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4 2:44:5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数学建模内部资料
第三章 微分方程模型
微分方程模型
1.1微分方程模型简介
对于现实世界的变化,人们关注的往往是变量之间的变化率,或者变化速度、加速度以及所处的位置随时间的发展规律,之中的规律一般可以写成一个(偏)微分方程或方程组。所以实际问题中,有大批的问题可以用微分方程来建立数学模型,涉及的领域包括物理学、化学、天文学、生物学、力学、政治、经济、军事、人口、资源等等。微分方程建模是数学建模的重要方法,因为许多实际问题的数学描述将导致求解微分方程的定解问题。把形形色色的实际问题化成微分方程的定解问题,大体上可以按以下几步:
1.、根据实际要求确定要研究的量(自变量、未知函数、必要的参数等)并确定坐标系; 2.、找出这些量所满足的基本规律(物理的、几何的、化学的或生物学的等等); 3.、运用这些规律列出方程和定解条件。
2.1微分方程模型运用实例 例1:发射卫星为什么用三级火箭
采用运载火箭把人造卫星发射到高空轨道上运行,为什么不能用一级火箭而必须用多级火箭系统?
下面通过建立运载火箭有关的数学模型来回答上述问题。
火箭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为了使问题简单明了,我们只从动力系统和整体结构上分析,并且假设引擎是足够强大的。
首先解决第一个问题:为什么不能用一级火箭发射人造卫星,下面用三个数学模型回答这个问题:
(1)卫星进入600km 高空轨道时,火箭必须的最低速度。
首先将问题理想化,假设:
(i)卫星轨道是以地球中心为圆心的某个平面上的圆周,卫星在此轨道上以地球引力作为向心力绕地球作平面匀速圆周运动;
(ii)地球是固定于空间中的一个均匀球体,其质量集中于球心; (iii)其它星球对卫星的引力忽略不计。
建模与求解:设地球半径为R,质量为M;卫星轨道半径为r,卫星质量为m。 根据假设(ii)和(iii),卫星只受到地球的引力,由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可知其引力大小为
F?GMm (1) 2r其中G为引力常数。
为消去常数G,把卫星放在地球表面,则由(1)式得
mg?再代入(1)式,得
GMm2GM?Rg 或 2R数学建模内部资料
第三章 微分方程模型
?R? F?mg?? (2)
?r?2其中g?9.81(m/s)为重力加速度。
2根据假设(i),若卫星围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为v,则其向心力为mv/r,
因为卫星所受的地球引力就是它作匀速运动的向心力,故有
2mv2?R? mg???
rr??由此便推得卫星距地面为(r?R)km,必须的最低速度的数学模型为
v?R2g r(3)
取R?6400km,r?R?600km,代入上式,得 v?7.6km/s
即要把卫星送入离地面600km高的轨道,火箭的末速度最低应为7.6km/s。
(2)火箭推进力及升空速度
火箭的简单模型是由一台发动机和一个燃料仓组成。燃料燃烧产生大量气体从火箭末端喷出,给火箭一个向前的推力。火箭飞行要受地球引力、空气阻力、地球自转与公转等的影响,使火箭升空后作曲线运动。
为使问题简化,假设:
(i)火箭在喷气推动下作直线运动,火箭所受的重力和空气阻力忽略不计。 (ii)在t时刻火箭质量为m(t),速度为v(t),且均为时间t的连续可微函数; (iii)从火箭末端喷出气体的速度(相对火箭本身)为常数u。
问题分析:由于火箭在运动过程中不断喷出气体,使其质量不断减少,在(t,t??t)内的减少量可由台劳展式表示为
dm?t?o(?t) (4) dt因为喷出的气体相对于地球的速度为v(t)?u,则由动量守恒定律有
?dm?m(t)v(t)?m(t??t)v(t??t)???t?o(?t)?(v(t)?u) (5)
dt?? m(t??t)?m(t)?从(4)式和(5)式可得火箭推进力的数学模型为
mdvdm (6) ??udtdtm0 (7) m(t)令t?0时,v(0)?v0,m(0)?m0,求解上式,得火箭升空速度模型
v(t)?v0?uln(6)式表明火箭所受推力等于燃料消耗速度与喷气速度(相对火箭)的乘积。(7)式表明,在v0,m0一定的条件下,升空速度v(t)由喷气速度(相对火箭)u及质量比m0/m(t)决定。这为提高火箭速度找到了正确途径:从燃料上设法提高u值;从结构上设法减少m(t)。
(3)一级火箭末速度上限
火箭—卫星系统的质量可分为三部分:mp(有效负载,如卫星),mF(燃料质量),ms(结构质量,如外壳、燃料容器及推进器)。一级火箭末速度上限主要是受目前技术条件的限制,假设:
(i)目前技术条件为:相对火箭的喷气速度u?3km/s及
数学建模内部资料
第三章 微分方程模型
ms1?
mF?ms9(ii)初速度v0忽略不计,即v0?0。
模型求解:因为升空火箭的最终(燃料耗尽)质量为mp?ms,由(7)式及假设(ii)得到末速度为
v?ulnm0 (8)
mp?msm0 (9)
?m0?(1??)mp0令ms??(mF?ms)??(m0?mp),代入上式,得 v?uln于是,当卫星脱离火箭,即mp?0时,便得火箭末速度上限的数学模型为 v?uln由假设(i),取u?3km,??1?
1,便得火箭速度上限 90 v?3ln9?6.6km/s
因此,用一级火箭发射卫星,在目前技术条件下无法达到相应高度所需的速度。
理想火箭模型
从前面对问题的假设和分析可以看出:火箭推进力自始至终在加速着整个火箭,然而随着燃料的不断消耗,所出现的无用结构质量也在随之不断加速,作了无用功,故效益低,浪费大。
所谓理想火箭,就是能够随着燃料的燃烧不断抛弃火箭的无用结构。下面建立它的数学模型。
假设:在(t,t??t)时段丢弃的结构质量与烧掉的燃料质量以?与1??的比例同时进行。
建模与分析:由动量守恒定律,有
m(t)v(t)?m(t??t)v(t??t)??由上式可得理想火箭的数学模型为 ?m(t)dmdm?t?v(t)?(1??)?t?(v(t)?u)?o(?t) dtdtdv(t)dm ?(1??)?u (10)
dtdt及
v(0)?0,m(0)?m0 解之得
v(t)?(1??)ulnm0 (11) m(t)由上式可知,当燃料耗尽,结构质量抛弃完时,便只剩卫星质量mp,从而最终速度的
v(t)?(1??)uln数学模型为
m0 (12) mp(12)式表明,当m0足够大时,便可使卫星达到我们所希望它具有的任意速度。例如,考虑到空气阻力和重力等因素,估计要使v?10.5km/s才行,如果取u?3km/s,??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