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8 22:15:1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九年级上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一、(31分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 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 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 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 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 蹄之。虎因喜。计之曰:“ 技止此耳! ” 因跳踉大阚,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注释 ]慭慭:yìn yìn ,谨慎小心的样子。阚 :hǎn, 虎叫声。 1、解释下列加粗的字。(4分

船载以入 ( 驴不胜怒 ( 技止此耳 ( 乃去( 2、解释下面每组中指定的词。(10分 ① 然:庞然大物( 然往来视之( ② 因:因跳踉大阚( 罔不因势象形 ( ③ 耳:技止此耳 ( 无丝竹之乱耳 (耳 朵 ④ 且:以为且噬已也( 且焉置土石 (

⑤ 益:益习其声 ( 有所广益 ( 3、 选出下列各句中 “ 之 ” 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B 、孔子云:“ 何陋之 有 ” ? C 、虎因喜,计之曰 D 、稍出近之

5、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 贵州这个地 方本没有驴,有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进一头驴来。

B、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 慢慢 学习它的叫声,又试探地靠近它,在它周围走动,但 终究不敢向驴进攻。

C、技止此耳。 —— 它的本事不过如此罢了。

D、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 咬断驴的喉咙, 吃光它的肉,然后才离开。 6、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 A 、 “ 跳踉大阚 ” 从动作、吼声两方面表现虎的勇猛 凶狠。

B、 “ 终不敢搏 ” 写出老虎的谨慎。

C、 本文的题目表明了作者讽刺意图指向是那些外 强中干的上层人物。 D、 这篇寓言生动形象, 成功刻画了人格化了的驴 和虎的形象。

7、举出课文中描写老虎心理活动及动作的词句, 说说它们对刻画考虎形象有什么作用。(6分 心理活动:

动作: 作用:

8、指出出自这段文字的成语(至少 2个。(2分

9、本文告诉人们什么道理?你是如何评价虎与驴 的?(3分 二、郑人逃暑 ① (11分

郑人有逃暑于孤林 ② 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 衽 ③ 以从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 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 ④ 于身。其阴逾 ⑤ 去,而其 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注释 ] ① 逃暑:避暑,乘凉。 ② 孤林:独立的一棵 树。 ③ 衽 (rěn:卧席。 ④ 濡 (rú :沾湿。 ⑤ 逾:同 “ 愈 ” , 更加。

10、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加粗的词语。 (2分 (1徙衽以从阴 ( (2其阴逾 去 (

11、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3分 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12、 郑人的 “ 拙 ” 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 (用自己的语 言表达 (3分 13、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 (3分 三、辨盗钟 ① (12分

陈述古密直,尝知建州浦城县。富民失物,捕得数 人,莫知的为 ② 盗者。述古绐 ③ 曰:“ 某寺有一钟,至 灵,能辨盗。 ” 使人迎置后阁 ④ 祠之。引囚立钟前,谕 曰:“ 不为盗者摸之无声,为盗者则有声。 ” 述古自率 同职 ⑤ 祷钟甚肃,祭施以帷 ⑥ 围之。乃阴使人以墨涂 钟良久,引囚逐一以手入帷摸之。出而验其手,皆有

墨, 一囚独无墨, 乃见真盗 —— 恐钟有声, 不敢摸者。 讯之即服。

【注释】 ① 选自《梦溪笔谈》。 ② 莫知的为:不知 道哪个是真的。 ③ 绐(dài :哄骗。 ④ 后阁:我国古 代一组建筑中位于最后的楼房,常作游息、远眺、供 神佛或藏书藏物等用。 ⑤ 同职:同事。旧社会指同在 一部门作官的人。 ⑥ 帷(wéi :围幕。

14、解释加粗词的含义(3分

① 尝知建州浦县( ② 惟有一囚无墨( ③ 乃阴使人以墨涂钟( 15、辨别 “ 之 ” 的不同意义(2分

① 讯之, 遂承为盗 ( ② 引囚逐一令引手入 帷摸之(