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7 5:22:1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3章 圆的基本性质”教材分析
圆属于空间与图形这部分内容,在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直线形图形的有关的性质,会借助于变换、坐标、证明等手段去认识图形的性质,并在小学的基础上,学生已经积累了大量有关圆的经验,本章是在此基础上,对圆的概念及其有关的性质进行系统的梳理,从圆的概念形成,圆本身的性质,圆中的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圆中有关量的计算等方面,加强对圆的认识.
圆是一种特殊的图形,它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形成数学的思想方法具有重要的价值.由于圆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认识它,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同时,圆的有关性质的探索是通过多种方法进行的,这样有助于学生形成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这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有:
⑴ 对称思想:圆的轴对称性、中心对称性.
⑵ 推理思想:由对称性及其他方法来验证圆的有关结论.
⑶ 分类归纳思想:将圆周角和圆心角之间的关系归结为同弧上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让学生形成分类讨论的思想.
⑷ 算法思想:弧长、扇形的面积、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计算公式不是直接给出的,而是让学生去进行探索、类比、归纳.不仅仅要求学生会计算,而且应该理解公式及其算法的意义.
本章教学时间约需15课时 ,具体安排如下:
3.1 圆 2课时
3.2圆的对称性 2课时 3.3圆心角 2课时 3.4圆周角 2课时 3.5弧长及扇形的面积 2课时 3.6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1课时 复习、评估3课时,机动使用1课时,
合计 15课时 一、教科书内容和课程教学目标
⑴ 本章知识结构框图如下:
⑵ 本章教学要求 ①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圆是生活中大量存在的图形.
②理解圆及其有关概念,了解弧、弦、圆心角的关系,探索并了解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③探索如何过一点、两点和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作圆.
④使学生经历探索圆的性质,了解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直径所对圆周角的特征. ⑤认识圆的轴对称性和中心对称性. ⑥了解三角形的外心.
⑦会计算弧长及扇形的面积,会计算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⑶ 本章教材分析 本章主要学习圆的定义、弦、弧、弦心距、圆心角、圆周角、扇形和三角形的外接圆等有关概念.
在“圆”这一节,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圆的形成归纳出圆的定义.虽然在小学阶段,学生已经具有了圆的有关的知识,但还没有抽象出“平面上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叫做圆”的概念.通过探索如何过一点、两点和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作圆,使学生认识到“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这一确定圆的条件,它不仅仅是一个画圆的问题,而是使学生体会到在画圆中所体现的归纳的思想.另外,也使学生初步了解三角形的外心等有关知识.本节主要使学生体会圆的概念的形成过程.
圆是一种特殊的图形,它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这一点在前面学习对称性时,学生已经有所了解.本章安排圆的对称性主要是借助于圆的轴对称性,去探索“垂
圆周角定理 弧长、扇形的面积、圆锥的侧面积 生活中的例子 圆 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概念 确定圆的条件 轴对称性 直径与弦、弧,圆心角与弦、弧、弦心距之间的相互关系 对称性 圆的旋转不变性,中心对称性 经定理”;借助于圆的旋转不变性去探索圆中弧、弦、弦心距、圆心角之间的关系.而且由对称性可以尝试用其他的方法来验证有关的结论.在探索圆周角和圆心角之间的关系时,主要是归结为同弧上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即圆周角定理),让学生形成分类讨论的思想.
弧长、扇形的面积、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计算公式不是直接给出的,而是让学生去进行探索、类比、归纳.弧长的公式是类比圆的周长公式而归纳得出,扇形的面积公式是类比圆的面积公式而得;圆锥的侧面积是通过其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而由扇形的计算公式而得出的.因此,“弧长及扇形的面积、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这两节不仅仅要求学生会计算,而且应该使他们理解公式的意义,理解算法的意义.
二、本章编写特点
⑴ 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展示丰富多彩的几何世界
人们生活在三维空间中,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给“空间与图形”的学习提供了大量现实有趣的素材.其中包含了大量与圆有关的现实物体、现实问题等内容,反映数学在建筑、机械、艺术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体现数学丰富的文化价值的内容,既可以很好地体现圆作为联系数学与现实生活、科技发展的桥梁作用,也可以很好地呈现它丰富的数学内涵.
在本章内容的呈现中,充分体现从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立足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的数学活动经历以及已经掌握的有关数学内容,分别从观察和分析生活中大量存在的圆入手,来探索一种特殊的曲线形——圆的有关性质.学生在已有的大量的空间与图形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折纸、对称、平移、旋转、推理等认识图形的性质.在本章设计中,在探索圆的垂径定理、弧、弦、圆心角的关系、圆周角和圆心角之间的关系时,充分利用多种方式来认识、验证有关圆的性质.
⑵ 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圆的性质等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究习惯
本章在内容的编排上都力图提供生动有趣、便于学生活动、交流的问题情境,并通过深入观察、分析、探究等活动,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圆的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形成有关对圆比较全面的认识.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圆的性质的要求是:使学生经历探索圆的性质.即通过实例去探索,以达到理解的目的.比如,① 通过探索如何过一点、两点和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作圆,使学生认识到“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这一确定圆的条件,它不仅仅是一个画圆的问题,而是使学生体会到在画圆中所体现的归纳的思想.② 通
过折纸,让学生探索圆的对称性,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再通过折纸探索出圆的有关性质(垂径定理)等有关内容.③ 利用圆的旋转不变性探索圆中弧、弦、圆心角之间的关系.而在探索圆周角和圆心角之间的关系时,主要是归结为同弧上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④ 利用“合作学习”“做一做”等让学生自己探索有关的结论,比如通过学生自己合作,把圆锥沿母线剪开、铺平,并探索出圆锥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计算公式等等.
整个设计意图,不仅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自觉分析生活现实和数学现实中的圆的现象,自觉总结圆的有关性质并自觉地应用到现实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并通过圆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和体验,在学习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认识数学丰富的人文价值,促进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一般能力和审美意识的发展.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探究习惯、把握和研究“空间与图形”的水平.
⑶ 转换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与其他数学内容相比,“空间与图形”的教学更容易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在本章的编写中,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给学生提供“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材料,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引导他们在“做数学”的活动中,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章非常重视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课本通过“合作学习”“探究活动”“想一想”“做一做”等栏目中安排了大量的数学活动题材,其中一些重要的数学概念及数学方法,都是需要学生通过数学活动获得.例如,圆的定义、圆的对称性、圆锥的侧面积等等.学生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方法.并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学会交流思想,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质疑,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学会评价信息.这种“过程”会改变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对促进学生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另外,通过这些“探究点”,它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图形,丰富直观,验证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教学建议
⑴ 注意与前两个学段的衔接
这一部分知识与前两个学段联系密切,大多数图形、概念在前两个学段都接触过,要衔接前两个学段,就要深入了解前面两个学段数学中“空间与图形”的内容、要求,了解它们与这一部分内容的联系与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