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8 23:06:4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5.以下表达式中,能反映多剂量给药体内药物蓄积程度的是
6.可用于表示多剂量给药血药浓度波动程度的是
7.以近似生物半衰期的时间间隔给药,为了迅速达到稳态血浓度,应将首次剂量 A.增加0.5倍 B.增加1倍 C.增加2倍 D.增加3倍 E.增加4倍 (二)多项选择题 8.多剂量函数式是
9.药物在体内达到稳态水平某一百分比所需的时间与以下因素有关 A.半衰期 B.给药次数 C.生物利用度 D.负荷剂量 E.维持剂量
10.以下有关多剂量给药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体内药量随给药次数的增加,累积持续发生 B.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取决于给药频率
C.静脉给药达到稳态时,一个给药间隔失去的药量等于静脉注射维持剂量 D.口服给药达到稳态时,一个给药间隔失去的药量等于口服维持剂量
E.间歇静脉滴注给药时,每次滴注时血药浓度升高,停止滴注后血药浓度逐渐下降 11.某药具有单室模型特征,多剂量血管外给药时 A.稳态的达峰时等于单剂量给药的达峰时
B.稳态时,一个给药周期的AUC等于单剂量给药曲线下的总面积 C.每一次给药周期的峰浓度在两次给药间隔内
D.已知吸收半衰期、消除半衰期和给药间隔可以求出达坪分数和体内药物蓄积 程度
E.平均稳态血药浓度仅与给药剂量、给药间隔时间有关 12.关于等剂量等间隔时间多次用药,正确的有 A.首次加倍可迅速达到稳态浓度
B.达到95%稳态浓度,需要4~5个半衰期 C.稳态浓度的高低与剂量有关
D.稳态浓度的波幅与给药剂量成正比 E.剂量加倍,稳态浓度也提高一倍
13.应用叠加法原理预测多剂量给药的前提是 A. -次给药能够得到比较完整的动力学参数 B.给药时间和剂量相同
C.每次剂量的动力学性质各自独立 D.符合线性药物动力学性质
E.每个给药间隔内药物吸收的速度与程度可以不同 14.可用来反映多剂量给药血药浓度波动程度的指标是 A.坪幅 B.波动百分数 C.波动度
D.血药浓度变化率
15.下列哪些参数可用于评价多剂量给药缓控释制剂的质量 A.根据药时曲线求得的吸收半衰期 B.血药波动程度 C.根据药时曲线求得的末端消除半衰期D. AUC E.给药剂量 二、问答题
1.多剂量给药的血药浓度一时间关系式是在什么前提下推导出来的?
2.何谓达坪分数?血管外给药达坪分数与静脉注射给药达坪分数的求算公式有何 不同?为什么?
3.哪些因素对多剂量血管外给药稳态峰浓度有影响?
4.药物的蓄积系数是否适用于所有多剂量给药的药物,还是只适用于体内消除较慢 的药物?
5.描述血药浓度波动程度的参数有哪些? 四、计算题
1.卡那霉素的最小有效浓度为l0μg/ml,最大安全治疗浓度为35μg/ml,消除半衰期 为3小时,某患者以7.5mg/kg的剂量静脉注射该药后测得Co=25μg/ml,请问应以多大剂 量及什么样的给药间隔时间重复给药,才能使该患者的稳态血药浓度在治疗范围内?
2.已知头孢噻肟的消除半衰期为1.5小时,表观分布容积为0.17L/kg。给某患者(体 重75kg)连续3日每天静脉注射3次该药1g,问所得的血药峰浓度为多少?
3.在单室模型中,多剂量静脉注射给药,给药时间间隔为τ,给药剂量为Xo。①求 τt1/2.和τ=2tl/2时的X ssmax;②达到50%、75%和90%的Xssmax,需要多少个tl/2?
4.已知某药物符合单室模型特征,半衰期为12小时,V为280L,根据体外实验,抑
菌浓度为1.5mg/L,若每天给药3次,试求该药的有效剂量是多少?
5.某药物符合单室模型特征,消除半衰期为6小时,静脉注射lOOmg后,测得血药 浓度初始值为12mg/L,现每隔6小时静脉注射85mg该药直到稳态,求稳态最大血药浓 度和稳态最小血药浓度。
6.已知磺胺噻唑为单室模型药物,消除半衰期为3.0小时,表观分布容积为7L,现 每隔6小时静脉注射250mg,求第31小时末的血药浓度?
7.符合单室模型特征的某药物,消除半衰期为6小时,表观分布容积为40L,以 2lOmg的剂量多次静脉注射给药,欲使平均稳态血药浓度维持在4mg/L,求给药间隔 时间。
8.己知洋地黄毒苷的消除半衰期为7小时,表观分布容积为25L,平均稳态血药浓 度为0.0lmg/L,①若每隔6小时静脉注射一次,求维持剂量;②若每次静脉注射剂量为 0.2mg,求给药间隔时间。
9.已知氨苄青霉素胶囊剂的F为0.5,吸收半衰期为0.25小时,消除半衰期为1.2小 时,表观分布容积为10L,若每隔6小时口服给药500mg,试求从开始给药治疗38小时的 血药浓度?
10.已知某口服药物具有单室模型特征,ka=l.0h-1,k=0.lh-1,V=30L,F=1,每隔8小 时口服0.5g该药物,第7次口服给药后3小时的血药浓度是多少?
11.某女患者体重8lkg,口服盐酸四环素,每8小时服药一次,每次250mg,服用2 周。该药具有单室模型特征,F=75%,V=1.5L/kg,t1/2 =l0h,ka=0.9h-l。求:①达稳态后第4 小时的血药浓度;②稳态达峰时间;③稳态最大血药浓度;④稳态最小血药浓度。
12.已知某药物符合单室模型特征,每次口服400mg,每6小时服一次,已知V=10 L, F=0.8,吸收半衰期为20分钟,消除半衰期为1.5小时,请计算治疗开始后第40小时末的 血药浓度是多少?
