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讲、析与提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5 4:51:1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题和填空题两个大类,选择题出现更多。运动描述的考题一般有一道题,主要考查运动的相对性,物体静止和运动的描述等知识点;考题所占分值一般在1分-1.5分之间。运动的描述知识点有:机械运动、参照物,此类考题出现频率较高,应引起重视。

典例四:(2019·河北)卫星是通过 传递信息的,它从图中所示位置向近地点运行时势能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站在地面上的人观察到同步卫星静止不动,选取的参照物是 。

【答案】电磁波;减小;地球(地面)。

【解析】本题以卫星为背景,考查了电磁波的应用、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及参照物的选择等,属于基础性题目,比较简单。

(1)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2)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和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和高度。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3)研究机械运动时,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与参照物相比,物体位置有变化,说明物体在运动;物体位置没有变化,说明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解答】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卫星是通过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卫星从远地点运行到近地点时,相对高度减小,所以势能减小,同时速度增大,动能增大。

站在地球上的人如果以地球为参照物,同步通信卫星与地球之间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觉得地球同步通信卫星在空中静止不动。

故答案为:电磁波;减小;地球(地面)。 5.速度、平均速度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也是第一章机械运动的主要内容,同样也是本章的重要知识点。在涉及到机械运动的中考题中,有关速度、平均速度的考题出现得更多,所以理解、应用速度概念显得尤为重要。

对速度概念的理解、应用和有关计算,在中考题中常以选择题、填空题出现,有时也以简单计算题形式出现,出现更多的是选择题;所占分值一般在1-2分之间。

运动的快慢主要知识点有:速度、平均速度和运动图像。

(1)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要熟悉速度公式,各物理量的所表示的含义、单位以及速度的物理意义。了解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理解匀速直线运动。

(2)平均速度:物体运动平均快慢的物理量。平均速度一定要和物体运动的路程或时间相对应,计算平均速度也必须指明是哪段路程或哪个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3)运动图像:运动图像有路程图像和速度图像两类,分别表示的是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和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运动图像在中考题中出现的概率很大,也是考查考生通过图像分析物体运动规律以及运动类型的最直观、最便捷的方式。所以,学会读懂运动图像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复习中切不可忽视。

中考题型分析:运动的快慢在中考题中常以选择题和填空题出现,选择题出现更多,分值在2分~3分之间。选择题考查学生对运动快慢(速度)的理解,有的需要进行计算;填空题以计算为主。在解答此类考题时,一定要注意平均速度概念的理解,并要注意速度单位的统一。

典例五:(2019·泸州)甲、乙两车在一平直公路上沿同一方向运动,其中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两车的位置x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时刻,甲、乙两车在同一位置;

B.在0到时间内,甲、乙两车的速度相等; C.在到时间内,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相等; D.在0到时间内,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C。

【解析】①由图象可以得到甲乙的位置关系;②时间一定时,不同物体运动速度与路程成正比;③由图象可以得到甲乙在t1到t2时间内的路程关系;④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任何时间运动快慢都是相同的。此题考查了s-t图象的分析,根据图象确定物体运动状态,是解答此类问题的第一步。

解:由图象知,A、在t=0时刻,甲在“x0”位置,乙在“0”位置,所以两车不在同一位置,故A错误; B、在0到t1时间内,所用时间相同,乙通过的路程较大,由公式v=知,乙车的速度较大,故B错误; C、在t1到t2时间内,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都是x2-x1,即两车通过的路程相等,故C正确; D、在0到t2时间内,乙车的位置x随时间t变化图象不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而是折线),所以不是一

直以相同的速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故选:C。

典例六:(2019·福建)下列数据中,最符合实际的是( )。

A.人的正常体温约为42oC B.人的止常步行速度约为1m/s C.一层普通教室的高度约为10m D.一个鸡蛋的重力约为2N 【答案】B。

【解析】考查常见量估测,属于简单题。 人的正常体温在36-37゜C之间,故A错;

人正常一秒行走两步,大约一米,所以正常步行速度为1m/s,故B正确; 教室高度是普通中学生身高的2左右,故C错;

