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教案(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2/8 11:53:0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教学目标:

探索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活跃与资本主义萌芽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清朝闭关锁国。 教学难点: 资本主义萌芽。 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明朝前期是实行对外交往的,有利于经济的发展,而清朝却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延缓了经济的发展,这是为什么呢? 二、开放的经济

原产美洲的玉米、甘薯,在明朝的时候就开始在中国推广,最早开始在福建种植,福建这个地方山多,地少人多,耕地面积少,这两种植物有一个特点,无论多贫瘠的土地都可以耕种,这样一来,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除此之外,明朝还从外地引进马铃薯和花生、向日葵等等。 三、经济发展

(1)棉花的种植:棉花原产在印度那边,主要通过两条线路,一条是从新疆过来,一条是从海南岛过来。在明朝的时候,从南方推广到北方,换句话来说,也就是推向了全国,当时还出现了一些棉纺织业基地,棉花的种植解决了人们的穿衣、盖被的问题。

(2)丝织业:苏州市明朝的丝织业中心,南京的丝织业后来居上,到清朝的时候,已经有了三万多台织机。

(3)制瓷业:江西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青花瓷造型多样,花纹优美,畅销海内外。 (4)总结: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空前活跃,以区域之间的长途贩运贸易为主,并且发展得最快。 四、资本主义萌芽

在明朝中期以后,在江浙一带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主要在丝织业当中,出现了许多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机户,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老板,他们拥有大量资金,有几台或者几十台织布机,雇佣机工,机工就是工人,今天的打工者,在这当中,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就是说:工人用自己的体力为机工干活,然后按照天从老板那个地方领取工资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如果工厂停厂,那这一帮人也就失业了。

由此可见,机户就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就是早期的雇佣工人,他们之间是一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这

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而到了清朝,具有这种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业部门增多了,生产的规模也进一步扩大。 五、闭关锁国的政策

中国古代一直是对外开放的,特别是唐宋元时期,还鼓励外国人来华经商、做官,发展到清朝的时候就不一样了,因为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认为农业是天下的根本,所以他们重视农业生产、压抑和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

其二,中国的经济形态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吃的大米,自己田里面种,吃的菜,自己地里面去采摘,穿的衣服,自己织,要吃肉,春节宰一头猪,够一年吃到头,这样一来,统治者就认为,我们天朝上国,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人进行交流。

其三,明朝中后期开始,西方殖民者的势力不断向东方扩展,先有日本武士在东南沿海骚扰后有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澳门的居住权,再有荷兰殖民者占据台湾,俄国侵占我国东北,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会受到外国侵犯,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勾结,危及自身的统治,于是就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禁止国人出海,限制外商来华在清朝初年,还下令沿海居民内迁几十里。 六、闭关锁国的影响

中国闭关锁国也就是四百多年,而前面两百年,他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是后面,西方正在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跨入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新时代,闭关锁国导致中国在世界上落伍,所以无论是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不可能与世界隔绝,否则将会被时代所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