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2 21:04:0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七年级地理(上)
第一章 让我们走进地理
§1 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
二、地图。
1、什么是地图:把地球表面某一区域的景物,按一定比例缩小,用符号画在平面上,并注上必要的文字的图画。
2、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3、地图的种类:按性质划分: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 4、地图的方向:西南、东南、西北、东北、北、南、西、东。 (1)方向有八个
(2)没指向标,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 (3)有指向标,先找到北方,在进行判断。 5、比例尺
(1)比例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2)比例尺的表示方法:线段式、数字式、文字式。
(3)比例尺的大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4)判断比例尺: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月粗略。(简单的记为:大小详,小大略。)
6、图例和注记。
(1)什么是图例:地图中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叫图例。
(2)什么是注记:地图上的文字说明,如: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的名称,以及标明山高、海深的数字等,叫做注记。
(3)常见的图例:①洲界 ②中国首都 ③外国首都 ④主要城市 ⑤铁路 ⑥公路 ⑦长城 ⑧运河 ⑨山峰 ⑩沙漠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
§1 认识地球
一、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 (1)“盖天说”――天圆地方。 (2)“浑天说”――“天之包地,犹如壳之裹黄”张衡。 (3)大地球形说――麦哲伦环球旅行(航线)。 2、地球形状
(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3、地球三大基本数据。 (1)平均半径:6371千米
(2)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3)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4)极半径:6357千米 (5)赤道半径:6378千米 二、地球仪。
1、地球仪:缩小的地球模型就是地球仪。
2、地轴:用手指拨动地球仪,使它绕着一根固定的轴转动。这根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的假想轴叫地轴。
3、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两极。其北极表示地球最北端,南极表示地球最南端。
4、赤道:在地球仪表面与南、北极距离相等的地方所画圆圈叫赤道,赤道将地球分平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表示为0°。
5、经线和纬线:在地球仪表面,赤道和赤道平行的圆圈叫纬线,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逐渐缩短,到两极缩为一点,为了区别各条纬线,分别为他标定了度数,这就是纬度。
6、高、中、低纬地区:(1)低纬度:0°~30°;(2)中纬度:30°~60°;(3)高纬度:60°~90°。
7、经线和经度: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叫经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各条经线的长度相等,为了区别各条经线,也分别标定了度数,这就是经度。
8、本初子午线:本初子午线也叫0°经线是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也是经度的起点线。
9、东西半球的界线:20°W,160°E。 10、经线和纬线的特点:
(1)形状不同:除极点外所有纬线圈都是圆;经线都是半圆
(2)长度不同:纬线圈从赤道南北两极逐渐缩小;经度的长度不同。 (3)方向不同: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三、经纬网。
1、什么是经纬网:有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过构成的网络叫经纬网。 2、经纬网的作用:
(1)确定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位置。 (2)确定物体运动的方向。 3、经纬网的识别: (1)东西半球的识别:
①东半球范围:20°W~0°,0°~160°E,经度从西到东逐渐增大。 ②西半球范围:160°E~180°W,180°E~20°W,经度从西到东逐渐缩小。
(2)南北半球的判断:补全法,找出赤道,然后判断,自上而下,经度变小是北半球,经度增大是南半球。
第二节 世界的海陆分布 世界的海陆分布。
1、海陆所占比例: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2、陆地占29%,海洋占71%。 二、七大洲。
1、记忆口诀:亚、非、美、南、欧、大。
2、名称:①亚洲②非洲③北美洲④南美洲⑤南极洲⑥欧洲⑦大洋洲
3、六大陆:①亚欧板块②非洲版块③北美板块④南美板块⑤南极洲大陆⑥澳大利亚大陆
三、四大洋。
1、记忆口诀:太、大、印、北。
2、名称:①大西洋②太平洋③印度洋④北冰洋 四、各大洲间的分界线。
1、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黑海、里海、大高加索。 2、亚洲、非洲:苏伊士运河、红海。
3、欧洲、非洲: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 4、亚洲、北美洲:白令海峡。 5、北美洲、南美洲:巴拿马运河。
