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4 4:24:4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37.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最终原因是( C ) A. 生产关系的发展 B. 生产力的发展 C. 上层建筑的发展 D. 经济基础的发展
38. 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的研究对象是( C ) A. 整个世界的普遍本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 B. 一切知识的总汇 C. 智慧
D. 各门科学
39. 唯物辩证法说的联系是有条件的,这种条件是( B ) A. 不可改变的 B. 可以改变的 C. 可以任人创造的 D. 完全与人无关的
40. 规律是( C )
A. 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B. 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外在的、偶然的间接的联系 C. 事物和现象之间的直接的、表面的可能性联系 D. 事物和现象之间的人为的、形式的非本质联系
41. 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 C ) A. 世界是物质的 B. 世界是精神的 C. 世界是统一的 D. 世界是发展的
42. 下列选项中,包含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思想的是 ( A ) A.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B.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C.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D.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43. 概念、判断、推理是 ( C ) A. 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B. 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C. 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
D. 社会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
44. 在我国战国时期,公孙龙提出\白马非马\。这个命题的错误在于它割裂了( C )
A.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联系 B. 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联系 C.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联系
D.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联系
45. 从起源上看,国家是 ( B ) A. 调和阶级矛盾的产物和表现 B. 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C. 维护社会秩序的产物和表现 D. 维护社会正义的产物和表现
46. 矛盾是反映 ( B )
A. 事物之间互相对立,互相排斥、互相否定关系的范畴 B. 主体和客体之间互相对立的范畴
C. 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同一及其关系的基本哲学范畴 D. 对立面之间互相联系、互相转化关系的范畴
47.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 ) A. 客观规律性 B. 客观实在性 C. 可知性 D. 广延性
48. 认识客体是指( C ) A. 一切客观事物 B. 自然界
C. 主体实践和认识活动的现象 D. 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
49. 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 A ) A. 生产实践 B. 科学实验
C. 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D. 以上都不是
50. 人类认识的发展规律和道路是 ( C )
A. 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理性认识到实践 B. 认识--实践--认识的辨证运动
C. 实践、认识、再实践,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不断深入发展 D. 由理性认识到实践,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
二、多选题
1.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为( ABD )
A. 它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
B. 它与社会经济水平之间发展上的不平衡性 C. 它的发展往往具有历史继承性
D. 各种社会意识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2. \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 ACD ) A. 是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 B. 这两种观点是互相补充的
C. 前者是历史唯物主义,后者是历史唯心主义 D. 前者是科学历史观,后者是唯心史观
3. 就哲学而言,科学发展观的\发展\是指( ABD ) A. 以人为目的的发展 B. 人与自然相协调的发展 C. 质与量相统一的发展
D.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的基本适应的发展
4. 下列见解中,能引导人们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有( ABCD ) A.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 B.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C. 从现实条件出发,尊重客观规律 D. 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5. 真理的客观性主要是指( AB ) A. 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B. 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C. 真理是感性的直观的
D. 真理是与人的具体利益相联系的
6. 质与量的哲学意义在于( ACD ) A. 区别质是认识量的前提 B. 考察量是认识质的深化
C. 只有正确了解事物的量,才能正确估计事物在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
D. 做任何事季要有质的要求,精益求精,好字为先,又要有量的要求,心中有数
7. 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包括( ABCD ) A. 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 B. 群众运动天然合理的观点 C. 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 D. 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8. 马克思主义哲学必然性与偶然性相互关系原理的方法论要求是( AB ) A. 立足必然性,防止和预防偶然事件的发生,增强对偶然性事件的预见性 B. 抓住偶然性,由偶然性入手研究必然性 C. 以必然性客服偶然性
D. 以偶然性修正必然性,补充必然性
9. \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一观点说明( ABCD )
A. 感性认识对于认识事物的本质没有任何帮助 B. 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
C.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D.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依存和渗透的
10. 实践是人的生存方式,是指( BC ) A. 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B. 在实践中形成人的本质和一切社会关系 C. 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
D. 实践是一切生命的存在形式
11. 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基本矛盾的有( BCD )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B. 个人和社会之间的矛盾
C. 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D.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12. 与旧的氏族组织比较,国家的显著特征有( BCD ) A. 按地域划分居民 B. 管理社会公共事务 C. 拥有特殊的武装队伍 D. 维护社会秩序
13. 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有( BCD ) A. 国家政权 B. 人口因素 C. 地理环境 D. 生产方式
14. 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关系的有( ACD A. 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真实可靠 B.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C.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D.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15. 一切哲学都是( ABD ) A. 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B.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C.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 包罗万象的\科学之科学\
) 16. 关于真理的标准问题,下列说法中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ABC ) A.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B. 多数人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 C. 有权人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 D. 符合已被公认理论的就是真理
17. 交往的社会作用包括( ABCD ) A. 交往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 交往推动社会关系的变革和改善
C. 交往是科学文化继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D. 交往有利于人自身的发展
18. 一个正确的思想,往往需要经历由实践到认识、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形成,这是因为 ( ABCD )
A. 认识主体存在着自身的局限性 B. 事物的本质的暴露是一个过程 C. 人的认识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 D. 认识是一个过程
19. 下列选项中,体现发展的实质的有 ( AD ) A. 因祸得福,祸福相依
B. 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 C. 培育出新优质品种
D. 原始社会的公有制经过私有制到社会主义的公有制
20.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是( BCD ) A. 主体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 B.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C. 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 D. 主体对客体信息的加工
2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因为( AC ) A. 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B. 科学技术渗透到现代生产力的各类要素之中 C. 科学技术对物质生产具有主导作用和超前作用 D. 科学技术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杠杆
22. 矛盾同一性对事物发展的作用主要是( AD )
A. 由于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矛盾双方互为存在的条件,矛盾双方可以利用对方的发展使自己活得发展
B. 由于矛盾双方相互包含,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引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C. 由于矛盾双方彼此相通,矛盾双方可以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而得到发展,并规定着事物的发展方向
D. 矛盾双方完全同一,没有对立也没有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