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简答题+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7 21:01:4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简答题

1.注册会计师钟铸对永盛公司2012年度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时,针对主营业务收入的“完整性”认定,把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设定为6%,实施风险评估程序后把重大错报风险评估为40%,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请计算可接受的检查风险。

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

检查风险=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6%÷40%=15%

(2)请简要说明重要性水平与审计风险的关系。

重要性水平与审计风险呈反向关系: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风险越低;重要性水平越低,审计风险越高。

(3)请简要说明重要性水平与审计证据的关系。

重要性水平与审计证据呈反向关系:重要性水平越低,要求注册会计师收集更

多、更有效的审计证据;重要性水平越高,要求注册会计师收集相对较少的、效力较低的审计证据。

2.请简述错报、重大错报、重大错报风险的含义。

(1)错报是指某一财务报表项目的金额、分类、列报或披露,与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

编制基础应当列示的金额、分类、列报或披露之间存在的差异;或根据注册会计师的判断,为了使财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实现公允反映,需要对金额、分类、列报或披露作出的必要调整。

(2)如果合理预期错报(包括漏报)单独或汇总起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

务报表做出的经济决策,则通常认为错报是重大的,该错报称为重大错报。 (3)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3.请简答实施主营业务收入截止测试的三条审计路径。

(1)以账簿记录为起点。从资产负债表日前后若干天的账簿记录追查至记账凭证,检查发票存根与发运凭证,目的是证实已经入账的收入是否在同一期间已经开具发票并发货,有无多记收入。

(2)以销售发票为起点。从资产负债表日前后若干天的销售发票存根追查至发运凭证与账簿记录,确定已经开具发票的货物是否已经发货并于同一会计期间确认收入。使用这种方法主要是为了防止少计收入。

(3)以发运凭证为起点。从资产负债表日前后若干天的发运凭证追查至发票开具情况与账簿记录,确定主营业务收入是否已经记入恰当的会计期间。使用这种方法主要也是为了防止少计收入。

4.简答注册会计师财务报表审计过程的主要阶段。

(1)接受业务委托。 (2)计划审计工作。

(3)实施风险评估程序。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层次以及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的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4)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实质性程序又包括细节测试和实质性分析程序。 (5)完成审计工作和编制审计报告。

5.简答内部控制的局限性。

(1)在决策时人为判断可能出现错误和由于人为失误而导致内部控制失效。 (2)控制可能由于两个或更多的人员串通或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而被规避。 (3)如果被审计单位内部行使控制职能的人员素质不适应岗位要求,也会影响内部控制功能的正常发挥。

(4)被审计单位实施内部控制的成本效益问题影响其效能。当实施某项控制的成本大于控制效果而发生损失时,就没有必要设置控制环节或控制措施。

(5)内部控制一般都是针对经常而重复发生的业务而设置的,如果出现不经常发生或未预计到的业务,原有的控制就可能不适用。

6.简答审计重要性的含义。

(1)如果合理预期错报单独或汇总起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通常认为错报是重大的。

(2)对重要性的判断是根据具体环境作出的,并受错报的性质和金额的影响。

(3)对重要性的判断是在考虑财务报表使用者整体共同的财务信息需求的基础上作出的。

7、注册会计师在对Z公司2009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审计时,收集到以下六组审计证据:

(1)Z公司制订的会计制度与财务经理对所采用会计政策的口头说明 (2)存货监盘记录与存货盘点表 (3)购货发票与入库单 (4)工资计算单与工资发放单 (5)销售单与销售发票副本 (6)银行对账单与银行询证函回函

要求:请分别说明每组审计证据中哪项审计证据较为可靠,并简要说明理由。 (1)会计制度更可靠,因为书面证据比口头证据可靠。

(2)存货监盘记录更可靠,因为监盘记录是审计人员编制的,而存货盘点表是被审计单位员工编制的。

(3)购货发票更可靠,因为购货发票是外部证据,入库单是内部证据。 (4)工资发放单更可靠,因为工资发放单除了必要的复核还须员工个人承认,工资计算单虽然也经适当复核但不必员工个人承认。

(5)销售发票副本更可靠,虽然二者都是被审计单位内部生成的文件,但销售单只在内部流转,而销售发票在外部流转并获得购货方的承认。

(6)银行询证函回函更可靠,因为询证函回函是直接递交给审计人员,而银行对账单是由被审计单位持有再递交给审计人员。

8、简述审计风险与审计证据的关系,要求: (1)列出审计风险模型;

(2)说明(1)所述模型中各风险要素的含义;

(3)根据(1)所述模型,说明在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一定时风险要素如何影响审计证据的数量。

(1)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

(2)审计风险: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重大错报风险: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检查风险:注册会计师执行实质性程序未能发现某一认定实际存在的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3)在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一定的情况下,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水平越高,则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越低,注册会计师需要通过实质性程序获取的审计证据数量越多;反之则反。

9、简述注册会计师如何选择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总体方案,要求:

(1)说明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总体方案包含哪些类型,并分别说明各类型的含义; (2)说明注册会计师如何在(1)所述各类总体方案中进行选择。

(1)实质性方案:注册会计师在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时以实质性程序为主。综合性方案:注册会计师在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时将控制测试与实质性程序结合使用。

(2)通常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出于成本效益的考虑可以采用综合性方案;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