§3 世界的地形
一、海拔。
1、海拔也叫绝对高度,是地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海拔。 2、相对高度: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高度差。
二.陆地地形。
1、五种形态:山地、高原、平原、盆地、丘陵 三、海底地形
1、从陆地向海洋不断延伸,海底的地形有: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大洋中地称海岭(巧记为:架、坡、沟、盆、脊)
四、地形图的识认。
1、等高线:在地形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2、等高线地形图。
(1)概念:用等高线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叫做等高线地形图。
(2)判断:①等高线密集,坡度大,等高线稀疏,坡度小。②等高线的弯曲部分,数值向低处凸起,表示山脊,水向两侧流,弯曲向高处凸起,表示山谷,水向中部集中。③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重叠的地方为陡崖。(巧记为:“低凸山脊高凸谷,顶间鞍部叠陡崖”)
3、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
海洋:蓝色 平原:绿色 高原:黄色 积雪冰川:白色
4、等深线: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深线。
§4 海陆变迁
一、大陆漂移假说。
1、提出人:德国科学家魏格纳。
2、内容:大陆漂移假说认为地球上只有一块叫“泛大陆”的庞大陆地,被叫做“泛大洋”的广袤海洋所包围。后来,泛大陆开始破裂,“碎块”像浮外漂移,到今天的位置,形成现在七大洲、四大洋的基本面貌。
二、板块构造学说。
1、记忆口诀:亚非美、南太印。 2、六大板块:(1)亚欧板块(2)非洲板块(3)美洲板块(4)南极洲板块(5)太平洋板块(6)印度洋板块
三、火山和地震带。 1、两大地震带:(1)环太平洋山脉地震带;(2)横贯亚欧南部,非洲北部山脉地震带。
2、喜马拉雅山的形成: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相互挤压。 3、日本多火山地震带:位于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交界处。
第三章 世界的居民 §1 世界的人口
一、世界人口以最快的速度持续增加。 二、人口计算公式。
出生率=出生人口/总人口数×100﹪ 死亡率=死亡人口/总人口数×100﹪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出生人口-死亡人口/总人口数×100﹪ 三、世界人口的分布。
1、人口稠密区:亚洲的东部、南部。欧洲西部。美洲的东部。
2、地形:平原、盆地。 气候:温和。 降水:较多。 纬度:中、低。 3、人口密度:每千米2的人口数。单位:人/千米2。 四、世界的人口问题。
1、什么是人口问题:世界人口的迅猛增长引起了许多问题。特别是一些经济不发达国家的人口过度增长,影响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给人类生活带来许多问题。
2、人口问题的表现:过多:交通压力增大;居住条件变差(住房总面积、人均住房面积均为建筑面积数);就业困难;饥饿贫困;造成环境污染加剧;生态环境恶化,森林、草原、耕地等各类土地资源以及水资源、矿产资源等自然资
源数量的减少;人口老龄化 ;教育经费短缺。过少:容易形成老龄社会,造成社会劳动力不足;社会保障负担加重;同样增加年轻一代的压力;在国家防卫上也存在不利因素,造成兵力不足。
3、途径:与环境、资源和社会经济。 4、措施:计划生育。
§2 世界的人种
一、世界的人种。
1、黄色人种:亚洲、美洲、北冰洋。
2、白色人种:亚欧、美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 3、黑色人种:非洲。
二、人种与地理环境:肤色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变浅。
§3 世界的语言与宗教
一、世界的语言。
1、六种联合国工作语言:汉语、英语、法国、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2、英语:流传最广。 3、汉语:人数最多。
4、法语:法国、比利时、瑞士、加拿大。 5、俄语:俄罗斯。
6、西班牙语:西班牙、拉丁美洲。 7、阿拉伯语:阿拉伯、西亚、北非。 ○二、世界的宗教。 名称 建筑特征 标志 经典 分布地区
基督教 尖顶 十字架 《圣经》 欧洲、北美洲、
南美洲、大洋洲
伊斯兰教 圆顶 星月 《古兰经》 亚洲西部、
非洲北部、中部
佛教 方顶 卐 《金刚经》 东亚、东南亚、南亚 第四节 世界的聚落 一、聚落的组成。 1、什么是聚落?人们集中居住的地方。
2、聚落的形态①乡村②城镇 或 ③村庄④集镇 二、世界文化遗传
1、中国:长城、秦兵马佣、故宫。
2、外国:威尼斯水城、金字塔、雅典卫城。
第四章 世界的气候 §2 天气和气候
一、天气和气候。
1、什么是天气?
天气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如晴、阴、下雨、风和日丽、暴风骤雨、阴转多云。
2、突出特点:多变。 二、气候。
1、什么是气候?
气候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它具有相对稳定性,如:四季如春。 2、特点:相对稳定。 三、常见的天气符号。
四、天气预报。
1、什么是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是气象工作者通过对天气资料的分析,发布的将要出现的天气状况,主要包括气温和降水。
§2 气温和降水
一、气温。
1、什么是气温?
气温是指空气的温度。气温的差异是造成自然景观和我们生存环境差异的主要因素之一。
2、表示方法:“℃”。
二、1、什么是等温线:在地图上把气温相同的各点连接起来,叫等温线。 2、世界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1)由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2)同纬度地区陆地和海洋的温度不同。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