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15:57:4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6.5 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并结合实例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有关文字或图表资料,综合分析某地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以及解决的主要途径。

德育目标

针对某地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人类的居住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树立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尤其是城市环境污染方面的问题。 ●教学难点

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 ●教学方法

1.借助课文插图和有关资料,运用谈话法向学生介绍、讲述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2.以上海市和当地城市为例,启发、引导学生分析如何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 ●教具准备

投影片:(1)城市环境污染类型分析表。 (2)上海的主要卫星城和浦东新区。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来看问题: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有好的一面,也有它不利的一面。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的繁荣、发展,会带动社会经济向前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但是,随着城市或者城市化的发展,也会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有哪些问题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新课教学]

6.5 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板书) 一、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板书) 1.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环境污染(板书)

首先给学生解释“城市环境”的概念。城市环境——人类利用、改造自然的产物,它包括自然环境以及经过人工改造的环境。

解释:自然环境在城市中已很少见到它的踪影,只有在城市郊区或公园中能看到一点点自然环境的景象:如田野、池塘、自然生长的树木等。在城市中绝大多数是经过改造后的人工环境,如街道、楼房等。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共同构成了城市环境。

(学生活动)

让学生阅读课文中图6.20~图6.23四幅插图及图下小字内容,然后填出表中内容。

项目 大气污染 水污染 来源 危害 举例 固体废弃物污染 噪声污染 在学生思考、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运用谈话式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并尽量用身边的事例举例来说明,然后打出投影片——城市环境污染类型分析表进行归纳、小结。 项目 大气污染 来源 烟尘、烟气、尾气 危害 使城市空气污浊,危害人体健康 举例 光化学烟雾、酸雨 水体富营养化导致鱼类死亡,某些金属导致“公害病” 工业废渣、城市垃圾、塑料袋、易拉罐、废电池等 工厂、施工场地的机器声,车辆的噪声、商店中的音响发出的噪声等 水污染 污染江河湖海和地下城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 水,危害人体健康和动植物 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 工业生产、城市建设、居固体废弃物污染 民消费 噪声污染 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 妨碍人们休息、工作和交谈,甚至人体健康 教师设问: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还出现了一些新的污染类型。同学们知道有哪些吗?

(学生活动)

在学生自由、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基础上,教师给予适当的评价,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供学生参考:主要是高科技带来的新公害,如空调病、电脑辐射、手机的危害等(教师也可根据有关资料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作适当的补充)。

承转:在城市化过程中,除了造成城市环境质量下降外,还产生了一些其他问题,请大家看图6.24、表6.1和图6.25。

2.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板书)

3.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板书)

对于这两点问题让学生看课文及图表即可明确,教师不需过多讲解。 城市化过程中还会带来其他的社会问题,如贫困问题、内城衰落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社会治安问题等。

承转:既然城市化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城市环境问题,我们就应该面对现实,引起重视,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下面让我们来看看我国最大城市——上海市是如何来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

(板书并出示投影片——上海的主要卫星城和浦东新区) 二、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板书)

首先给学生简要介绍上海市的地理位置:位于我国东部沿海的中点位置,北邻江苏,南靠浙江,处在长江的入海口位置,所以上海既是海港又是河港。它不仅是我国最大的城市和港口,也是世界著名的城市之一。

上海市近年来为解决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努力控制城市中心区人口的发展,制订了城市规划,采取了一系列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措施,下面我们来共同分析。

教师首先引导学生阅读图例,说明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时期建设的不同的城市区域,并解释“卫星城”。

卫星城是指在大城市郊区或其以外附近地区,为分散中心城市的人口和工业而新建或扩建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城镇。因其围绕中心城市像卫星一样,故名。

从建国以后,上海市为了分散市中心区的人口,就开始在城市中心区附近地区修建卫星城。请同学们在图上找一找,看有哪些卫星城市?

学生找到后,老师再引导读图:首先找到黄浦江,在黄浦江以东地区一片绿颜色,这就是1990年以后新建的浦东新区,目前这里已成为上海新的金融中心、工业中心和居住区。这是上海市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采取的第一条措施。

1.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板书) 原来住在市中心的人,近年来越来越多地迁往卫星城和浦东新区,有效地控制了城市中心区的规模。

近20年来,上海市在改善城市交通方面也做了不少工作,如加宽主干道、修建地铁、大桥(南浦和洋浦)、城市高架公路等。另外,上海市居民的住房问题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让学生读图,教师板书)。

2.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板书) 3.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板书)

讲解:上海市为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近几年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如历时两年半的河流污水治理工程全面通水,苏州河综合整治一期工程全线开工,净化空气,大力加强绿化建设等。

承转:以上我们了解了上海市在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方面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我们学校所在的城镇近20年来在这方面也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请同学们想一想有哪些?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解释说明,并结合有关资料进行讲解、补充。 [课堂小结]

教师结合板书对本课内容进行小结。 [课后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人类作用于环境最深刻、最集中的区域是( )

A.城市 B.乡村 C.牧区 D.水域 答案:A

2.世界城市化过程发展最快的时期是( ) A.产业革命以前 B.产业革命至20世纪初 C.二次大战期间 D.二战结束至今 答案:D

3.城市化发展得最早和首先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国家是( ) A.美国 B.德国 C.英国 D.法国 答案:C

4.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不应该( ) A.加强城市管理 B.进行全面规划 C.控制经济发展 D.扩大绿地面积 答案:C

5.解决城市交通最有效、最科学的方法是( ) A.在城市繁华地段建设多个停车场

B.控制和减少小汽车数量,禁止大货车入城 C.工厂、商店和办公室安排不同的上下班时间 D.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答案:D

6.关于城市化的标志叙述正确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