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6 6:05:3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莇道德的力量
蚄------读康德<<道德形而上学>>
一.
二.道德形而上学
螈
螆本书是关于伦理道德方面的一部经典,虽然他的篇幅很短,只有薄薄的
一小本,甚至小到可以装到口袋里.但是他却详尽、细致并且别具一格、自成一体地论述了德性是人的意志的道德力量而具有自主性的思想。
螅我只是浅显粗略地看了一遍,而且还是边看边忘,虽说据说他是很适
合我们这种初学者去研读的,但是它晦涩难懂的文字依旧令我望而生畏。
莃所以,我就简单地谈一下我对这本书的大致印象。
袈全书包括译者的一篇长序,作为本书的导读。分段地提纲挈领地解释
了康德于本书中的观点以降低其阅读难度。
膇康德是德国哲学家,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创始人。1
膂本书分析的从普通认识过渡到这种认识的最高原则的规定;再反过来
综合地从这种原则的验证、从它的源泉回到它在那里得到应用的普通认识。
节二、责任与善
薇1
戴维.路宾森:《视读伦理学》
薈所有事物都以“善”为目的。2而人类行为在道德上的善良,并不是处
于直接爱好,更不是出于利己之心,而是因为出于责任。3责任是判断善的最佳标准和准则。责任是一种行为上的必然性
节我们判断一个人一个事物是否符合善的时候不能再象以前那样仅仅是
处于自己主观、浅显的判断,而是应该理性的去分析判断。在我们看到一件事情不知道他是否是真正的善的时候就应该去思考他做这件事情的动机是什么。有些表面看上去是善良的举动,其实内在包含着做这件事情的人的主观好恶或者是出于利己主义的思想和潜在利益的驱动。比如说有些企业每年都会向各个慈善机构捐出一大笔款项做善事,并且会说许多冠冕堂皇的话突显自己这种“善意”的举动。但是其实这些企业这么做并非是出于对那些受难群众的关心和怜悯,而是利用法律中每年捐出多少金额的款项就可以免除一定量的税收这一条款经过详细精密的计算而作出的能获得最大收益的一种判断。并且顺便借助这种能够迎合大众心理的做法宣传自己的企业以及产品。这种行为我们就不能说他是善良的举动。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看动丐馈赠,富人捐出100便士,穷人捐出10便士,但是穷人的远远比那个富人珍贵的多。因为这些已经是他的全部。这是出于他善良的意志,出于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帮助有需要的人的责任感,是一种无条件的善,而出于责任的行为是最具有道德价值的。正如苗力田先生所说,给予行为以道德价值的,不是爱好的动机而是责任的动机。4
蚆责任与善不只是相对于他人也是相对于自己的。一个人的道德价值,
并不表现在出于爱好的善良行为里,而表现在出于责任的善良行为里,这就表现出了道德价值。在伦理学上责任和义务两者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都是一个人必须要做的事情。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如果不知何去何从,甚至想到要放弃自己生命的时候,我们就应该思考我们想要做的这种行为是否
羄2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尼各马可伦理学》,商务印书馆,第一页 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第88页 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第100页
膅3
罿4
符合我们的责任,是否符合我们的义务。例如说一个人在一场意外里四肢残缺,容貌尽毁,很多人都觉得自己的人生毫无光彩,绝望中认为结束自己的生命才是一种解脱,是最好的归宿。但是,认真思考,这真的合乎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吗?或许你有父母需要赡养,有孩子需要抚养,或许因为报纸上关于你自杀的一则新闻会改变一个正准备从绝望中重新振作的人的人生轨迹,你的选择除了给社会和关心你的人留下一抹伤痛之外毫无意义,与德性背道相驰。当你想到自己的责任的时候,你也许会获得一种重新站起来的勇气和力量。责任的诫命越是严厉,内在的尊严越是崇高,主观原则起的作用也就越少,尽管我们起劲地反对他,但责任诫命规律性的约束并不因之减弱,也毫不影响他的有效性。5责任和德性是一种强有力的力量,它能给予你抗争命运的勇气。
莂三、属于康德的伦理学
荿把普遍必然的规律作为伦理学研究对象这是康德伦理学说的一个显著
特点,这是以普遍有效性相标榜的看的的德性论和古希腊多亚派德性论的一个重大区别.6形而上学是道德时间上至关重要的道德规律,他不包含任何个人的经验之谈和感情色彩,是最最纯粹、反璞归真的行为准则. 在康德看来,善良意志之所以以善良自身为目的,就是在于人的自由,意志自由。“自由
7概念是阐明意志自律性的关键”。正是意识的自由,才给我们判断道德是否真
的纯洁,责任是否真的崇高提供了契机和准则.道德规律不受外界条件的影响,只要我们的意志是自由的,我们就可以去追逐属于自己的善.所以一切有理性的自由的意志都会鞭策自己的行为符合道德规律.
蒂人们对于道德规律的尊重,使我们的意志符合道德规律,从而使我们的
行为尽可能的排除私欲和经验,更加符合善的意志.比如说一个人为了一件
羃5
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第44页 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第15页
樊浩:<<道德形而上学体系的精神哲学基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第46页
膄6
螂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