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人教必修4教学案:第2单元 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Word含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20 23:29:1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有路,就大胆去走;有梦,就大胆飞翔。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

目题(一) 实践及其特点

1.什么是实践?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它有两层基本含义: (1)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2)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2.实践具有哪些特点?

(1)客观物质性。首先这是由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的客观性决定的;其次,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的,因而也具有客观性。

(2)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3)社会历史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

3.实践的基本形式有哪几种? (1)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 (2)变革社会的实践。

(3)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思维纠偏](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实践既是一种客观活动,又是一种主观活动。(×)

辨析: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同时,实践是人的活动,人具有能动性,因而实践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相统一的活动,不能把实践的主观性和客观性割裂开来。

2.(重庆高考)文学创作是可以脱离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 辨析: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脱离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

1.实践的概念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主体:人 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不谈以前的艰难,只论现在的坚持。

有路,就大胆去走;有梦,就大胆飞翔。

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基本形式 2.实践的特点 特点 对象:客观世界 实践是发生在人与自然界、人与社会之间的活动 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其中,生产实践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客观物质性 ①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 ①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系中的人的活动;②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 理解 实践的手段都是客观的;②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 这是实践活动与人的认识活动的区别所在 这是实践活动与动物的本能的、盲目的活动的区别所在 意义 这是实践活动与孤立的个人活动的区别所在 强调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在不强调实践的基本构成要素(主体、对象和手段)、实践侧重 的过程及其结果的客观性,强调受客观因素的影响 强调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动,制定“计划”“方案”水平有所差异。强调“合“规划”等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作”等,受横向因素的影响——社会性;强调历史过程,受纵向因素的影响——历史性 三个基本特点是统一的。实践既具有客观物质性,又具有主观能动性,是主观见之联系 于客观的活动。这是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区别于以往旧的实践观的标志所在。夸大第一个特点否认第二个特点会导致机械唯物主义,而夸大第二个特点否认第一个特点会陷入唯心主义 [易误警示]

误区:孤立的活动就是单个人的活动

警示:(1)任何实践都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实践具有社会性,孤立的活动是不存在的,但孤立的活动并不等于单个人的活动,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既可以采取集体行动,也可以表现为单个人的活动,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是社会性的活动。

不谈以前的艰难,只论现在的坚持。

有路,就大胆去走;有梦,就大胆飞翔。

(2)实践的社会性,排斥的只是孤立的活动,并不排斥单个人的活动。同时,个人的活动也不排斥实践的社会性。

[典例应用]

(重庆高考)莫言的文学创作拥有深厚的地城和民间渊源,他以丰富的想象力,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融会在一起,从“高密东北乡”的历史与现实中提炼出富有张力的“民间深层经验”。这表明( )

A.丰富的想象力对文学创作起决定作用

B.文学创作是可以脱离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

C.“民间深层经验”体现文学创作的主观性与社会的物质性的统一 D.莫言作品中的“高密东北乡”是对其家乡历史与现实的客观描述

[解析] 丰富的想象力对文学创作有重要影响,但不起决定作用,故A不选;社会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文学创作并不是脱离社会的纯粹个人实践活动,故B不选;意识对物质的反映具有能动性,莫言作品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故事融会在一起,并不是对历史与现实的客观描述,故D不选,C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C。

[答案] C

目题(二)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如何理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

(2)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有哪些体现? (1)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2)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

(3)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3.如何理解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原因:如果不超出认识的范围,人们就无法判定自己的认识是否与客观事物相符合;客观事物自身也不能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它。只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

(2)如何检验:实践处于主观和客观的交汇点上。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不谈以前的艰难,只论现在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