一个鸡蛋质量约为50g,其重力约为0.5N。正确答案是B。

6.测量平均速度:考题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平均速度概念的理解,如何设计并选择实验方法,实验中对各物理量的测量等知识。

有关平均速度的测量问题是实验探究类问题,在中考题中常以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探究题型出现,出现更多的是选择题和填空题;所占分值一般在3-5分之间。虽然测量平均速度类的实验探究题出现的频率不高,但涉及测量平均速度的选择题或填空题属于常考热点。

7.考点分类:本单元考点分类见下表 考点分类 考点内容 刻度尺的读数与使用 参照物与运动的相对性 平均速度 常考热点 运动图像 平均速度实验分析 长度与时间的估测 误差概念的理解 一般考点 速度的估测 平均速度实验探究 秒表的读数 冷门考点 速度单位换算 测量平均速度实验设计 通过运动图像进行计算和分析,常见题型是选择题 通过实验对平均速度计算或分析,常见选择题、填空题 常出现在估测题中,和其他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在一起 出现概率较低,常作为一个题干出现 常出现在估测题中,和其他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在一起 出现概率不高,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出现概率较低,主要考查考生读取时间 出现概率较小,主要考查对运动速度及单位的理解 常出现在估测题中,和其他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在一起 考点分析与常见题型 出现概率较高,考查考生正确读取长度 物体运动的描述,对运动相对性的理解出现频率很高 简单计算、分析物体运动情况,常见题型是选择题

对本单元常考热点进行梳理,选题为近三年的各地考题

示例一:物理量的估测:(2019·甘肃武威)关于生活中的一些常识,下列数据符合事实的是( )。 A.一个苹果所受重力约为

B.家用空调的电功率约为100kW

C.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约为1mm D.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9℃ 【答案】A。

【解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物理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多了解一些生活中的常见量的值可帮助我们更好地学好物理,同时也能让物理更好地为生活服务。

A、一个苹果的质量在120g=0.12kg左右,受到的重力为G=mg=0.12kg×10N/kg=1.2N。故A符合实际; B、家用空调的工作电流在5A左右,其功率在P=UI=220V×5A=1100W=1.1kW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 C、人的头发的直径在75μm左右,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与此差不多,在100μm=0.1mm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

D、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A。

示例二:运动的描述:(2019·甘肃武威)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高铁已然成为一张有重量的“中国名片”。小明乘坐高铁时看到路旁的树木疾速向后退去,这是以______为参照物。若列车时速为180km/h,合______m/s。

【答案】高铁;50。

【解析】本题考查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单位的换算,难点是要求不同速度单位的换算倍率。(1)要解答本题需掌握: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2)速度单位换算关系:1m/s=3.6km/h。

小明乘坐高铁时看到路旁的树木疾速向后退去,认为树木是运动的,选择的参照物是与树木位置不断发生变化的高铁。

列车速度:v=180km/h=180×故答案为:高铁;50。

示例三:长度测量:(2019·岳阳)下列测量仪器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

m/s=50m/s。

A.用刻度尺测量物块的长度 B.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 C.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D.读取液体体积 【答案】B

【解析】(1)在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刻度尺要正确放置:刻度尺边缘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尺的刻面必须紧贴被测对象,不能“悬空”;确定刻度尺的分度值,由图可知物体的端点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齐,物体另一端点所对应刻度尺的示数是物体的长度;(2)在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之前,要明确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的位置,被测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正确的使用方法是: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②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3)用镊子夹取砝码;(4)量筒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相平。

【解答】A、图中所示刻度尺没有放正,故A错误;

B、图中温度计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没有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使用方法正确,故B正确; C、用镊子夹取砝码,用手会腐蚀砝码,故C错误; D、量筒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相平,故D错误。故选:B。

示例四:速度与平均速度:(2019·湖州)甲、乙两物体运动时,路程与时间关系的s-t图象如图所示,其中甲为曲线,乙为直线,在t=5秒时两线相交,则由图象可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