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业院校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0 23:57:5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矿业院校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

作者:马守臣 王莹 王锐 来源:《科教导刊》2018年第02期

摘 要 工矿业对土地的破坏日益严重,为满足工矿企业和管理部门对土地复垦人才的培养要求,本文从师资培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等方面对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和探索,以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矿业院校 土地复垦 生态重建 教学改革

煤矿区在为国家提供了能源支撑的同时,也破坏、压占和污染了大量耕地。因此,对矿区受损耕地进行生态整治是缓解矿区生态恶化和社会矛盾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煤矿区矿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为适应形势所需,我国各矿业院校和一些农业院校陆续开设了与矿区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相关的课程,为各级土地管理部门和工矿企业培养了大量矿区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方面的管理和技术人才,对于保障矿区生态安全、促进人地和谐和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1 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教学内容陈旧,缺乏相应的更新

目前,我国有关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专业教材极少,且教学内容陈旧,缺乏更新。虽然该学科较为年轻,但随着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实践和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新的研究成果不断出现。然而,在当前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教学过程中,在教学内容安排上仍主要以传统基本理论为主,有关最新进展和新技术未能及时补充。课堂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传统理论知识,而且也应该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新理论和新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土地复垦人才。

1.2 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

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主要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矿区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 它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但是,目前的课程设置中,实践性的课程安排欠缺,大多是以理论课程为主。因此,在这种课程设置下,由于缺乏实践操作和专业素养,因此,学生对该学科知识点理解不够透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完善实验和实践环节,增强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该学科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之一。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3 偏重宏观工程复垦理论,缺乏科学系统的生态理论

当前,大多数高校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教学的主要内容的宏观工程复垦理论和技术,有关生态理论教学内容(如开采沉陷和土地复垦对植物生理特性和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不够科学系统。在这种知识结构的影响下,学生、矿区及土地管理部门有关人员大都认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只是针对宏观领域的研究,是一项土地整治工程,从而重复垦工程、轻理论研究,使复垦理论远远落后于实践,几十年来建立的土地复垦学科体系与理论体系得不到升华。究其原因,一是相关专业教材严重缺乏,二是师资条件的限制。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当前大多数高校还缺乏有着丰富土地复垦经验和生态学专业知识背景的教师,大多数师资来源测绘专业和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缺少微观领域和生态领域的专业背景。 1.4 课程考核体系欠缺科学性

当前,大多数高校通过学生的平时成绩和出勤率以及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来进行考核。考试内容局限于书本,试题形式偏重死记硬背, 缺少对学生分析和解决矿区实际问题能力评价体系。缺少对学生的创造力和分析应用知识的能力等考核。 2 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课程改革内容

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现有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远远跟不上形势所需,课程教学应根据矿区生态整治的发展趋势与前景,参考传统理论教学,科学设置教学方法和内容,增强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和适用性。 2.1 将教学科研团队建设与课程建设有机结合

教师专业素养是决定教学效果重要因素。由于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是一门新兴边缘性学科,在很多专业里仅是作为选修课存在,专任教师少,且多以其它专业领域的教师兼职授课,也很少承担该学科领域的科研课题。因而,团队成员应坚持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并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方式,与国内外该领域高水平专家进行交流学习,使团队教学、科研水平显著提高。

2.2 优化教学大纲和更新教学内容,适应新形势下人才培养需要

根据土地管理部门和地矿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按我校及学院专业特点和优势,科学制定课程教学新大纲,更新教学内容,以典型的矿区生态治理案例为载体设计教学内容和过程,并安排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此外,由于矿区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工作大力开展,该领域的新成果不断涌现,新理论和新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因此,课堂的教学内容应在原有教材的内容基础作必要的取舍和补充,将一些陈旧的、常识性以及与其他课程重复的内容剔除,增加反映学科前沿的新成果、新理论和新技术, 确保学生掌握矿区生态治理领域的最新进展动态和研究热点,使课程内容具有时代性和先进性,激发学生学习课程和从事矿区复垦领域工作的兴趣。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3 改革教学方法,注重学生专业素养、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

以培养学生的专业、创新和实践能力为目标,课堂教学方法科学化,淘汰 “填鸭式”教学,引入多元化教学法。此外,在传统的课堂教学基础上,积极引进“现场教学”的方式,把课堂搬到矿区治理现场,使课本知识理论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总之,通过教学方法改革,将教学由传统课堂灌输变成现场互动和在线互动,将变教材图片变成现场素材。 2.4 课堂教学与课题研究相结合

具备科研工作的初步能力是本科生重要的学业标准,许多重点院校已经开始了本科生科研教学,而普通本科院校在这方面起步较晚。因此,在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教学过程中我们以科研为引导,围绕相关的科研项目开展教学,将课堂教学和课题研究的有机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科研需要,将学生组成不同研究小组,针对不同主题让学生制定研究计划和研究内容,使学生实施研究过程中牢固掌握和灵活运用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我们也鼓励学生依据自己兴趣成立不同科研小组,自立题目开展研究,我们安排指导老师适时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5 实践性教学和课题研究相结合

随着国家对矿区环境的重视,地矿企业和土地管理部门急需大量的土地复垦人才,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具备较强矿区复垦实践能力。因此,实践性教学环节也是该学科教学的重要内容。但由于该学科起步较晚,实践教学环节很不完善,没有成形成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体系。因此,将实践性教学与课题研究相结合,可作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一项重要措施。我们教研团队成员根据自己所承担的课题内容,组织学生相继完成了河南省矿区生态调查、土地复垦规划和方案编写等,学生普遍反映受益匪浅。此外,在实践教学设计中,针对当前矿区治理中科研热点问题,设计出一些研究课题,引导学生开展科学研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6 课程评价体系的改革

科学合理的考核和评价体系是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通过课程评价体系的改革,将课程考核和评价的重点由知识的掌握向能力的提高转变,不仅考核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 而且要注重对学实践和创新能力的考核。常规的理论考试只是作为考核的一部分,而且在试题设置减少死记硬背的内容,加大考查学生创新性、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内容。此外,在传统理论考试基础上,还增加了调研报告、科学试验等科研创新及实践能力考评,并加大了创新及实践能力考核成绩的比例。这种考核模式综合体现了学生的理论知识、专业修养、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培养质量。 3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