“序言”简称“序”,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这类文章都是作者用来说明其创作意图、写作经过的。
C.“书”即古人的信函,是古代的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D.“赋”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铺陈叙事,讲究文采。《阿房宫赋》是晚唐
骈散结合得较好的一篇赋。
解析:选B “作者用来说明其创作意图、写作经过”指的是“自序”,“序”也可以由他人来代写。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用“ ,
”两句,感叹在广阔的天地间,生命是如此短暂,个体是如此渺小。
(2)庄子举现实生活中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的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 ,
, ”。
答案:(1)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2)野马也 尘埃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二、阅读能力训练(47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9分,每小题3分)
在道家的话语系统里,匠人有着独特的地位。《庄子》涉及匠人十余位,如庖丁、伯乐、为圃者、轮扁、佝偻者、梓庆、东野稷、操舟人、吕梁善游者、工倕、捶钩者等。在庄子看来,道生养万物,万物归辅道。道是人精神的根本来源,匠人精神亦然。天道自虚而万物成,“大匠取法焉”。就根本处而言,匠人精神就是问道、法道、弘道的修为。
匠人实存于有道的世界中,在追寻道的路径上行走。吕梁善游者说善游有道,其道在于生于陵而安于陵,长于水而安于水,也就是诗意地栖居,顺乎自然。至于具体的法门,可获悉于庄子对匠人之祖工倕的点评,简言之就是心斋坐忘、无我而无物。
就“无我”而言,庖丁的语境下是“依乎天理”“因其固然”,没有自我的既定思虑与构想;捕蝉者之道的基本要义是忘己,粘蝉时人与竹竿不别,全然渗透在天地之中,与万物融为一体;梓庆削木,见者惊犹鬼神,其道在于做事无庆赏爵禄、非誉巧拙之虑,甚至无形体四肢之思。“我”是分别的开端,“无我”则无分别,哪里有外物的存在?庖丁在“无我”之后“未尝见全牛”,捕蝉者眼中也只有 蝉翼,而无其他。若更进一步,则恰如操舟人自虚,知水之性,进而达到“忘水”的境界,实现人、舟、水合一。当然,最高境界是“两相忘”。人与蝉相忘,人不仅忘蝉,蝉也忘人,二者相忘于江湖、渗透在洪荒中,世界才彻底打开。
匠人得道状态的实现,有赖于对物性事理的领悟,要实现由内化而外化。内化介于不可见与可见之间,是对物性事理的把握。外化则是匠人总结出来的法式,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规矩。它在形而上层面指规律,形而下层面是圆规方矩。传说伏羲女娲之所以被称为人文始祖,在于他们发 明了规矩,丈量了天地,赋予万物以边界,使之聚焦自我,从而形之器之。不过,也有人说匠人才是规矩的发明者,其始祖倕是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庄子指出倕心中悟道,得之于心,应之于手,将不可见、不可说的事理转化为可以目视和凭借的法式。匠人们也正
是依从了他发明创造的规矩,才得以度天下之方圆。
匠人不仅内求道,得知物性事理,外化为法式,还要以道入技,即如庖丁所言“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在庄子的书中,匠人对大道的领悟皆呈现在精湛的技艺中。或者说,正是由于对技艺的不断锤炼,才有了道的领悟。庖丁指出不同厨师有不同的修为:平庸者用刀硬砍骨头,所以 一月换刀;在此之上者以刀割筋肉,一年换刀;自己之所以能十九年不换刀,并非天生如此,而有一个从初始无状、三年小成到现在依然不断精进的过程。通过日积月累,让技术精进到一定程度后, 才有可能化境入忘。
(陈成吒《〈庄子〉是如何论说匠人的》)
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道家认为匠人有着独特的地位,他们中的佼佼者可以在有道的世界中取法天道,通过精研自己的技艺达到得道的境界。
B.庄子认为,道生养万物,万物归辅道。匠人对自己技艺的执着追求的精神就是追求道、取法道、弘扬道的一种修为。
C.庖丁解牛的无我之境是指解牛时没有既定思虑与构想,完全顺其自然;佝偻者捕蝉的无我之境是指人与捕蝉的竹竿交融在一起,随心所欲。
D.庖丁解牛,佝偻者捕蝉,都达到了心斋坐忘、无我而无物之境,但这依然不是最高境界,最高境界应是物我两相忘。
解析:选D D项,庖丁解牛,佝偻者捕蝉只是达到了“无我之境”,尚未达到“无物之境”。庖丁眼中虽无全牛但依然有牛,捕蝉者眼中虽无全蝉但依然有蝉翼。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梓庆削木,见者惊犹鬼神,其道在于做事无庆赏爵禄、非誉巧拙之虑,可见无功名利禄之心,才能使人安心定神,专注执着。
B.匠人精研、领悟物性事理,然后外化为可以目视和凭借的法式,这法式可以是某种规律、技艺, 也可以是某种发明创造。
C.匠人实现了由内化而外化,总结出了可以目视和凭借的法式,依然不能称为得道,还要以道入技,也就是将道提升到技巧的境界。
D.庄子认为,匠人对大道的领悟都呈现在精湛的技艺中。可以说对大道的领悟越深,技艺就越精湛;技艺越精湛,对大道的领悟就越深。
解析:选C C项,“将道提升到技巧的境界”错,应是“不断精进技艺,将技巧提升到道的境界”。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事例不属于原文所论“工匠精神”的一项是( )
A.日本“HardLock螺母”号称永不松动,老总若林克彦大方地在公司网站上发布了“HardLock 螺母”的设计图纸,仔细讲解了这种螺母的原理和制作过程。
B.“抓斗大王”包起帆顾不得家庭和孩子,日夜做实验,经常去图书馆、情报所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