13。某药物的平均稳态血药浓度为40μg/ml,其口服吸收率为0.375,清除率为 87.5ml/h,给药间隔时间为6小时,试求给药剂量。
14.某药物符合双室模型特征,其体内的中央室表观分布容积为5L,中央室表观一级 消除速率常数为0.lh-1,口服后胃肠道吸收率为80%,该药的最佳血药浓度为20μg/ml,若 以每8小时给药一次作长期口服,试估计每次服用的剂量。
15.已知胍乙啶的消除半衰期为10天,假定F=1。某门诊患者的治疗给药方案,一 开始剂量为每日10mg,经1周治疗后,效果不明显,然后按每周增加10~20mg(即第2、 3、4和5周的剂量分别为每日20、30、50和70mg),5周后产生疗效,求维持剂量。 16.给体重为60kg的患者应用某抗生素,已知该药物符合单室模型特征,消除半衰 期为3.7小时,稳态最小血药浓度为3mg/L,表观分布容积为1.8L/kg,每8小时静脉注射
给药1次,求:①维持剂量;②负荷剂量。
17.某单室模型特征药物静脉注射的最低有效血药浓度为10μg/ml,t1/2为8小时,V
为12L,若每隔8小时给药一次。①试拟定给药方案;②若给药间隔由原来的8小时改为 4小时,试计算其负荷剂量及维持剂量。
18.已知某符合单室模型特征药物的ka为0.7h-1,后为0.08h-1,若每次口服给药 0.25g,每日三次,请计算负荷剂量。
19.某成年患者,体重60kg,口服氨茶碱片,已知F=100%,ka=1.5h-1,V=30L, Cl=0.05L/(kg.h)。该患者氨茶碱有效血药浓度在10~20μg/ml范围。治疗理想浓度为 14μg/ml。该片剂现有250mg及300mg两种规格,应如何设计该患者的给药方案? 【习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稳态血药浓度:多次重复给药,随着给药次数,z的增加,血药浓度不断增加,当n 充分大时,血药浓度不再升高,达到稳态水平,这时的血药浓度称为稳态血药浓度。 2.负荷剂量:为尽快达到有效治疗的目的,通常第1次给予一个较大的剂量,使血 药浓度达到有效治疗浓度,这个首次给予的较大剂量,称为负荷剂量。
3.维持剂量:在负荷剂量之后,按给药周期给予的用来维持有效血药浓度水平的剂量。 4.坪幅:重复给药达稳态时,在一个给药周期内,稳态血药浓度的渡动幅度称为坪幅。 5.达坪分数:指九次给药后的血药浓度Cn与稳态血药浓度Css。的比值。
6.平均稳态血药浓度:当血药浓度达到稳态后,在一个剂量间隔时间内,血药浓度一 时间曲线下面积除以给药间隔时间所得的商称为平均稳态血药浓度。 7.蓄积系数:指稳态血药浓度与第一次给药后的血药浓度的比值。
8.波动度:稳态最大血药浓度与稳态最小血药浓度之差与平均稳态血药浓度的 比值。
9.波动百分数:指稳态最大血药浓度与稳态最小血药浓度之差占稳态最大血药浓度 的百分数。
10.血药浓度变化率:指稳态最大血药浓度与稳态最小血药浓度之差占稳态最小血 药浓度的百分数。 二、选择题
1.C 2.D 3.C 4.B 5.A 6.B 7.B 8. AD 9.AB 10. ABD II. BC 12. BCD 13. ACD 14. BCD 15. AB 三、问答题
1.多剂量给药的血药浓度一时间关系式是在等剂量、等间隔时间的前提下推导出 来的。
2.达坪分数是指第,z次给药后的平均血药浓度于平均稳态血药浓度
的分数,以fss(n),表示。
与平均稳态血药浓度
相比,相当
静脉注射给药的达坪分数求算公式为:fss(n)=1-e-nkτ
血管外给药达坪分数求算公式为:
这是由于血管外给药时药物有一个吸收过程,吸收速率常数ka的大小会影响药物达 到稳态的分数。只有当ka>>k,在τ时吸收基本结束的情况下,才可以不考虑ka对fss(n),的 影响,此时fss(n)=1-e-nkτ
3.多剂量血管外给药的稳态峰浓度为:
影响稳态峰浓度的因素有:药物的消除速率常数k,吸收系数F,给药剂量Xo,药物 的表观分布容积以稳态达峰时间tmax,给药间隔时间τ。
4.蓄积系数R是一个比值,是稳态血药浓度与第一次给药后血药浓度之比。蓄积系 数不是用来衡量过量剂量的绝对值,而是用来衡量频繁给药所导致的药物累积。影响R 的因素有消除速率常数k和给药间隔时间τ。若第一个剂量选择不当,稳态血药浓度有可 能不对,因此,必须正确选择给药剂量和给药间隔时间,避免发生显著的药物累积。对于 频繁给药所引起的药物累积,蓄积系数R是一个很有用的指标,它可适用于任何药物,且 适用于无论是否有组织结合。
5.描述血药浓度波动程度的参数有:波动百分数(PF)、波动度(DF)、血药浓度变 化率。
四、计算题
1.解:该药消除半衰期tl/2为3小时,则消除速率常数:
则:
因此,以7.5mg/kg的剂量、给药间隔时间5.4小时多剂量静脉注射,可使稳态血药浓 度在治疗范围内。
2.解:由于头孢噻肟的消除半衰期为1.5小时,而给药时间为3天,可知已达稳态, 因此即为所求稳态血药峰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