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20:30:5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延安,我把你追寻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这首诗,领会延安精神,使学生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2.了解全诗结构,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中重点语句,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含义。 2.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收集一些有关延安的资料。

2、课文插图,关于“延河”、“南泥湾”、“杨家岭”、“枣园”的图像资料,课文朗读录音。

3、引导学生运用以前学到的语文基本功,自主探究课文内容。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说到新中国的建立历程,我们不会忘记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不会忘记二万五千里的长征。从今天起,我们将穿越时空的隧道,去追寻那段激动人心的革命岁月。

2、读单元提示,明确单元要求。 3、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四课,齐读课题。 4、简介延安。我们为什么要追寻延安? 二、学习字词,整体感知: 1、出示重点词语,指名朗读:

翩翩归来、茁壮成长、满目琳琅、毫不犹豫、灿烂辉煌、脊梁、镢头

2、指名分节读诗歌,思考这每节诗的意思。 三、指导学习第一节诗歌:

1.自由读第一部分,边读边思考,你从这节诗中读懂了些什么? 2.学生交流。

把我对延安的追寻比作是燕子对春光的追寻和小树对雨露和太阳的追寻。从而表现了我对延安追寻的急迫和必要。

3、仿照写句子: 4、朗读。背诵。

5、小结学法: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含义,及表达的情感。 四、学生自学后面的几节诗: 1、学生自学。 2、交流: 3、朗读。

(二)第三、四节:

1、雨后春笋:比喻高楼大厦涌现得快、多。

满目琳琅:各种好东西很多。通过这两个比喻告诉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现代化。

2、温热土炕:代表的是延安的精神。

3、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掉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老牛破车的含义是指贫穷落后,顶天立地的脊梁是指延安精神 4、连起来读三、四节诗。 5、概括意思。 (三)第五、六节: 1、反问句的体会。

2、追寻信念:什么样的信念?——金色的理想,解放全中国,实现共产主义。

3、追寻温暖: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4、追寻光明:只有拥有延安精神才能拥有光明。 五、总结全文: 1、分段概括段意。 2、概括全文及中心思想。 3、背诵诗文。 布置作业

l、把这首诗读给爸爸妈妈听。 2、有能力的同学把它背诵下来。

教学反思:

朗读教学中应把握好朗读的形式。选择什么样的方法朗读,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至关重要。教师要设计形式多样的“读”,让学生人人参与,做到在“读”中训练语言的思维,“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学生读书既要重视量的要求,更要注重质的提高,精心指导学生有步骤、有目的、有要求、讲究方法。可以分角色读,感受人物的性格特征;表情朗读,领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品评、研读,体会重点字、句、段的深刻含义。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朗读,都力求让学生在读的实践中,提高朗读的能力。

教学中,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读,但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很好的落实到位。另外,注重朗读的评价,但也没有在读后的每一个环节及时地给予具体的、恰如其分的评价,没有让学生知道自己哪个地方读得好,哪个地方还需改进。因此,今后的教学应让朗读教学落到实处。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的课文以“革命情怀”为话题,第一篇课文是《延安,我把你追寻》是一首新体诗,诗歌读起来琅琅上口,但要理解诗歌的内容,感悟诗歌的内涵,对学生来说,还是存在很大的难度。毕竟那段历史我只是从书中了解一点,对学生还说就更陌生了,加之学生搜集资料的途径较少,所以,在教学这一课时,难度很大。我只有凭自己对教材的理解,采用讲授、灌输式的学习方式。

诗的第一、二小节,是理解的难点,因为诗中的比喻的本体没有显现,大多数学生不知道把什么比作燕子追寻春光,我告诉学生结合题目来理解。在学生知道后,再让学生体会“我”追寻延安的心情是急切的。文中的“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的含义直接让学生结合《英才教程》来理解。但效果不好。学得较轻松的是二、三小节。第五、六小节也是结合《英才》让学生来理解。花了两节课的时间才把课文学完。不过,在课堂上给学生读的时间较多,大部分学生在学完课文后,能把课文背诵下来。这也是学习这课的小小收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