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先秦文学 绪论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3 17:04:2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绪论

第一节 中国文学的源头

文字产生以后,中国文学才脱离了传说时期。文字的出现,是社会文明的标志之一。 甲骨文字和部分青铜器上的铭文,是现在所知的最古的文字。

诗歌是最古老的文学形式之一,中国最初的诗歌是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的。

第二节 先秦文学的形态

1. 文史哲不分: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诸子百家争鸣的局面,一些史学、哲学散文都

具有相当强的文学性。

2. 成熟的文学作品的出现:如《左传》《国语》《战国策》等。

3. 作者和时代难以确定:先秦有些文学作品,并非一时一人所作,它们或由集体创作,

或经过后人加工修改,原始作者和创作年代都难以指实。

第三节 先秦文学作者的流变

1. 由巫到史:夏商时代和西周初期,以原始宗教文化为主,文化的主要承担者是巫婆。上

古巫史不分,史的职务起初也是宗教性的。春秋时期,史官的文化活动达到了一个高潮,各国都有自己的实属,其中鲁国的《春秋》留存至今。鲁国史官左丘明采集各诸侯国的史记,作《春秋左氏传》,把史家散文推上了一个高峰,成为后世散文创作的典范。 2. 贵族文学的兴起:西周时期,学在官府,只有贵族才有受教育的权利,文化为贵族所垄

断。贵族橙了西周、春秋时文学的主要创作者。

3. 士阶层的出现及其文学活动:春秋战国之际,在贵族和庶人之间兴起了一个士阶层。随

着贵族阶级的衰落,官学或私家传授出现了危机,文化知识也由贵族转移到士的手里。如信陵君之编《魏公子兵法》,吕不韦之编《吕氏春秋》等,士的地位空前提高,推动了学术文化的发展。

作者身份的多样性,使文学在体裁、题材、风格等方面显出了异彩缤纷的特征。

第四节 先秦文化与先秦文学发展的轨迹

先秦文学伴随着历史的发展,在不同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大致上可以分为夏商、西周春秋、战国三个时期。

1. 原始文化与夏商文学:夏商文化以巫文化最有代表性,而夏商文学是与此时的原始宗教

紧密联系的。

2. 礼乐文化与西周春秋文学:自西周开始中国进入了以礼乐为标志的理性文明阶段。“礼

乐”的精神实质是社会秩序自觉地认同,这些礼仪的目的在于维护等级制度,它的核心是“德”“仁”等一些政治伦理观念。

3. 百家争鸣与战国文学:就文学风格而言,此时是百花齐放,诸子的生活经历不同,文化

教养不同,所处的具体环境不同,政治观点不同,文学观念也不尽相同,因此文章便表现出不同的风貌。庄子创造性地运用了“寓言”“ 重言”“ 卮言”的文学手法,使其文章充满了奇思异想。纵横家是战国时代最活跃的政治力量。“务于合纵连衡,以攻伐为贤。”

? 楚地文化与楚辞:战国时期除诸子之外,楚国屈原别开一朵奇葩,照着古今,大放

异彩。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屈赋以参差错落的句式,奇伟瑰丽的辞藻,丰富奔放的想象,表现了屈原美好的政治理想和高尚的人格情怀,是《诗经》之后的又一个诗歌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