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2 22:36:4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C、研究型课程 D、发展型课程
6、以目标为中心而展开,针对2 0世纪初形成并流行的常模参照测验的不足而提出的评价模式是( ) A、目标评价模式 B、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C、背景、输入、过程、成果评价模式 D、以上都不对 四、简答题
1、什么是学校课程?学校课程的形式是什么? 2、简述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的基本特征。 3、简述课程实施的结构。
第六章 课程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 2、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3、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4、社会、知识和儿童 5、选修课或特色课 6、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7、教材
8、课程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 9、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实践性课程
10、目标评价模式,目的游离评价模式,背景、输入、过程、成果(CIPP)评价模式 11、交互 二、名词解释
1、课程: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狭义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
2、教学计划(课程计划):指导和规定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是学校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分科标准、编写教科书和设计其他教材的依据。
3、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又称学科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与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4、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
5、学校课程: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通常以选修课或特色课的形式出现。
6、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三基\(读、写、算)为中心的基础教养,是中小学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基础课程是必修的、共同的课程。 三、选择题 1-5:DCCAB 6:A 四、简答题
1、什么是学校课程?学校课程的形式是什么?
答:学校课程,是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通常以选修课或特色课的形式出现。
2、简述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的基本特征。 答:(1)强制性;(2)普遍性;(3)基础性。
3、简述课程实施的结构。
答:(1)安排课程表;(2)分析教学任务;(3)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4)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5)规划教学单元和课;(6)组织教学活动;(7)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章节练习题及参考答案7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七、八章 教学
一、填空题
1、教学是在教育目的的规范下的________的一种活动。教学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____。
2、在我国,我们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种____的认识活动,是____的过程。
3、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____。
4、教学工作是以____为中心环节的。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包括____、____、____、课外辅导、____。
5、备课的内容包括____、____和____。
6、一般来说,构成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____、____、讲授新教师、____、____等。
7、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等。
8、伴随着近代大工业生产而出现的教学组织形式是____。
9、在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1862年清政府设立的____。
10、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
11、教学策略的主要类型有____、____和____。
12、教学方法中的讲授法包括____、____和____三种形式。
13、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____,辅助形式有____、____等。
14、教师备课最后要落实到写好三种教学计划上,这三种计划是____、____和____。 二、名词解释 1、教学 2、讲授法 3、教学组织形式 4、班级授课制 三、选择题
1、教学是( ) A、教师教的活动
B、学生学的活动
C、教师指导下学生学的活动 D、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
2、教学具有教育性的规律,最初是由教育家( )提出的。 A、杜威 B、赫尔巴特 C、孔子
D、夸美纽斯
3、教学的中心环节是( )
A、引起学习动机 B、巩固知识 C、领会知识 D、运用知识
4、教师通过展示实物、进行示范性实验等手段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是( ) A、演示法 B、实验法 C、练习法 D、讲授法
5、在理论上论证了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是( ) A、杜威 B、赫尔巴特 C、孔子 D、夸美纽斯
6、课的类型按任务一般可分为( ) A、讲授课和复习课 B、单一课和综合课 C、讲授课和实验课 D、理论课和实践课
7、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是通过学习什么实现的?( ) A、直接经验 B、间接经验 C、生产经验 D、生活经验
8、我国古代的《学记》中说,\学不躐等\,这体现了下列哪个教学原则?( ) A、巩固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启发性原则
9、我国古代《论语》中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体现了下列哪个教学原则?(A、巩固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启发性原则
10、我国古代的《学记》中说,\不陵节而施\,这体现了下列哪个教学原则?( )A、巩固性原则
) B、因材施教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启发性原则
11、教学方法是指为完成教学任务( ) A、教师教育学生的方法 B、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 C、教师讲授课程的方法 D、师生共同活动的方式
12、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 ) A、中心环节 B、起始环节 C、终止环节 D、一般环节
13、展示实验让学生观察的叫( ) A、演示法 B、实验法 C、实习作业法 D、研究法 四、简答题
1、简述教学的一般任务。
2、为什么说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3、简述教学过程的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4、简述教学过程的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5、简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 6、简述上好课的基本要求。
7、简述教学过程的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的规律。 8、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缺点。 五、辨析题
1、教育与文化的关系是文化制约教育的关系。 2、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
3、环境对人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4、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是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5、学生是学习的客体,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6、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授受的关系。
7、制约课程目标的因素有学生、社会、学科,这三个因素既可单独起作用,又可交互起作用。
8、德育过程即品德形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