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4 17:37:5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1. 课程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计算机导论对计算机科学的核心内容作概括介绍;使学生深刻理解计算机系统的信息处理功能本质;掌握数据表达和数据加工表达的层次方法;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功能组成;认识计算机科学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推动作用。
2. 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计算机导论》为计算机科学系一年级学生开设,是学生首门认识计算机科学的概念性课程。这门课程帮助学生认识在本科阶段的学习性质和任务,开始接触常用的一般专业术语(中/英文),了解常用的计算机系统环境配置。
一、 课程目标
1.知道《计算机导论》在学科中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2.理解计算机学科的一些主要概念。 3.初步掌握计算机整个体系结构的有关知识。
二、 课程内容和要求
这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学会四个层次。这四个层次的一般涵义表述如下:
知道———是指对这门学科和教学现象的认知。
理解———是指对这门学科涉及到的概念、原理、策略与技术的说明和解释,能提示所涉及到的教学现象演变过程的特征、形成原因以及教学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掌握———是指运用已理解的教学概念和原理说明、解释、类推同类教学事件和现象。 学会———是指能模仿或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地完成某些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操作任务,或能识别操作中的一般差错。
教学内容和要求表中的“√”号表示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要求层次。
本标准中打“*”号的内容可作为自学,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要求或不布置要求。
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表
教学内容 1 绪论 1.1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 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定义 1.3 信息化社会的挑战 1.4 学科知识体系 2 计算机的基础知识 2.1 计算机的运算基础 2.2 逻辑代数基础 2.3 计算机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2.4 程序设计基础 2.5 算法基础 2.6 数据结构基础 3 计算机硬件系统 3.1 计算机系统 3.2 系统单元 3.3 输入输出系统 3.4 辅助存储设备 4 计算机系统的软件 4.1 操作系统 4.2 工具软件 4.3 文字处理软件 4.4 电子表格软件 4.5 文稿演示软件 5 数据库系统及其应用 5.1 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 5.2 结构化查询语言SQL概述 5.3 SQL的数据定义操作 √ √ 知道 √ √ √ √ √ √ √ √ √ √ √ √ √ √ √ √ √ √ √ √ 理解 掌握 学会 教学内容 5.4 SQL的查询操作 5.5 SQL的更新操作 6 其它基础知识 6.1 多媒体基本概念 6.2 超文本及HTML 6.3 计算机网络基本知识及TCP/IP 6.4 软件工程基本概念 6.5 计算机信息安全基本概念 知道 理解 掌握 学会 √ √ √ √ √ √ √ 三、 课程实施 计算机导论是计算机类必修课,属基础课程。一般情况下,每周安排3-4课,共54-72课时。具体课时安排如下:
课时安排及教学方法表
课时建议 教学内容 72课时 1 绪论 2 计算机的基础知识 3 计算机硬件系统 4 计算机系统的软件 8课时 20课时 8课时 54课时 6课时 14课时 6课时 讲述 讲述 讲述 讲述、演示 教与学的方法建议 12课时,其中实验8课时 10课时,其中实验4课时 5 数据库系统及其应用 12课时,其中实验6课时 8课时,其中实验4课时 6 其它基础知识 8课时,其中实验4课时 6课时,其中实验2课时 总复习 4课时 4课时 讲述、演示和实验 讲述、演示 合计:72课时中含理论课54课时,实验课18课时; 54课时中含理论课40课时,实验课10课时。 四、 教材和参考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